政治參與

政治參與是公民或團體試圖影響政府決策和人事結構的行為,是現代社會公民制約政府的重要手段。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民調:香港人關心政治程度,創8年來新低

香港民意研究所調查指出,香港市民對民生、經濟、政治問題關心程度的評分,依序為7.47、7.44及5.81分,與過去半年相較變化不大。但對政治問題關心程度的5.81分,已創下2015年6月以來的新低。

2023/04/05 | 歪脑|WHYNOT

被「迷信」加持的台灣:信徒一邊逢神必拜,佛教領袖們一邊積極介入政治

台灣佛教領袖們普遍認為,既然在世間就擺脱不了政治,那還不如以積極的心態介入政治,教化社會,推動社會完善。這既台灣人間佛教精神的體現,也是宗教信仰與現代文明並肩前行的體現。同為華人社會,可是中國大陸因為有制度性阻礙,是很難實現的。

2023/02/11 | 歪脑|WHYNOT

擺脫「明哲保身」的刻板印象,華人移民參政如今再也不是稀有之事

移民到加拿大多倫多一年多的Carlos,一開始也開設社交媒體專頁,在經營的專頁上分享在加拿大的生活資訊。後來,他決定把專頁定位轉變為時事評論,主打「講真話」,而不再一直唱好移民加拿大,反而分享更多真實感受,包括負面情緒。他關注當地的民生和政治議題,包括交通、住屋、城市規劃,不時在網上發表政策分析和評論。

2022/08/07 | 巷仔口社會學

g0v社群的情緒政治:社會運動可以快樂嗎?如何使用娛樂氣氛引起政治行動?

g0v社群希望讓一般民眾意識到如果團結起來做某件事,權力與影響力可以變得非常龐大。因此,娛樂情緒成為關鍵的方式。大家發現自己透過娛樂的活動擁有權力,也因為有娛樂的氣氛,才能培養一個穩定且非根基於仇恨的社群意識。

2022/04/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法選戰大不同:巴黎選民冷靜低調、沒宣傳車滿街跑,很難感覺到有總統大選正在進行

法國不僅少了無限發送的候選人面紙,更不會有掛在建築物上宣傳的巨型大臉對選民微笑。此外,候選人的海報必須依照一定尺寸,整齊貼在選委會架設的指定地點。

2020/09/30 | TNL特稿

【網絡時代的社運】前言:社會運動重要的不是產物,運動過程即是產物

柯司特在《憤怒與希望》中指出,社運的核心來自社會心理機制,而運動是提供公民一個機會,從這些情緒回頭去想自己要什麼、怎麼跟別人共處;社運只是容器,核心是參與的個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2020/03/17 | 讀者投書

朝野都有共識的「十八歲公民權」,究竟是誰說了算?

筆者認為,雖然仍有近三成的高中生表示不同意,但這項議題本來就是需要凝聚社會共識,以求通過修憲門檻,所以公民團體必須一手在國會,一手在地方,才有可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2019/12/11 | 精選書摘

《反對選舉》:抽籤選擇的強勢回歸,「審議民主」保障了最大程度的多樣性

政治機會均等意味著雅典模式的浴火重生。但費希金主張的隨機樣本並不僅僅是一種民意調查︰「民意調查只能獲得公眾未經深思熟慮的觀點……而審議式民調可以測量公眾在有機會考慮時的想法。」

2019/05/24 | TIME

石牆起義50週年紀念展:當克里斯多弗街發生暴動時,你在哪裡?

LGBTQ政治運動以石牆起義作為開端,然後以婚姻平權完美收場,讓我們省去了幾十年的基層政治行動讓這些轉變得以成真,連帶現今持續的許多同志運動也同樣獲益良多——而這些受到石牆酒吧記憶所啟發的種種行動,也將永存於LGBTQ的歷史檔案中。

2018/08/28 | 精選書摘

葉浩導讀《反民主》(上):接軌柏拉圖「哲人王」的知識菁英制

作為總結布倫南先前想法的本書,提出了以「知識菁英制」(epistocracy)取代民主制度的主張。其核心論旨是:民主制度的良序運作,需要每一位投票者都具備關於選舉爭議的足夠的知識,但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2018/08/28 | 精選書摘

葉浩導讀《反民主》(下):知識菁英制的政治想像與歷史意義

對布倫南在內的資本主義支持者們來說,市場邏輯當然可以應用於所有的生活領域,包括政治;因此,政治不外是經濟發展,而知識菁英也必須熟知經濟學知識。或許,他在呼籲唯有知識菁英才能參與政治時,潛台詞是:「像我這樣的人才行!」但,也許民主的問題就出在他這種想法之上——正如托克維爾的擔憂。

2018/06/18 | 李秉芳

唐鳳的「暖實力外交」到紐約:台灣知道人權、民主被打壓的感受

唐鳳說,將數位治理概念納入施政方針,這全世界都想做,因此在國際上沒有政治衝突,台灣在「暖實力外交」上大有可為,也比較不會被打壓。

2018/05/23 | 新社會政策雜誌

荒唐的「隔離但平等」:原住民族消失的普選權

2016年選舉不分區門檻至少需609,506人,原住民族選舉人人數387,105人,不但投票率低,又被隔離在原住民選區內,就算一人兩票都不可能跨越政黨選制所設計的「不可達門檻」,猶如從一開始就排除原住民政黨存在的可能,無結社自由。 

2017/09/27 | 陳方隅

「XX歸XX、政治歸政治」——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小警總

「政治」就是日常生活,是每個人時時刻刻都要面對的各種事情。「XX歸XX、政治歸政治」其實代表的意思是說,我們要對先前所有政治安排都繼續無條件接受,更多時候代表的意義是:我不想討論/懶得討論跟我的想法不一樣的那些想法。

2017/09/08 | 精選書摘

法國總統馬克龍:政治上不談愛是個極大的錯誤

馬克龍很知道要怎樣運用社會黨前總統候選人的選舉語言。最明顯的例子,就在當他跟選民談到愛的時候,就像他在土隆對他們大喊「我愛你們」,或是在數位時代扮起電視裡的福音天使。

2017/09/08 | 精選書摘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政治上不談愛是個極大的錯誤

馬克宏很知道要怎樣運用社會黨前總統候選人的選舉語言。最明顯的例子,就在當他跟選民談到愛的時候,就像他在土隆對他們大喊「我愛你們」,或是在數位時代扮起電視裡的福音天使。

2017/09/05 | 菜市場政治學

是誰「覺醒」了?這個詞的用法比我們熟悉的還要久遠

「覺醒」這個詞已經被廣泛使用了數十年了,在前幾年社群網絡還沒有興起的時代,就已經有很多人是這樣子用來指涉自己的認同轉折。

2017/09/05 | 菜市場政治學

反民主論:菁英政治會比民主政治還要好嗎?

Brennan在這本最新著作中,一次挑動所有民主擁護者的敏感神經,開宗明義對民主政治提出尖銳質問:「我們真的希望人們參與政治嗎?在多大程度上,人們『應該』被允許參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