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政治哲學

政治哲學(Political Philosophy)或政治學科系中的政治理論(Political Theory),是對政府的哲學研究,解決有關公共代理人和機構的性質、範圍和合法性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的問題。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3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效益主義」算是進步還是保守?這要看你是多數人還是少數人

這是效益主義在現代社會的保守面向之一。當吃虧的人佔多數,效益主義義憤填膺,當吃虧的人變成少數,效益主義傾向於沒意見。在這種時候,效益主義「把每個人都算做平等的一份」的核心想法多有吸引力,效益主義就有多危險,因為這個看法指出的方向,已經從矯正社會的不公平,變成維持社會的不公平。

2023/04/04 | 讀者投書

淺談馮內果小說《Harrison Bergeron》的政治哲學:你值得擁有你的天生秉賦嗎?

擁有高顏值、好身材、聰明的頭腦在故事中成為了一種原罪。但Harrison他沒有透過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獲得以上的條件,照理說應該可以合理的保有這些優勢。如果你也是這樣想,那麼你已經接受了諾齊克所主張的「justice in initial acquisition」。

2022/08/15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為什麼我說「新自由主義」不是自由主義?

弗里登的分析讓我豁然開朗,了解了自己和新自由主義之間的重要區分:若你崇尚人類個體的自由、發展與昌盛,認為這比自由市場的維持更重要,你的價值排序會更接近自由主義,而不是新自由主義。

2022/07/28 | 精選書摘

《自由》導讀:「自由」這個概念如何在走向現代的過程中,同時也走向束縛?

「在一個社會中,或者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如何獲得自由?」,正是本書要解答的課題,將審視兩千多年以來,在一般所稱的西方,如何去思考與討論政治上的自由。唯有釐清自由概念的演進過程,才能回到當代社會,捍衛生而為人的基本價值。

2022/07/25 | 精選書摘

《西方的自殺》:浪漫主義式的衝動不只造就了搖滾樂,還有科學怪人與哥吉拉

本書認為左右派的衝突只是危機的結果,真正的危機來自於從上世紀開始的美國,歷經多次社會轉型,人們已經不認識、已經遺忘美國及西方文明的價值是什麼了,為何如此?是哪裡出了問題?要面對現代文明的危機,便得回到人類歷史,重新檢視西方文明的價值所在。

2022/07/25 | 精選書摘

《西方的自殺》何清濂推薦序:美國版《失樂園》——偉大的文明並非死於他殺,而是自我了結

本書作者喬納.戈德堡是美國知名的保守派作家,他以其獨特辛辣的黑色幽默,探討為什麼西方文明作為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進步成就,卻在今天受到不分左右派意識型態的攻擊?對此他針對當代美國政治、社會變遷、流行文化及川普現象,融合傳統的政治哲學與現代的心理科學,提出了精彩的大歷史論述。

2022/06/21 | 精選書摘

《貓哲學:貓與生命意義》:「不要在自己的痛苦當中尋求意義」,貓帶給我們的十項生活建議

本書作者葛雷是知名的政治哲學家,也是高產量的書評寫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黑天鵝效應》作者塔雷伯都對他讚譽有加,後者更稱他是自己最尊敬的當代思想家。葛雷養貓超過四十年,他從自己對貓的觀察,以及過往哲學與文學對貓的描繪當中,娓娓道出貓的生命態度帶給人的啟示。

2022/03/14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不如承諾來得艱難——承諾、契約到政治哲學

要眾人一起行動(act in concert),我們需要行動者的共同承諾,儘管世界不一定像你我預期,儘管行動一旦誕生,它的意義就會脫離你我,我們亦無法預期它會引伸甚麼結果,但我們仍可以共同承諾,會繼續行動,直至我們看到世界變得貼近我們的理想一點點。

2021/11/10 | 精選書摘

洪席耶《感性配享》導讀:如何釐定現代性的意涵?在什麼意義下美學跟政治有關?

本書為法國哲學家洪席耶濃縮其政治美學思想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廣泛流行的一部作品,問世以來,已成為影響遍及政治學、文化研究、藝術理論、社會運動的必讀書目。

2021/07/26 | 精選書摘

《修辭的陷阱》:政黨所營造的團體認同,讓美國人看不見兩黨的政見其實多麼類似

《修辭的陷阱》條理清晰地說明民主國家中的政治宣傳如何打著理想的旗號,實則摧毀了理想,並讓社會陷入更深的不平等困境中。作者在論證上追溯歷史實例,透過種族議題、選舉制度、監獄問題,乃至教育改革,探討民主的語彙有時是如何被用來掩蓋不民主的現實。

2021/07/26 | 精選書摘

《修辭的陷阱》:教育體系為什麼是菁英族群控制社會的理想機制?

本書檢視民主國家對於自由與平等的重視,點出宣傳對民主國家的威脅,就在於言論自由可能讓民主從根本上就難以穩固、甚至成為最大的威脅,這便是「顛覆型惑眾妖言」——也就是以某種值得支持的政治、經濟、理性理念為號召,真正的目的卻會妨礙那些理念實現的言論。

2021/05/17 | 精選書摘

漢娜鄂蘭《人的條件》前言:我在初版60年後重讀本書,仍舊懾服於鄂蘭的先見之明

本書是一代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最重要的思想拼圖,試圖帶領讀者重返政治哲學的原初條件:政治是關乎眾人之事,每個人都可以帶著思考去行動、啟動新的事物,儘管彼此交互作用的結果是偶然而不可測的。

2021/04/18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邁可桑德爾:菁英們,你的成功不只是你的成功

我希望藉這本書,讓在菁英制度下的成功者,認知幸運在他們成功路上扮演的關鍵角色,也希望提醒成功者必須發覺自己的成功,有一部份是因為身邊的人事物讓一切成為可能,並心懷謙卑,給予他們一定的尊重。

2021/03/11 | 林立青

讀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對菁英社會全面開幹,對美國的每一點批評都適用於台灣

桑德爾點出了成功神學使價值扭曲、雲端左派與自以為要保護的群眾脫節、教育體系合理化了階級差異,大學入學選才制度讓國家扼殺青少年人格,痛斥自由主義者傲慢享受福利卻撕裂群體,金融業者的虛假泡沫對群體毫無貢獻。

2021/02/18 | Y.t.Chan

從傘運走到反送中之後——不以經濟、哲學切入問題的鍾耀華

在過去大大小小的場合,筆者和鍾耀華切磋過很多次,亦試過熱烈的口頭辯論,印象中,他也很少從經濟學角度切入和鑽探問題。

2021/01/06 | 精選書摘

《主權在民論:理念和挑戰》:香港抗爭者政治思想多源自盧梭這「邪惡的天才」?

香港愈發壯大和成熟的抗爭運動之中,不乏盧梭的身影。這大概是受惠於戰後盧梭研究的急速發展,重新將盧梭視為古典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代表之一,帶進大學的思想史課程內。然而,英國當代思想家克蘭斯頓曾言,大家如今已經很難想像,二戰前的讀者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看待盧梭。

2020/05/07 | 精選書摘

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理性批判的討論,是一種容許假設性理論代替我們去死的方法

唯有民主政治、開放的社會,才能提供我們矯治罪惡的機會。一旦我們經由暴力革命摧毀了民主社會的秩序,我們就唯有蒙受革命帶來的重大惡果,而新的社會秩序更亟待建立,在其中,我們依然同樣無法取消社會的罪惡、不公和壓制。

2020/05/07 | 精選書摘

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為何柏拉圖、黑格爾與馬克思三人是當代民主社會的敵人?

波普認為,柏拉圖與黑格爾成為了歐洲法西斯政權的共同思想根源,而馬克思則啟發了俄國史達林錯誤的規劃經濟,他們三人的思想將導致歐洲社會的閉鎖與部落化,因此他在序言直言「偉人可能會犯大錯」,為了使我們的文明持續下去,世人「必須拋棄順從偉人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