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0 |
朱家安:「效益主義」算是進步還是保守?這要看你是多數人還是少數人
這是效益主義在現代社會的保守面向之一。當吃虧的人佔多數,效益主義義憤填膺,當吃虧的人變成少數,效益主義傾向於沒意見。在這種時候,效益主義「把每個人都算做平等的一份」的核心想法多有吸引力,效益主義就有多危險,因為這個看法指出的方向,已經從矯正社會的不公平,變成維持社會的不公平。
2023/04/04 |
淺談馮內果小說《Harrison Bergeron》的政治哲學:你值得擁有你的天生秉賦嗎?
擁有高顏值、好身材、聰明的頭腦在故事中成為了一種原罪。但Harrison他沒有透過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獲得以上的條件,照理說應該可以合理的保有這些優勢。如果你也是這樣想,那麼你已經接受了諾齊克所主張的「justice in initial acquisition」。
2022/07/28 |
《自由》導讀:「自由」這個概念如何在走向現代的過程中,同時也走向束縛?
「在一個社會中,或者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如何獲得自由?」,正是本書要解答的課題,將審視兩千多年以來,在一般所稱的西方,如何去思考與討論政治上的自由。唯有釐清自由概念的演進過程,才能回到當代社會,捍衛生而為人的基本價值。
2022/07/25 |
《西方的自殺》何清濂推薦序:美國版《失樂園》——偉大的文明並非死於他殺,而是自我了結
本書作者喬納.戈德堡是美國知名的保守派作家,他以其獨特辛辣的黑色幽默,探討為什麼西方文明作為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進步成就,卻在今天受到不分左右派意識型態的攻擊?對此他針對當代美國政治、社會變遷、流行文化及川普現象,融合傳統的政治哲學與現代的心理科學,提出了精彩的大歷史論述。
2022/03/14 |
不如承諾來得艱難——承諾、契約到政治哲學
要眾人一起行動(act in concert),我們需要行動者的共同承諾,儘管世界不一定像你我預期,儘管行動一旦誕生,它的意義就會脫離你我,我們亦無法預期它會引伸甚麼結果,但我們仍可以共同承諾,會繼續行動,直至我們看到世界變得貼近我們的理想一點點。
2021/05/17 |
漢娜鄂蘭《人的條件》前言:我在初版60年後重讀本書,仍舊懾服於鄂蘭的先見之明
本書是一代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最重要的思想拼圖,試圖帶領讀者重返政治哲學的原初條件:政治是關乎眾人之事,每個人都可以帶著思考去行動、啟動新的事物,儘管彼此交互作用的結果是偶然而不可測的。
2021/01/06 |
《主權在民論:理念和挑戰》:香港抗爭者政治思想多源自盧梭這「邪惡的天才」?
香港愈發壯大和成熟的抗爭運動之中,不乏盧梭的身影。這大概是受惠於戰後盧梭研究的急速發展,重新將盧梭視為古典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代表之一,帶進大學的思想史課程內。然而,英國當代思想家克蘭斯頓曾言,大家如今已經很難想像,二戰前的讀者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看待盧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