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9 |
朴研美《趁我們還有時間》:比起酷刑、監禁或身體的折磨,精神奴役才是我心中社會主義的縮影
在這本書中,朴研美一一點出美國社會中打著「覺醒」和「社會正義」之名,實際上卻是偽善、集體霸凌和威權主義的各種危險現象,於是苦口婆心對美國人發出警訊。她在書中砲火全開,針砭嘴上說關心弱勢和勞工階級、實際上卻對所有敢於獨立思考的人漠然處之的社會菁英,令人大開眼界。
TNL+ 2023/04/01 |
【影評】《TÁR塔爾》:本片導演的敗筆實在太多,浪費了編劇的巧思與布蘭琪的演技
由Todd Field執導,布蘭琪主演的《TÁR塔爾》,採用女同志、古典樂指揮等元素作為題材,看似企圖藉此探問當今社會的指揮家到底有什麼價值,政治正確下的藝術創作自由等大命題。但導演選擇用極其隱晦的方式帶過,所以觀眾只覺得她好像受困於什麼陰影當中,走不出來。只看到一大堆女主角的日常生活,無意義的慢跑與打拳,然後不知道她在對抗什麼,煩惱什麼。
2023/03/05 |
朱家安:笑死,政治正確毀掉經典童話?
一個這本號稱三十年來最政治正確童話裡的例子:「遊行隊伍頓時停了下來,國王的腳步也停了下來。人群中一片鴉雀無聲,直到一個反應機靈的農民大聲說:『國王才不是沒穿衣服,國王只是在支持一種不穿衣服的生活方式。』」
TNL+ 2023/02/23 |
童書《巧克力冒險工廠》冒犯性用語遭出版社修改,蘇納克、魯西迪抨擊「荒謬的審查制度」
光是海雀出版社就對達爾作品中的語句及人物描述,進行超過百次的調整,以《巧克力冒險工廠》為例,當中的角色格盧普(Augustus Gloop)不再被稱作「胖子」,而是改用「巨大」來形容該角色。另以「小人物」一詞代替「小男人」,來描述身形矮小的奧柏倫柏人(Oompa Loompas),這也意味出版社用中性的說法來淡化性別。
2022/12/01 |
質問英籍非裔CEO「妳的族人從哪裡來?」威廉王儲教母赫西夫人挨轟種族歧視、火速辭職
推特上也有人為赫西夫人抱不平,有網友說,「一個83歲的女人,她是在40年代長大的,在英國還沒有『政治正確』的時候。關於同性戀、種族、其他宗教等相關議題,有多少80幾歲的黑人,按照今天的標準,能做對?」但也有網友回應,赫西夫人有足夠的時間吸收待人處事的變化,年齡不是藉口。
2022/11/12 |
翻開這本書,你只能更喜歡或討厭她──J·K·羅琳與她的新偵探小説
以哈利波特系列聞名的作者J.K.羅琳,如今再度化名「羅伯特・加爾佈雷斯」(Robert Galbraith)推出第六本偵探小說。外界認為她將自己的經歷投射在書中角色Edie身上,因Edie也同樣經歷網路霸凌、取消文化以及被質疑為「恐跨者」,這些都「恰好」與J.K.羅琳在現實生活中的遭遇相似。
2022/10/12 |
《方圓》「敵/Anti」對談二:「政治正確潮」的性別與表演政治
每當你為弱者、被害者發聲的時候,說是平權,其實你也墮入了對抗式思維。當你要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是不是就不能夠用對抗式的思維呢?對抗式的思維本身就是,如果你是feminine的話,對抗的就是masculine,而正正作為平權或者feminine的話,不是應該避免墮入你所反對的結構裡面嗎?
2022/10/12 |
《方圓》「敵/Anti」對談一:「政治正確潮」背後的權力問題
這十年來,一些本來為了爭取公義的運動卻好像過了火一樣。因而似乎出現了一些setback,做成了新的不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