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政治犯

政治犯(英語:political prisoner),是指以一些人對犯罪時有政治目的,或者以政治目的被認罪的人的稱呼,其歷史可以上溯到古代。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習會前夕:學者分析雙方儘可能少談台灣,美眾院中國委員會提10訴求,要求北京停止所有台海軍事行動

由於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根本歧異目前看似無法解決,且雙方都有許多議題需要優先處理,史丹佛大學智庫胡佛研究所學者祁凱立認為,拜登與習近平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領袖峰會期間會晤時,可能不會給台灣議題太多的關注。

2023/09/20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路透社》獨家:拜登訪河內前和越南達成協議,兩名越南維權人士獲美國政治庇護

根據《路透社》獨家報導,拜登在訪問河內前也和越南達成協議,讓越南維權人士前往美國獲政治庇護,此外並簽署一項私下協議,使越南於宗教自由、非政府組織(NGO )運作方面取得進展。 前往美國的越南維權人士,一位是批評警察濫權的人權律師,一位是天主教徒,他們在越南並未被監禁,但被禁止離開越南,而他們的家人也正前往美國。

2023/07/19 | 洪瑩霏

盧卡申科鐵腕壓迫新聞自由,知名異議記者遭白羅斯逮捕,聯合國:違反國際人權法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高級專員圖克表示,為了白羅斯人民,政府有責任制止此種大規模鎮壓,進行公正透明的調查,將嚴重侵犯人權的人繩之以法。他說,白羅斯當局逮捕那些他們聲稱的「極端主義者」,甚至剝奪他們的公民身份,是可恥的。

2023/06/1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陳列《殘骸書》:若不能把悲傷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在讀〈無怨〉前,從未想過陽光可以寫到這麼動人,人與陽光的依存關係可以抽象到這麼親近。而今於《殘骸書》再次讀到,失去自由的人,注視著陽光安靜而緩慢在地板上移動而心生歸屬感,覺得這樣的陽光既熟悉又親切,而這些描述底下又何其悲愴,既不浪漫也不平和。

TNL+ 2023/02/18 | 謝達文

白紙運動青年抗爭者陸續被捕,親友面臨「是否聲援」的困難抉擇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人們有時擔心,提高能見度,讓自己的親友變成「抗爭的代表人物」,反而可能導致官方打壓更甚;也有人擔心,引發國際關注,在當前的中國,會不會反而方便中國政府扣上「外國勢力介入」的罪名。

2023/02/10 | 羅子恆

尼加拉瓜釋放222名政治犯並遣送美國,總統奧蒂嘉表示:把傭兵送回外國

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在2021年為了贏下總統選舉,對多名社會運動人士及總統候選人進行鎮壓,幾乎所有反對者都被關入獄中,時隔1年多,尼加拉瓜終於釋放222名政治犯,其中還有1名美國公民,美方發出聲明表示,這是尼加拉瓜向民主自由邁出建設性的一步,然而尼加拉瓜仍認為政治犯是「破壞國家主權」的元兇。

2022/11/02 | 精選書摘

《走吧!綠島我來了!:流麻溝十五號記事》:思想犯在不自由中有自由嗎?

牢房內各式各樣蠟像中,哪位難友寫下的家書等,都有待導覽說明,遊客也需要補充閱讀。顏世鴻醫師留下上千封從綠島收發的家書,是目前綠島新生最多家書的保存者。擬真蠟像群雖帶來了展示和多種敘事,但如何進行導覽詮釋卻是挑戰。

2022/10/17 | 歪脑|WHYNOT

【專訪】李明哲:我要比以前更努力做人權倡議,讓中國關押我五年的意圖完全失敗

李明哲回台不久,已經馬不停蹄地接受國內外的媒體訪問、四處演講,並且開始在文山社區大學開始教學工作,沒有停止思考往後如何參與台灣的人權工作。 被奪去的五年,他彷彿要把時間追回來。 「我繼續做人權倡議,而且要做得比之前做得更努力,這才會讓中國關押我五年的意圖完全失敗。」

2022/08/22 | 精選書摘

《激進1949》推薦序:距今已超過70年的白色恐怖郵電案,對現今台灣社會有什麼啟發?

本書透過梳理第一手史料、訪談多位郵電案受難者,以及重現當年郵電工人創辦的刊物《野草》,深度描繪、再現戰後台灣勞工和底層民眾的苦悶和不滿,乃至紛紛投入抗爭的激情年代。對於重建台灣白色恐怖真相,反思轉型正義的當代意涵,都具有非凡的意義。

2022/05/10 | 李秉芳

李明哲回台後首次公開「我在中國監獄的5年」,李淨瑜特別感謝施明德「讓他像個人回來」

中國政府曾經試圖扣他「間諜罪」,一直逼問他有受到什麼單位的資助,後來他依然完成顛覆政府的筆錄與供詞,審訊過程他被強制安排律師,也被暗示有可能會判無期徒刑。

2022/04/03 | 新社會政策雜誌

王丹給香港民主運動者的建言:流亡作為一種狀態,取決你把它放置在人生中的什麼位置上

流亡或許會帶來種種的不便,流亡當然也要為之付出代價,但是,因為流亡其實已經成為自我成就的一部分,相比起來,這些代價就是如此的值得。其中,流亡藏人群體在處理與漢族人之間的關係上,就堪稱典範。

2022/03/20 | 人本教育札記

從蔡焜霖到珂拉琪、從民謠與重金屬,不同世代如何用音樂詮釋白色恐怖

在白色恐怖時代,政治受難者所受到的壓迫、對國家統治機器的無奈,都化為輕柔的歌詞寫在一首首歌曲裡,如同蔡焜霖好友等待判決時所唱:「做了夢,夢中變成了一隻蝴蝶,自由自在的在長滿了透紅的杜鵑花的山野裡飛翔。」

2021/09/17 | 精選書摘

《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推薦序:他是台灣人精神史上光潔(kng-kiat)的存在

這本書不只是一位國會議員的半生傳,或僅僅是一部國會記事。它真實呈現了那個站在浪尖的年代的歷史。它也完整還原當年國會關鍵法案的變革現場。盧修一作為一名國會議員,在風起雲湧的大時代衝上了浪頭,並勇敢對抗降臨在自己身上的命運。

2021/05/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記者曝緬甸監獄政治犯慘況:48小時不能睡覺吃飯、槍口抵頭嚴刑拷打

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後,已逮捕近百名記者,其中包括日籍的北角裕樹,他2月時曾經在報導現場遭到軍警逮捕,拘留半天後獲釋,4月18日在住處再度遭逮捕,5月14日獲釋返日,接著公開訴說緬甸獄中人權問題。

2021/04/29 |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緬甸軍方大逮捕抗爭者,遭關押毆打的緬甸少年:「我當時以為自己會死」

緬甸援助政治犯協會自政變以來就持續記錄政治犯與傷亡人數,截至28日統計,756人遭軍方殺害,3449人仍被拘留。軍政府26日將該組織列為非法組織,並揚言將對其採取嚴厲打擊。

2021/04/16 | 精選書摘

《九歌109年散文選》:郭本城〈在綠島,追憶父親柏楊〉

綠洲山莊是台灣戒嚴時期,最後興建的一所政治監獄,父親就在一九七二年被關進這個擁有度假村名稱的陰森囹圄。其實,這就是勞動思想改造的集中營,人數最多的單一時期,就高達兩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