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8 |
「秋鬥」人物專訪:台灣社會要進步,該打破藍綠改用左右思考
「唯有打破被藍綠綁架的一元化思考,改用左、右思考台灣社會面臨的政治經濟問題,把深陷發展焦慮的台灣社會,拉回到對『分配問題』的關注與討論,社會才有進步的空間,這也是秋鬥提出『人民向左轉』的關鍵。」
2014/12/23 |
為什麼要碰政治?溫蒂妮小姐:台灣社會太習慣「期待別人」去做了
我們就只是一個小插畫家,最多就是溫蒂妮這個角色掛了,把自己看開、沒生意就算了,我們並沒有把自己現在擁有的看得太高,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高度夠了,要把它守住所以就怕了,那我們就真的只是這樣子而已了。 更何況政治本來就只是眾人之事,每個人都該去表達,但在台灣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變得怕怕的?
2014/12/23 |
為什麼關心上半身的新聞就是公民覺醒,而下半身的議題就是不入流?
現今這種普遍地、將議題分為「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論述方式,其實也反映了某種身和心的對立,彷彿只有與「心」相關的才是高尚、值得一提的,而與身體相關的,都低俗又骯髒。(還是我們的注意力真的這麼匱乏,有了下半身就會忘記上半身?)
2014/12/23 |
「我就是要做同志文學雜誌!」面試47家出版社,在保守年代勇敢出櫃的「任性」編輯
曾參與60年代運動的迪南尼,骨子裡是嬉皮和政治行動者。沒想到,他一腳踏入出版這行,一做就超過三十年。
Alan Ebert Christopher Street More... Edmund White Lambda Literary Foundation LGBT Macmillan Michael Denneny Slate St. Martin’s Press The Advocate Tim Cook Tom McCormak Wallace Hamilton 人權 出櫃 出版社 同志 同志作家 同志平權 同志文學 同志酒吧 同性戀 女性主義 婦女運動 嬉皮 專訪 庫克 拳交 政治 浪達文學基金會 石牆酒吧 紐約 網路媒體 編輯 美國 聖馬丁出版社 蘋果 跨性別者 迪南尼 雙性戀 雜誌 麥克米倫
2014/12/15 |
台灣的下一步?從兩本書想像「開放政府」與「全民參與」的可能性
調整台灣經濟制度朝更開放廣納的方向前進,和繼續推動所謂對「經濟成長」更有效的政策,究竟該如何選擇?不僅是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的改革方向也很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