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變

政變(法語:coup d'État, audio,亦音譯為「苦跌打」、「苦迭打」),政治事變的省略詞意,是指一個國家之中有一部份人(如族群團體勢力或地方武裝勢力)通過密謀策劃,採取軍事叛亂或政治行動,奪取國家政權的行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習近平選接班人如清代「祕密建儲」,恐埋政變危機

中共雖規定禁止領導幹部終身任職,但2022年,黨內一致支持習近平獲得第3個中共總書記任期,讓這些規定形同虛設。而個人集權和個人崇拜,在習近平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文章認為,習近平接班人計劃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他認為需要多少時間實現自己的目標?至於人選,很多人都在關注他的「60後」親信。

2023/05/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德情報首長:俄中等專制國家散布假訊息,積極煽動各國反政府情緒

「聯邦憲法保護局」(BfV)局長哈爾登旺(Thomas Haldenwang)表示,從極右翼極端分子到匿名者Q(QAnon)陰謀論支持者,多個過往獨立的團體如今都混雜在一起,他們訴諸暴力的意願尤其令人擔憂。「促成這些團體聯合起來的共通點,就是他們都鄙視我們的國家和民主制度,拒絕接受並想廢除它。」

2023/04/25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情勢分析(四):緬軍政府與東協仍在「五點共識」存在巨大分歧

即便東協特使持續斡旋,但緬甸情勢似乎未因此改善。2022年7月25日,緬甸軍方處決四名重要的⺠運⼈⼠,引起國際社會譁然,又因該時間點發生在東協特使巴速坤6月底訪問緬甸後不久,使當年輪值主席柬埔寨甚為尷尬,最終導致東協整體態度發生重大轉折,緊急召開會議首次強烈譴責,稱此舉「重挫東協五點共識的努力」。

2023/04/21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情勢分析(三):歐美祭出多項制裁,官⺠脫鉤是中緬關係⼀⼤變因

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後,⻄⽅國家大多予以譴責甚或祭出制裁,惟中國與俄羅斯則默許甚或支持緬甸軍政府,因而削弱國際制裁的成效。東協雖試圖調解緬甸情勢,惟東協各國對緬立場依舊分歧。整體上,當前國際社會對緬甸情勢未有⼀致之立場,因⽽限制對緬甸軍政府制裁之成效。

2023/04/19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分析(一):鎮壓異議人士不擇手段,陷入「雙重政府」僵局

緬甸軍事政變至2023年2月屆滿兩週年,國內情勢持續不穩定,根據緬甸政治犯援助協會 統計,至2023年2月3日止已有1萬7645人被拘捕,2951人被殺害。緬甸目前也陷入「雙重政府」僵局,分別是代表軍政府的「國家領導委員會」,以及由反軍政府的各方勢力所組成的「⺠族團結政府」,兩者為平行存在。

2023/04/18 | BBC News 中文

蘇丹內亂:喀土穆衝突的來龍去脈

在暴力事件發生之前,快速支援部隊的成員被重新部署到全國各地,軍方認為這是一種威脅,局勢緊張數日。人們曾希望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但未實現。目前還不清楚周六早上是誰打響了第一槍,但人們擔心這將使原本已不穩定的局勢進一步惡化。

2023/04/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蘇丹軍閥高層反目瀕內戰邊緣,一天激戰釀平民56死、近600人受傷

偏向爭取民主的獨立醫師團體「蘇丹中央醫師委員會」指出,衝突已造成平民56死,但政府軍數十人陣亡尚未納入今天的最新傷亡統計。這個醫師團體表示,他們估計約已有軍民600人受傷,許多傷者因戰事激烈而難以送醫。

2023/04/12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緬甸軍方空襲造成100人喪生,反軍政府成員:「這是一種戰爭罪」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在本次實皆省的空襲中,至少有30名兒童遇難,預計死亡人數還會上升。在社交媒體上有許多據說是Pazigyi村莊遇襲後的照片和影片,可看見村莊地面有被燒毀的摩托車和被炸毀的建築物碎片,而現場救援人員已向《紐約時報》證實了這些圖像的真實性。

TNL+ 2023/02/13 | 謝達文

緬甸政變滿兩週年,國際社群為什麼仍不承認軍事政權為「合法政府」?

總而言之,緬甸軍政府非法、不民主,又沒有真正好好統治緬甸,專家因此說,我們不只要制裁軍政府,甚至,我們根本不需要也不應該承認這個政權。也因此,聯合國特別報告員呼籲各國,要與軍事政權「斷開連結」。

TNL+ 2023/02/05 | TNL國際編譯

研究:非洲民主比十年前更衰退,政變、疫情與戰爭導致發展滯礙

自2012年以來,非洲各國共有23次發動成功以及未遂的政變,且自2019年以來,發生了8次當局被軍政府接管的事件。而在這些政治動盪事件中,馬利和布吉納法索這2個曾以政治穩定而聞名的西非國家,更是在最近各經歷了2次政變。

TNL+ 2023/01/25 | 橫議拉美

《經濟學人》拉丁美洲「貝優」專欄告別於多事之秋,映照出大英帝國的落日餘暉

貝優專欄從開設到結束見證了拉丁美洲三個層面的變遷,其一是美、中在區域內競逐的白熱化,其二是拉美粉紅浪潮興衰,其三是英國和美國強加於拉美的新自由主義已成風中殘燭。

2023/01/17 | BBC News 中文

緬甸特別諮詢委員會:軍政府使用全球十餘國公司提供的武裝,製武機器被運到台灣維修

據信,一些用於製造武器的設備來自奧地利。特別諮詢委員會表示,奧地利供應商GFM Steyr製造的高精度機器在多個地方用於製造槍管。 當這些機器需要維護時,它們會被運到台灣。據報導,在運回緬甸之前,GFM Steyr的技術人員會在那裡(台灣)修復機器。報導說,目前尚不清楚這家奧地利公司的技術人員是否知曉其產品進入緬甸境內。

TNL+ 2022/12/17 | TNL國際編譯

71歲王室後代密謀政變推翻德國聯邦政府,右派極端組織「帝國公民」成員被捕

德國警方於12月7日逮捕了25名密謀推翻德國政府的極端右翼人士,而此團體首腦為出身德國貴族家庭的海因里希十三世(Heinrich XIII),他們信奉著所謂的「帝國公民」(Reichsbürger)陰謀論思想,質疑當前德國政府的合法性,甚至計畫著一場推翻德國當局的政變,稱其為「X日」計畫。

2022/12/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秘魯新總統宣布提前大選無濟於事,前總統要求停止羈押遭法院駁回

秘魯左派總統卡斯提略被控政變未遂,上週遭彈劾逮捕後,示威一發不可收拾,至今已有7人在示威時死亡。繼任總統博魯阿爾特嘗試平息紛爭,11日宣布提前2年大選,並宣布數個衝突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但這似乎無濟於事,示威者繼續要求博魯阿爾特下台,在多座城市以樹木、石頭和燃燒的輪胎封阻道路。

2022/11/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鐵腕統治43年再度贏得第6任期,赤道幾內亞總統恩格瑪打造出惡名昭彰的「非洲北韓」

在這只有一個合法反對黨的國家,恩格瑪大權在握。2016年,他以93.7%得票率連任,而在投票率98%的這次,官方結果稱他的得票率高達94.9%。一般認為,恩格瑪的兒子、副總統曼格將成為接班人。當被問到是否正在栽培曼格接班時,恩格瑪說:「赤道幾內亞不是君主制……但如果他有才能,我也沒辦法。」

2022/10/21 | 吳象元

專訪《緬甸前線》資深編輯周浩霖:軍政府對國際社會如何看待緬甸已不在乎

周浩霖也提到,除了反抗軍政府行動仍未歇,目前緬甸國內也有不少問題,不只通貨膨脹超過18%,9月卡達的電信公司Ooredoo也繼挪威電信Telenor後退出離開緬甸,另外根據《日經新聞》報導,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ATF)將可能把緬甸列入黑名單,如此也將影響外資的流入。

2022/10/09 | TNL特稿

前進泰緬邊境現場:緬甸看似是幾乎毫無希望的國度,但流離者仍持續以行動改變家鄉

從種種跡象顯示,緬甸看似幾乎毫無希望的國度,但流離者即使在傷痛絕望之際,仍唯有以持續行動,改變家鄉的未來。任教於泰境社區學校的年輕女教師莉莉(化名)談起:「當我在社群媒體上,看見緬甸軍人暴行的時候,我恨不得把施暴者都殺死。」

2022/10/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南海政變傳言多,專家:「習近平沒有對手」,傳播者思維停留在以前

鄧聿文強調,中共現在的官僚,也許有膽量反習近平,但絕對沒有膽量反黨,離開了黨,他什麼都不是。在習近平掌控黨機器和合法性的情況下,中南海的高官都害怕擔了反黨罪名,盡管中共如今不用這個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