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輪替

政黨輪替(英語:Transition of power)即政權轉移。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土耳其大選:第三勢力表態第二輪投票支持艾爾多安,有望執政到2028年

土耳其再過一週將進行歷史性的總統大選決選,現任總統艾爾多安是獲勝的大熱門。他以伊斯蘭教義為依歸掌權已達20年,如今可望將政權延續到2028年。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評估,艾爾多安在28日決選勝出的機率高達8成。

2023/05/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國民黨誓師大會郭台銘缺席,侯友宜:好好做代誌,力拚政黨輪替

國民黨徵召新北市長侯友宜參選總統,外傳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有不滿情緒,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今天說,國民黨從頭到尾都沒有要騙郭台銘的動機與理由,因為騙郭台銘,沒有一個人會有好處。

TNL+ 2023/05/16 | 余杰

【書評】小笠原欣幸《台灣總統選舉》:對變動中的台灣民情秩序,最為細緻入微的素描

小笠原對蔡英文和民進黨提出忠告:「在這次選舉中,不時聽到『不同意民進黨就是反民主』這樣的論述,這種論點跟『不愛共產黨就等於不愛中國』是一樣的思考方式,如果民進黨再堅持這樣子的想法,那就真的會政權輪替了。」

2023/05/03 | 方格子vocus

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窺探台灣民主選舉文化的絕佳窗口,「中國因素」卻被刻意隱形了

台灣民主化三十年來的選舉,最大的主旋律被刻意隱形了,不論是統獨,藍綠,或是親中反中的選舉動員口號,中國才是台灣選舉最重要且歷久不衰的背景因素,特別是總統大選。本劇卻很刻意地讓中國消失了,原因當然不言而喻......

2022/05/26 | 精選書摘

《矢板明夫在台灣「說三道四」》:如果沒有陳水扁當總統的八年,台灣可能變香港

我認為陳水扁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出現的歷史人物,他對台灣整體的社會進步、甚至是東北亞格局的確立,都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如果當年陳水扁沒出來選總統,或者說當時民進黨派另一個人出來選舉的話,十六年下來,台灣很可能已經變成香港。

2022/04/13 | TNL國際編譯

澳洲大選開跑:總理莫里森民調高卻可能輸掉國會多數,「印太戰略」是否無以為繼?

部分專家認為,澳洲第一大反對黨「工黨」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上,其實與當前執政黨「自由黨與國家黨聯盟」所持的態度差異不大,外交政策通常也不是影響選情的重要因素。

TNL+ 2022/04/11 | 林家瑜

尹錫悅當選與打「反中牌」無關,韓國人對文在寅失望才是政權輪替的關鍵

原本期待文在寅能帶來改變的民眾「背叛感」與「相對剝奪感」油然而生,決心想要「換黨做做看」,這也是為什麼選前KBS公布的10次民調,每次都有過半的民眾都認為要政權交替。

2021/06/15 | 謝宇棻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以色列聯合政府,在「公敵」納坦雅胡下台後能撐多久?

儘管拉皮德與班奈特的政府看起來宛如一場參雜了各種政治光譜立場的「大雜燴」,但這並非以色列史上首次出現跨政治光譜位置組成的政府。若這個政府有心生存,各政黨就必須規避彼此間具有較大歧異的議題,專注在民生經濟、教育等社會政策方面的改革,並在各自關注的議題上做出妥協。

2020/08/20 | TNL 編輯

立憲民主黨有支持率、國民黨有錢:日本兩大在野黨宣布合併成新政黨

這次的合併主要是立憲民主黨有支持率,國民民主黨則很有錢。因為國民民主黨表現不佳,支持率不斷降低,黨內許多議員非常不安,下次選舉可能落選,國民黨也可能消失。

2020/07/31 | 精選轉載

在有生之年用最短時間完成「民主鞏固」,才是李登輝的真正遺產

李登輝在台灣推動的民主化實驗,坦白講,真的很不簡單,因為他在趕進度,要在有生之年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至少兩次政黨輪替,來鞏固民主制度,為台灣留下可長可久的民主事業。

2020/06/22 | 橫議拉美

與台灣同年完成首度政黨輪替,墨西哥民主這20年來變得如何?

2018年7月1日墨西哥總統及國會大選,反建制左派參選人羅培茲・歐布拉多獲53%選票當選總統,他雖誓言要打造真正的民主,試圖平息有關他會走獨裁路線的憂慮,但成果似乎不明顯。

2019/01/04 | 林冠任

民進黨最該擔心的是,當選民覺得「藍綠本質都一樣」

民進黨正面臨「信任崩壞」的危機,許多中間選民越發覺得在清廉上「藍綠都一樣」,統獨上獨派認為民進黨不夠獨、統派認為兩套標準,支持維持現狀的又無法被現有論述說服,信任感一崩潰,那是講什麼都成謊言了。

2018/11/24 | 讀者投書

歷史上的輪替和叛亂,幾乎都是「官逼民反」

中國歷史幾千年來,沒有不易子而食,人吃人的朝代,而政權的輪替,表面上是戰亂,其實幾乎都是——官逼民反。

2018/11/24 | 讀者投書

歷史上的輪替和叛亂,幾乎都是「官逼民反」

中國歷史幾千年來,沒有不易子而食,人吃人的朝代,而政權的輪替,表面上是戰亂,其實幾乎都是——官逼民反。

2018/10/23 | 讀者投書

馬來西亞的轉型正義困境:可以為「救國」而遺忘「威權時代的馬哈迪」嗎?

烈火莫熄開啟了大馬政黨政治的多元,也讓民眾站出來抗議獨裁政府。如果不去處理歷史問題,請問誰還記得當時景況,若不理清來龍去脈,如何讓下一代作為警惕,甚至讓加害者依然坐在最有權力的位置掌控政治發展,難道,我們就真要認可他曾犯下的錯誤?

2018/08/31 | TNL特稿

寫給政黨輪替後的馬來西亞:讓眾聲喧嘩,才能沖淡威權文化

馬來西亞是一個文化、族群多元的國家,但長久以來,我們都習慣依賴政治機器與社會菁英負責處理各項政治事務,以致放棄許多公民自理的權力。要實現民主轉型,除了體制改革,還需要培養具有活躍能量的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