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

政黨是以執政或促進和保障特定政治思想、政治利益為目標的團體。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0/09/14 | 李秉芳

稱「交流美意」因「求和說」變調,國民黨將不以政黨形式參加海峽論壇

王育敏也解釋,海峽論壇舉辦多年,本來就是兩岸民間交流活動,假如有其他黨員想要用民間的個人身份出席,還是可以去參加,但國民黨不會以政黨形式參加。

2020/08/20 | TNL 編輯

立憲民主黨有支持率、國民黨有錢:日本兩大在野黨宣布合併成新政黨

這次的合併主要是立憲民主黨有支持率,國民民主黨則很有錢。因為國民民主黨表現不佳,支持率不斷降低,黨內許多議員非常不安,下次選舉可能落選,國民黨也可能消失。

2020/07/22 | 台灣韓國情報站

從政黨體制闡述韓國政界的悲劇,什麼才是讓首爾市長輕生的壓力來源?

政黨扮演著的銜接角色失效,政界人士圈子與世隔絕,容易滋生權力腐敗,即便是再怎麽被認為是「清廉」的人,也有可能參與到某些犯罪之中。

2020/06/10 | 讀者投書

【政治無神論徵稿】與政治保持「社交距離」,別讓顏色成為我們的唯一基準

現在的我,已經不期待哪個顏色的政黨成為救世主了。能改變社會的,就是像你我一般努力生活的普通人,我們可能是嚴謹防疫、親力親為的公務團隊,也可能是配合政策、戴好口罩的小市民,做好份內的事,累積起來才是踏實的政治力量。

2020/04/27 | TNL 編輯

婦聯會遭內政部「廢止立案」走入歷史?雷倩:將行使公民不服從

雷倩批評,婦聯會為了轉型而向衛福部申請設立「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新世紀基金會」,卻延宕半年,至今仍未獲核准,根本是「公文旅行、背書拖延」

2020/01/20 | TNL 編輯

精神領袖陳水扁退出政壇,一邊一國行動黨宣布解散、黨齡僅5個月

一邊一國行動黨於19日正式作出「解散」決議,停止一切固定資產處分,停止收受黨費、政治獻金,也成立「善後小組」進行後續政黨解散之作業,所有工作人員停聘。

2019/12/27 | 廣編企劃

讓全球綠黨的願景在台灣實現,守護公平正義的最佳第三勢力

成立已23年的台灣綠黨,最初以反核四環保運動起家,後來從綠色政治理念出發擴大到各個社會議題領域,在每個時期都發展出各自的策略特色,豐富且擴大了台灣綠黨的進步政策內容,並期望這次選舉能夠跨越不分區政黨票分配門檻,首次取得席位進入國會。

2019/05/20 | 李秉芳

【專訪】敗選後的民進黨「青年」發言人:黨的危機就是流失年輕人

發言人李晏榕說,長遠來看黨的決策階層老化,會是個危機,秘書長羅文嘉也有看到,吸引、培養年輕人加入民進黨很重要,不然未來這個黨就會消失了。

2018/11/26 | 陳成斌

香港人心聲:樂見台灣民主逐漸成熟、重視政黨輪替

作者認為能夠促成政黨輪替的民主政治,而且落地生根,才談得上走進成熟,因此樂見台灣這次選舉的變化。

2018/11/23 | 葉蓬玲

星馬政治文化工作者看台灣九合一選舉:政治造神、意識形態拉鋸是最大問題

九合一大選即將登場,新加坡工人黨前候選人陳家喜、馬來西亞醫生作家林韋地在講座中談論他們眼中的台灣政治文化、民主發展、公投、選舉制度乃至中國因素等議題,也分享星馬政治生態。

2018/11/23 | Daphne Chung

EP2 有貓就給讚,不如我們來創個「貓黨」!

你知道台灣有幾個政黨嗎?根據內政部政黨及全國性政治團體資訊網紀錄,在台灣曾經登記過的政黨有339個,已解散的有43個,目前還有持續在運作的有202個。但除了藍綠兩大黨跟一些比較活躍的第三勢力政黨之外,你還認識幾個呢?

2018/11/22 | TNL特稿

看顏色、憑感覺還是只管統獨,其實越民主越「不看政見」投票

過去大家都覺得越民主的國家,選民就會越依據「政見」理性的投票。但是透過政治學研究,我們發現世界各國都不太喜歡看政見投票,尤其是台灣有幾個主要因素:政黨認同(看顏色投票)、憑感覺、統獨議題,但公投門檻降低或許對為來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