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

政黨是以執政或促進和保障特定政治思想、政治利益為目標的團體。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8/11/16 | 破土

專訪吳崢:擺脫國、民兩黨虛耗,正視中國霸權的施壓

國民黨、民進黨之間最主要的差異,還是在於統獨立場和對中國的態度這件事情上。在這樣的大格局對抗之下,很多社會面向或其他議題都沒有辦法在這裡面成為社會上的主流議題,在我看來這是比較可惜的事情。台灣政治時常處在虛耗之中。

2018/10/11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緣分到了,臺灣就會更民主?民主改革阻礙的四大阻礙

媒體的關切與民眾的輿論,是促使政府修改政策的最大動力,就如同318太陽花運動等匯集數十萬人的抗議行動,能對政府產生龐大的壓力、迫使政策暫緩。因此,只要更多的人瞭解制度的問題與改革的迫切,就有機會帶來改變。

2018/07/19 | TIME

討厭川普也不要離開共和黨,留下來奮戰

如果你認為即便你的政黨有一些缺陷,但仍是對國家最好的選項,那就留下來並為其奮戰——無論它領袖做出了怎樣的不道德行為。

2018/04/24 | 李秉芳

日本「民進黨」改名「國民黨」 台灣人:大家都知道兩黨是一樣的

日本的在野黨「民進黨」士氣低迷已久,今日決議和「希望之黨」合併並改名為「國民民主黨」,簡稱「國民黨」,這個名稱上的巧合讓台灣網友笑了。

2018/04/24 | 李秉芳

日本「民進黨」整併後改名「國民黨」 台灣人:大家都知道兩黨是一樣的

日本的在野黨「民進黨」士氣低迷已久,今日決議和「希望之黨」合併並改名為「國民民主黨」,簡稱「國民黨」,這個名稱上的巧合讓台灣網友笑了。

2018/03/31 | 林澤民

從白衫軍到太陽花:衝破囚徒困局的「公民快閃政治」

作為一種集體行動的社會運動是一個困局,因為在原始狀態中,沒有人願意單方面行動,可是社會上所有人卻有同時改善收益的可能性,大家只能徒呼負負而一籌莫展。這不但是一個困局,也是一個「性格決定命運」的希臘悲劇......既然社會運動本質上是多人囚徒困局,那麼為什麼世界上會有那麼多成功的社會運動?

2018/03/13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泰政府承諾大選日期,政壇新勢力進場備受矚目

泰國總理帕拉育在2月底又再度承諾將於2019年2月舉行全國大選,同時開放各政黨向選舉委員會進行登記。其中備受矚目的政壇新血包含39歲的他納通、38歲的比亞卜等。

2018/01/02 | 李修慧

《天下雜誌》調查:自認「台灣人」比例創新低,支持「統一」倒增加

20~29歲在前一年年調查時自認「台灣人」的比率為76.7%,30~39歲受訪者則占66.8%;但到這次的調查時卻雙雙萎縮,前者降至72.7%,後者降至59%。

2017/11/20 | 圖話國際

【影片】梅克爾四連任現危機,為什麼她的黨找不到執政盟友?

歷經1個多月的談判,過去曾經與基民黨聯合執政的自民黨,由於重大議題難以達成共識,19號宣布退出協商。這樣一來,德國可能被迫重新舉行大選,而梅克爾的第四任總理任期,也因此出現夭折的可能性。

2017/11/10 | Louis Lo

解嚴30年《政黨法》終於三讀:除了補助門檻降為3%,還改了什麼?

解嚴30年後《政黨法》終於出爐,條文規定貪污犯、黑道背景,不得擔任政黨負責人。至於小黨關切的政黨補助門檻,最後以下修至3%定案。

2017/10/06 | If Lin

【圖表】政黨名稱探索:中國、中華、台灣,三次輪替間的興衰

隨著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登記成立的政黨越來越多,現在已經超過300個。本文藉由整理分析這三百多個政黨的成立時間,以及政黨所使用的名稱,從中讓我們能一窺不同時期台灣政治發展的痕跡。

2017/08/13 | 精選書摘

排外情緒是如何被煽動起來的?德國只該屬於德國人嗎?

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人們覺得外國和未知的事物新鮮有趣,只要這些東西在離自己很遙遠的地方就沒問題。相反地,如果出現在自家門前,有些人便覺得受到了威脅,特別是那些對於生活現狀感到不滿的人。

2017/03/13 | 羊正鈺

音樂人創立民生黨:黨徽就是「$」,要讓人人有錢賺

由於民生黨的黨徽是一個金錢的符號,張穆庭說,民生黨提出均富目標,「就是要藏富於民、讓人民有錢」

2016/11/06 | 智經研究中心

美國總統大選啟示:政治抹黑的「烏賊戰」源於兩黨獨大

美國有研究指出,倘若選舉能擺脫兩黨之爭,以及在選舉的提名過程容許更多政黨競逐,可減少選舉抹黑。文章認為,研究結果似乎也適用於描述香港特首選舉的戰況。

2016/11/06 | 智經研究中心

美國總統大選啟示:數到三,選特首?

美國有研究指出,倘若選舉能擺脫兩黨之爭,以及在選舉的提名過程容許更多政黨競逐,可減少選舉抹黑。文章認為,研究結果似乎也適用於描述香港特首選舉的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