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故事

故事是指過往發生的事,包含真實發生過歷史,如史書,也包含了從未發生過的虛擬故事,例如電影或小說。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0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作者臥斧:如果擁有超能力,我要用來多讀點書

「這本書想談的,是一個人如何認識自己?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我們如何決定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或者,我們真有辦法選擇和決定嗎?」為此,臥斧選擇把主角年齡定在三十歲左右,「年紀還不算太老,人生仍在變化,又身處選擇的十字路口。」

2022/09/23 | 精選書摘

《夏韻芬的說話課》:說自己的故事並非要炫耀豐功偉業,而是誠實面對內心的脆弱

說故事並非要炫耀自己的豐功偉業,而是能夠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的脆弱,然後分享這一份感受,讓大家找到面對挫折時候的勇敢。說自己的故事,可以帶來共鳴、共感的效應。

2022/07/31 | 精選書摘

《言【金英夏散文三部曲2】》:小說世界看似與我們現實世界完全不同,實際上卻猶如地球與月亮的關係

金英夏的小說,就是他的陪伴與理解。在這本重新整理8場演講與23篇訪談成書的文集裡,他暢談文學藝術之於人生的必要關係、寫作的本質、成為作家的機緣,並回答訪談者對其小說創作內容、創作觀等等疑問。所有想質問生命與生活的人,或許可以在當中找到可能的答案。

2021/11/28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百工職魂》導演吳建勳:從影片到文字,我想保存台灣快要消失的東西

台灣各行各業的故事,在《百工職魂》都得到同等的尊重與對待,吳建勳說,團隊之後還想拍攝老店系列,「這些值得被更多人看見啊,」從日常走向幕前,他們要讓這片土地上的故事,都被妥妥記著。

2021/10/31 | 方格子vocus

詮釋「亞當與夏娃」的渣男辯詞,為人類留下二千年的厭女症

〈創世紀〉反映了許多小孩(又以男孩為主)內化了父母的虐待特質、被禁止成長為有自主意識的潛意識悲劇。因此,米勒藉此詮釋告訴大家:唯有忠於自己的感受與需求,認清不公義的過去,在不受恐嚇下做自己,人才可能真正的去愛。

2021/09/26 | 精選轉載

【專訪】顛覆傳統並非粗暴破壞,「國光劇團」王安祈洞見京劇裡的人性陰影與光輝​​​​​​​

從小傾心京劇的王安祈早就開始思考:傳統戲劇面對現代觀念,該如何搭起橋樑?「我所強調的現代化不是加佈景、加燈光,也不是要否定價值觀。」在王安祈筆下,傳統價值沒有被否定,但不再如傳統的忠孝節義那樣理所當然。

2021/09/20 | 精選書摘

《我那麼拼命,就是不想平庸至死》:只有承受人生的顛沛流離,才能迎來溫暖明媚的自己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女孩瑪蒂爾達問老殺手萊昂:「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苦?」萊昂的回答是:「總是這麼苦。」

2021/08/07 | 精選書摘

《漫畫編劇特訓班》:為了能畫出《灌籃高手》等級的作品,先從短篇漫畫的秘訣著手

本書針對創作短篇漫畫時最為重要的四個要素:故事設定、故事劇情、登場角色、故事中出現的各種插曲,由日本「海豚漫畫更新學院MBA」創辦人兼講師,獨創許多神奇訓練法,是前所未見的漫畫編劇教學工具書!

2021/07/28 | 心理誌 PsychoLife

安寧心理師:戴上「敘事治療」的眼鏡,看見新的醫病互動之道

踏入安寧工作的我,不斷尋找病人的情緒「問題」,努力運用心理學知識修理這些「問題」。這種思考模式看似合理,卻在臨床上帶給我許多碰壁的經驗。

2021/07/23 | 精選書摘

【小說】邱常婷《哨譜》選摘:他註定會死在那個地方,那座陽光會直直射進屋裡的島嶼

相傳有卷祕笈《哨譜》,其中分為「師」、「生」兩部,不僅記述以哨練內、騰乎其外的功夫,也透露了「神仙鄉」的所在。江湖盛言,找到「神仙鄉」的人不但可長生不老,還能見到所有死去的親人,是故這《哨譜》,人人爭之。 

2021/07/2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好萊塢編劇教父:說好故事、寫好人物的關鍵,創作者必須具備的十項能力

創作者越深入理解自身人性的奧秘,越能與筆下人物共感,這些虛構角色便越能表達創作者對人性的洞察。這些筆下角色也將在善解人意的讀者/觀眾心中產生共鳴,並從中發現自己。

2021/06/2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葉有慧》作者張西:只對喜歡的事偏執,但絕對會用盡全力

我們終將學會與孤獨共處,而孤獨與創作,更是相輔相成的。「其實所有工作必定都會孤獨,只是從空白創作出產物,必定會面對巨大的孤獨,」張西對此頗有感觸,「但我想創作者一定是享受孤獨的人,因為獨處才有時間梳理自己呀。」

2021/06/27 | 藍玉雍

【書評】森見登美彥《熱帶》:一本書真的有「讀完」的時刻嗎?在閱讀中踏上創造之路

森見登美彥不停地逗弄著我們,他以故事中的故事、作者中的作者、創造中的創造、追尋中的追尋、《熱帶》中的《熱帶》等雙重的結構帶出無窮虛實交雜的事件、隱喻,如同書中不停反覆提到、致敬的《一千零一夜》般,為讀者開啟無數故事和閱讀的門扉。

2021/06/25 | 精選書摘

廖玉蕙《文學小事》:作文不妨從尋常親切處入手,寫作得法一樣能深入人心

寫作的題材堪稱無所不在,光是尋常的一只鐘或一支錶,只要用心觀察、思考:或歸納表象變遷;或挖掘深層意義;或致力精緻的點染,千變萬化都可能成為發人深省的好文章。

2021/05/09 | 方格子vocus

我的刑警生涯第一件重大刑案,遇到一個不是壞人的持槍強盜犯罪者

江秦禹是個清清白白、毫無刑案紀錄的人,為何初次犯案就會犯下持槍強盜的重罪?這個困惑一直在我當時的心頭上縈繞。直到後來抓到了他,才知道他這個選擇,無疑是對自己整個人生的抗議與絕望。

2021/04/24 | 精選書摘

《片斷人間》:故事是有生命的,被劃破時,會流出汩汩鮮血

岸政彦是一位專長生活史的社會學家,也是一名入圍芥川獎的小說家。他以社會學之眼看書、看電影、閱讀人生百態,並以文學之心,寫下那些散落於日常的「無意義」,寫下那樣的片斷所集結而成的這個世界,以及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正與某個誰所產生的某種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