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10/07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台版世界杯足球賽」雙十國慶連假台北開踢,海地、宏都拉斯等12國選手都來了

談外交?要不要踢個足球先?「以網路力量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價值」為目標的台灣數位外交協會,邀集12 國在台外國人舉行「台灣版世足賽」,透過賽事展現「足球,與世界同心 (One Sport, One World)」精神。

TNL+ 2022/05/20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挪威國慶在台灣:挪威國旗飄揚玉山主峰,象徵兩國共享的崇高價值

5月15日於林安泰古厝進行的國慶遊行,聚集了全台40位挪威人與台灣人,在台灣重現挪威各城鎮的經典慶祝儀式。不論是挪威人還是台灣人,大家都身著紅、白、藍服飾出席,為與台灣共享民主、自由價值的挪威祝賀。

2021/12/14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台灣與尼加拉瓜民眾皆對斷交「冷感」,外交部該思索「沒邦交也要有私交」的策略

「沒邦交也要有私交」如何透過台灣人擅長的數位社群,以及與當地媒體關係的建立,讓台灣與更多國家的民眾,產生共同的認同感,為台灣爭取更多國際盟友,是政府在擬定外交策略時不該忽略的一環。

2021/03/19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Clubhouse新型態公眾外交:北歐社群上最火紅的三個「房間」是什麼?

筆者為什麼選擇以北歐作為首要觀測地區呢?主要原因在於,「在挪台灣人國籍正名運動」去年11月遭挪威最高法院駁回,此案今年將前進位於法國史特拉斯堡的歐洲人權法院,預計在歐洲發起一場為台灣人人權發聲的倡議行動,期望台灣議題能在歐洲引起更多討論。

2021/02/12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軍政府封鎖臉書,緬甸民眾如何利用網路社群捍衛民主?

網路在這次緬甸抗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緬甸軍方一度試圖關閉網路與禁止在緬甸使用Facebook等部分社群媒體,但緬甸人民仍然憑藉社群網路的廣大力量,繼續爭取民主。

2021/02/01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之外,如何利用新型態社群媒體進行「公眾外交」?

利用數據工具和新型態社群媒體發展客製化公眾外交,是數位外交發展的工作目標。信任感和連結是公眾外交最堅實的基礎。

2021/01/16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戰狼外交」引反感,王毅訪歐踢鐵板——各國政要如何在推特上反擊?

以往歐洲國家即使在某些議題上不贊成中國,也多半不願與之正面衝突,而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適時象徵性地提出反對,歸咎原因也是因為中國在歐洲大量的經濟投資,使歐盟對於表態感到卻步。

2020/12/20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全台唯一捷克餐廳推動台捷交流:戀情未果的老闆皮卡丘,卻從此愛上台灣

我們來到隱身在台北小巷中的捷克人私房聚會所,採訪捷克餐廳的老闆皮卡丘(Karel Picha),聊聊他決定由在台灣的故事,以及他對台捷關係的觀察與感想。

2020/04/13 | 羊正鈺(小羊)

都是募資登《紐約時報》廣告,這一次和六年前的太陽花差在哪?

同樣是針對與台灣相關的議題發起募資,和六年前的一片叫好相比,這次卻招來不少批評。這六年之間環境發生了什麼變化?兩次的溝通對象有什麼改變?這次的發起團隊又能從中學到什麼?

2019/12/19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Facebook陌生開發(下):演算法推薦「相關的粉絲專頁」,不要覺得是臉書雞婆

按讚一個粉專後,臉書會依據演算法推薦「相關的粉絲專頁」,不要覺得是臉書雞婆,這可是陌生開發所需的重要功能!不斷連出去到其他粉專,可以發現形形色色的粉專圍繞著同個主題,從粉專轉發的貼文也可以看出他們連結的社群有哪些。

2019/10/17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LinkedIn陌生開發(中):如何開闢新開發管道與開啟對話可能性

在進行所有的陌生開發之前,「把自己準備好」也是一份基本功,真誠的元素也包括把自己準備好、展現給對方看,沒有人喜歡對方神神秘秘的感覺,好好的經營自己LinkedIn的頁面,也是必要的成功條件之一。

2019/10/04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Instagram陌生開發(上):人生地不熟,也能在越南找到一群好朋友

人生地不熟,中文英文不是太通,要怎麼在越南找到更多台灣人和台商以外的越南朋友,將不同領域的人聚集在一起,為專案建立廣大多元的越南社群,又要怎樣才能找到對於專案有所幫助的人,發揮社群影響力呢?

2019/05/23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各國政要的IG行銷:台灣對政治文熱衷,那日本人喜歡看什麼?

誰說當政治人物就只會談政治?日本的政治界隱藏著各路好手,有專業的風景攝影師、園藝愛好者、秘境探索達人。對於支持者而言,追蹤此類政治人物的帳號,比起追蹤個人,更多是對於內容的喜好,甚至可以跨越政治偏好,使選民對不同政治立場的候選人產生好感。

2019/05/06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各國領袖玩自拍與限時動態,「IG外交」推進彼此關係

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有81%的國家都有官方部門的使用者在IG上活躍,而「IG故事」儼然已經成為數位外交的第二把交椅,並衍生出新名詞「IG外交」(Instaplomacy)。

2019/05/06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各國元首玩自拍與限時動態,「IG外交」拉近彼此距離

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有高達81%的國家都有公部門的使用者在IG上活躍,而「IG故事」儼然已經成為數位外交的第二把交椅,並衍生出新名詞「IG外交」(Instaplomacy)。

2019/01/31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與唐鳳有約:只要願意分享台灣價值,人人都是公眾外交官

「其實就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因為台灣不是只有住在台灣的人可以想像什麼是台灣,你也可以邀請世界上的人一起來想像什麼是台灣。」

2018/12/06 | 讀者投書

沈大使請問您用過臉書嗎?駐外館處大頭貼改「Taiwan」有何不妥?

由於我國的外交處境,我們在世界各國的駐外館處用的都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名義,相較起來,在網路世界中能夠提升到以「台灣」為名,除了前進一步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各國民眾瞭解到究竟是在誰互動。

2018/08/27 | 新社會政策雜誌

川普推特發文、安倍臉書寫書法,台灣又該如何靠「數位外交」突圍?

台灣在傳統的外交模式上遭到封鎖,但藉由簡單的的Facebook與Twitter貼文、Instagram發照片等動作,透過公共事務策略和文化理論產製多元內容,就能在大量多向溝通的操作中不斷建築起新的國家價值,近一步作為更穩固的對話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