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17 | TNL特稿

兩廳院科技表演藝術系列講座側記:A加B等於C,C是一個不可預期的結果

綜觀台灣科技表演藝術十多年來的發展,從光影/光雕投影到聲音裝置、虛擬實境到擴增實境、進而發展至人工智能到5G即時運算等,每個作品都在探索著科技與藝術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創作者應思考如何在科技和藝術的交融中找到平衡,同時呈現出具有實驗性和潛力的科技景觀。

2023/04/23 |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專訪】策展人馮建彰:策展人是無中生有的路,沒有前例可循,而城市就是他的舞台

有五月天這隻金雞母,馮建彰身為必應創造的創意長、股東,早已達成財富自由,但他的靈魂不安於室:「如果要問我的低潮期,其實就是整併到必應之後。」整併之初,馮建彰面臨數位化的衝突,「你看五月天的演唱會,幾乎全部都是LED,越來越大面,乾脆整個體育場全都覆蓋LED算了!」舞台設計的藝術價值日漸降低,他陷入自我懷疑。

2023/02/23 | 丁肇九

擔心工作被ChatGPT取代?與其學寫程式,不如增進專業成為AI的核稿人

要理解目前的AI真的不難,基本上就想像是一個閱讀超級快,繪畫與表達能力又很好的人類,有了這樣的認知,基本上就能迴避掉市面上80%的怪力亂神討論。至於新技術出現後哪些工作會被取代,或許不是「趕快學寫程式」就能解決的問題......

2022/11/13 | 黃照靜

在丹麥展出的中國藝術家曹婓,與消失的「百分之七十」京東小哥

影片開頭,京東管理層的渾厚嗓音響起,驕傲地稱自己的快遞員有兩百多萬人,信心百倍聲稱要以人工智慧革命替代百分之七十的勞動力,然而影片最後,並沒有交代這些人的後續去向。

2022/10/04 | 廣編企劃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TCCF創意內容大會 - 未來內容展「擴增宇宙,運算中」打通文化與科技的任督二脈!專訪文策院文化科技處處長李懷瑾、策展人馮建彰

究竟什麼是「未來內容」?沉浸式展演的發展趨勢又是什麼?我們邀請到文策院文化科技處處長李懷瑾與本屆未來內容展策展人馮建彰,分享有關XR娛樂體驗的第一手觀察,還有今年未來內容展必看的作品。

2022/09/02 | 劉亭妤

AI圖像生成工具打造作品獲科羅拉多州博覽會數位藝術首獎,什麼是藝術引熱議

傑森.艾倫運用Midjourney製作的作品《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獲得數位藝術類首獎肯定,即使Twitter輿論以「人工智慧創作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只是一個在藝術展上作弊的人」抨擊它,但人工智能創造的圖像可以擊敗人類的藝術已成事實,「人工智慧的顛覆性技術是現在藝術正走向存亡危機的一大因素」艾倫說。

2022/03/15 | Elanor Wang

【關鍵專訪】新能祭策展人:在台灣還沒有喜歡的派對,那就自己辦!

新能祭的籌辦期間受疫情惶惶追趕,迫使團隊不得不沙盤推演各種方案,也使活動理所當然朝穿梭虛實前進。對李彥儀來說,由於數位藝術本身就是就是網路原生,當不受限於實體展演的器材與環境、潛進虛擬藝廊後它簡直如魚得水。

2022/02/18 | 讀者投書

NFT的底層概念是什麼?除了很貴的網路圖片,還有哪些應用與創新玩法?

你可能會覺得,「NFT」不就是幾張Jpg圖,究竟有什麼好玩的?事實上,NFT發展至今已遠不止數位藝術的交易,你不但可以養「NFT寵物」配種繁衍,甚至可以在上面買地或玩遊戲賺錢。但這些技術,又有哪些發展與障礙呢?

2022/02/13 | Elanor Wang

除了炒作頭像之外,NFT對藝術產業究竟帶來了哪些改變?

部份崛起於NFT市場的藏家或藝術家,期待畫廊會在這一波NFT市場中消失,但老實說是不可能的,事實上,許多「傳統」的畫廊也都投入了NFT的領域。從藝術管理的角度來看,NFT改變了哪些過去藝術界的遊戲規則呢?

2021/08/31 | Jack Huang

NFT只是畫點陣圖炒幣嗎?想像一下,把林布蘭《夜巡》分拆成100個token

不要老是想著炒幣,隨便弄幾個點陣圖或JPEG就號稱是數位藝術,想像林布蘭的「夜巡」用NFT的形式拍賣,可以碎片化的拆分成不同的比例來競價、支付只要綁定數位錢包,甚至可以透過「治理機制」,用治理代幣去投票決定該幅真跡的用途......

2021/08/23 | 精選轉載

寶博士的NFT終極入門懶人包:NFT怎麼買?有沒有建議購買的作品?

首先回答最多人的疑問:我該怎麼買?別擔心,有步驟,有影片。要買什麼?建議準備一定量的資金,從自己喜歡,就算賣不掉看了也開心的作品開始買。但也別忘記,未來10年,可能只有1%的NFT作品會保有價值甚至增值,其他99%可能會消失。

2021/03/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加密收藏品正夯:Beeple苦畫14年爆紅,作品成「NFT新型態數位資產」價值19億

佳士得拍賣以NFT新型態數位資產,把網路化名Beeple的集錦作品「每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6900萬美元價格售出。這筆交易讓Beeple「躋身當今在世最有價值的前三大畫家」。

2017/06/06 | 精選書摘

在下一個十年──回望台灣數位藝術歷程

在台灣數位藝術資源相對匱乏,實驗道路還需累積之際,期待各方不要用上一個十年的思維,來考慮下一個十年的需要,也抹煞當下各種可能性的發展。

2016/12/11 | 2016台北數位藝術節

【硬主體】關於數位藝術節:是藝術還是科學實驗?

藝術要做的就是去擁抱、反映「當下」現實,並向「未知」開放,科技就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藝術與藝術的未來永遠也不會有一個關於本質的確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