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數位身分證

數位身分(digital identity)是身分標識方式的一種,是一對「鑰匙」,其中一個只有她/他本人知道(即私鑰),另一個是公開的(公鑰)。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1/07 | 讀者投書

「跨性別免術換證」對社會的衝擊(上):國外有男跨女進入女廁強暴學生,誰真正需要法律保障?

過去大眾所認知的跨性別者,是像利菁、劉薰愛或《丹麥女孩》,對自己原生生殖器官感到不安,尋求醫療手段的變性人(Transsexual)。然而實際上,依據國內外跨權倡議團體的主張,跨性別(Transgender)是個傘式術語(umbrella term),這個傘式術語沒有明確的邊界。

2021/09/21 | 讀者投書

「跨性別免術換證」是性別平權的前路,為何政府遲遲不跨出那一步?

台灣同樣仍未合法化第三元性別,甚至仍未廢除性別變更醫學證明之條件,或許基於社會風氣及現行的道德準則,現在仍「不需」合法,但若合法化真的是性別平權的前路,為何不跨出那一步,讓那些受性別不安所擾、被性別歧視所困的人們得到救贖和解脫呢?

2021/05/21 | 台大風險中心

【參與式前瞻】台灣想要數位轉型,得先做好社會與政治轉型

雖然台灣有轉型為數位經濟的雄心壯志,但面臨整個公共和私部門都缺乏數位素養培訓、過度依賴使用傳統的結構來教授素養的挑戰。要加強台灣的數位專業知識,還需要更多的創新方法和教育改革。

2021/05/19 | 台大風險中心

【參與式前瞻】確立數位專法規範,挽救拙劣的「數位身分證」發行

政府需要了解,並不是臺灣人不想用數位身分證,而是他們不信任目前政府保障數位身分證資安的方式,他們認為政府沒有聽到他們的擔憂。現在該是政府開始傾聽的時候了。

2021/02/25 | 陳慶德

在韓國若沒有13位數的「住民登錄號」,簡直無法當一個正常人

韓國社會在1968年前,是一個沒有居民登錄證的國家,也不存有以單一號碼體系,將以管理全體國民的制度,而當時政府會創造出這樣的制度,乃基於「找出間諜」、「國安問題」為由。

2021/01/21 | TNL 編輯

行政院拍板暫緩換發數位身分證,徐國勇:相關專法制定沒有時程表

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說,雖然籌備過程有過多次的溝通,但仍接收到法界認為要加強法源、資訊界對資安的疑慮,以及來自學界、NGO團體的意見和陳情,再加上原先要試辦的地方政府也有意見,綜合考量下決定暫緩。

2021/01/13 | 多維TW

數位化下的隱私矛盾:政府資安監管不足,數位身分證恐將成為「中國滲透破口」

台灣的身分識別做得不好,已無法滿足現在國家對人識別的需求,新版的eID雖然在晶片中放了許多資料,讓身分證變成一把個人的專屬鑰匙,將所有個人帳號和資訊進行整合,但在方便之餘,也使風險倍增。而關鍵在於,這對促進國家確認民眾的身分識別上,仍然毫無幫助。

2021/01/06 | 恕我無法支持

有那個時間金錢到處宣傳數位身分證,不如先補足政府法定資安人力再來談

數位身分證這種有能力儲存生物特徵、能追蹤監控追蹤全體國民的工具,可能導致「數位獨裁」。即使台灣永遠保持無瑕的民主,擁有全體國民個資與數位足跡的珍貴資料庫,也難逃全球駭客的覬覦。

2021/01/05 | 《思想坦克》

「馬規蔡隨」被反將一軍,民進黨政府該從數位身分證爭議學到什麼教訓?

我國官僚體系偏好用身分證管理與監控人民的狂熱,並非始自於eID事件,2005年的「身分證強制按指紋」事件,已有前例可循。只是當時陳水扁政府受到的那些教訓與經驗,顯然沒有被今日蔡英文政府妥善承接。

2020/12/26 | TNL 編輯

新竹市府欲暫緩試辦「數位身分證」,資安專家「給林智堅按個讚」

針對新式「數位身分證」的爭議,徐國勇表示會在大家沒有疑慮時再處理,蘇貞昌也說已責成內政部溝通說明,而針對內政部「晶片是台積電製造的很安全」之說,許多專家並不以為然,因為數位身分證的爭議從來就不是晶片的問題。

2020/12/23 | TNL 編輯

徐國勇、唐鳳談數位身分證遭質疑沒有說明問題,可能再邀反對學者一起直播

內政部長徐國勇21日與政委唐鳳直播談數位身分證,但遭質疑沒有說明缺乏專法等問題。唐鳳說,徐國勇有意邀她再次直播,也可能邀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副主任李忠憲等人參與。

2020/11/27 | 法操FOLLAW

拒換數位身分證,台權會與司改會提起「預防性不作為訴訟」是什麼?

內政部計畫推出晶片卡版本的數位身分證,讓一些人擔心有資安疑慮,台灣人權促進會與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便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預防性不作為訴訟」。什麼是預防性不作為訴訟?

2020/11/05 | TNL 編輯

中研院學者提數位身分證3大問題,人權團體召民眾提訟籲暫緩全面換發

針對預定在明年7月換發的數位身分證,中研院法律研究所提出相關政策建議書點名3大問題,擔心一旦依照目前模式正式發行,恐將成為國安破口。

2020/10/22 | 新公民議會

蘇貞昌和徐國勇背書「數位身分證」的說法,若非無知就是可惡

個資法實施多年,民眾的個資真的有受到保護嗎?政府是不是應該讓人民自己決定,要繼續使用紙本身分證,還是換發數位身分證,而不是由政府單方面決定,這是對於人民,資訊自主權最基本的尊重及維護。

2020/07/02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數位身分證」可能出現資安漏洞嗎?有什麼技術可以解決?

關於數位身分證的安全性,筆者認為可以分兩部分來討論:一是卡片本身;二是卡片可以連到的後端系統,包含政府資料交換機制(T-Road)。

2020/04/12 | 台灣人權促進會

數位身分證eID的五大不合理:換發計畫至今黑箱,但44億標案已近乎招標完畢

台權會提出五個關於數位身分證計畫的疑點,呼籲暫停eID的發放、公開全面換發計畫,提供公民審議的時間,確認全面換發之必要性。並且立法或修法,保障人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