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TikTok禁令深入校園,學生照用不誤,連續3年奪得全球十大熱門下載app冠軍 紐時認為,儘管美國國內很多國會議員與有關單位堅稱TikTok會外洩諸如位置、個人習慣與國家利益等敏感資訊給中國政府,甚至成為北京的文宣工具,但從學生反應來看,關於TikTok國安風險議題,兩黨政客與青年學子彷彿平行世界。 TikTok TikTok禁令 More... 地緣政治 字節跳動 ByteDance 抖音 數位隱私 言論自由 電子邊疆基金會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Apptopia Instagram Reels TNL+ 2022/12/23 | TNL國際編譯 英國軍方與美國AI大數據公司Palantir簽7500萬英鎊合約,顯現歐美積極尋求戰場新科技野心 帕蘭泰爾此次與英國政府合作,反映新科技在扭轉烏俄戰爭局勢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例如:豐富的衛星影像能讓軍事分析人員在極短時間內察覺戰場變化、人工智慧軟體也被用來識別坦克、火箭炮及其他目標。如今,無論是美國或歐洲盟國都正在積極尋求,能在戰爭中取得優勢的技術。 俄烏戰爭 Palantir More... 帕蘭泰爾 軍事科技 數據分析 大數據 人工智慧 AI 數位隱私 隱私權 個資 美國中情局 2022/10/05 | 黃皓筠 就算是AI也有歧視,美國白宮提《人工智慧權利法案》避免演算法濫用、保障數位隱私 美國白宮4日提出《人工智慧權利法案》旨在保護民眾個人數據不被AI演算法濫用,然而各界反映兩極。有人認為努力監管AI的同時,也可能扼殺創新;同時有人指出AI以不透明的方式收集個人數據,並擁有偏見,與監管規範直接衝突。 AI 人工智慧 More... 白宮 AI偏誤 AI偏見 AI歧視 數位隱私 資訊安全 個資 大數據 演算法 美國 科技監管 2021/07/06 | TNL 編輯 蘋果新隱私政策要求App取得用戶追蹤許可,調查顯示廣告商6月在iOS上少支出1/3 蘋果4月宣布採取新的隱私政策—「App追蹤透明度」,讓App的開發人員必須在用戶的許可之下,才能追蹤他們的使用者活動,但在新政策上路以後,調查顯示,只有不到33%的iOS使用者同意被追蹤,這也連帶影響了廣告商在iOS行動廣告上的支出。 Apple 蘋果 More... Google IDFA 數位廣告 隱私權 數位隱私 2020/07/16 | TNL 編輯 美國指控華為是「中國共產黨的分支」,將限制部分員工簽證 這是美國第一次對華為提出「侵犯人權」的指稱。此前美國一直批評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華為 美國 More... 蓬佩奧 員工 簽證禁令 出入境管制 英國 禁用 國家安全 數位隱私 資訊安全 人權問題 五眼聯盟 中國外交 中共 香港 香港國安法 2020/06/29 | OCF Lab 【數位公民週報】巴西以打擊「假新聞」為由,立法可能傷害言論自由 巴西的「假新聞法」要求通訊軟體保留訊息轉發記錄1年,並可以用作民事或刑事案件的證據,同時禁止「不真實的帳戶」與「未識別的機器帳戶」,以及要求儲存使用者個人資訊等。 數位隱私 六四事件 More... 線上 募資 群眾募資 博物館 假新聞 言論自由 開源 臉部辨識系統 臉部辨識 黑人 警察 Amazon 防疫 網路自由 Mozilla 2019/03/09 | 李秉芳 Facebook擬推「加密」「限時動態」,有助保護私隱? 長期以來臉書(Facebook)的私隱定義,和私隱權倡導組織的主張有極大落差。臉書致力於限制政府和大眾取得個人資料,但專家認為,應該限制平台本身從用戶身上取得個人資料。 臉書 Mark Zuckerberg More... 馬克佐克柏 隱私 數位隱私 用戶隱私 隱私權 Instagram 通訊軟體 加密 messenger 即時通訊服務 私隱 Facebook 朱克伯格 2019/03/09 | 李秉芳 臉書說要推「加密」和「限時動態」,對保護隱私有用嗎? 長期以來臉書定義的隱私和隱私權倡導組織的主張有極大的落差。臉書致力於限制政府和大眾取得個人資料,但專家認為,應該限制平台本身從用戶身上取得個人資料。 臉書 臉書(Facebook) More... Mark Zuckerberg 馬克佐克柏 隱私 數位隱私 用戶隱私 隱私權 Instagram 通訊軟體 加密 messenger 即時通訊服務 2018/06/26 | TIME 除了歐盟的GDPR,美、中、俄如何處理數據隱私? 規範網路隱私權的GDPR在5月25日正式上路,但歐洲並非唯一一個嘗試平衡數位自由與公民的隱私權的政治實體,看看在「數位隱私」的議題上,美國、中國、俄國,分別都怎麼做。 GDPR 數位隱私 More... 中國 俄國 監控 長城 網路 歐盟 2017/06/27 | 法操FOLLAW 科技法庭時代的「數位卷證」是更方便,還是讓個資更容易被洩漏? 「數位卷證內容是否比較可能被洩漏?」尤其某些涉及敏感資訊或個人私密資訊的事實或證據,是否會因為卷證數位化而更不易保護呢? 數位卷證 科技法庭 More... 個資洩露 個資保護法 個人隱私 數位隱私 2014/07/04 | TNL 編輯 敬告老大哥:人人都該享有「被遺忘的權利」,以及在網上發聲的自由 網路安全與數位隱私常常站在彼此的對立面,政府該如何把關?民眾該如何爭取? Google 數位隱私 More... 普亭 網路自由 網軍 蘋果日報 資訊安全 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