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以及空間等概念及其變化的一門學科,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14 | 《科學月刊》

無所不在的π:難以想像的用處,在沒有圓的地方也出現了圓周率?

測量一個圓的周長,然後除以它的直徑,無論是什麼大小的圓,這個比值永遠都是一樣的。這個常數比值就叫做pi,用希臘字周長的第一個字母記為π,這是1706 年由數學家瓊斯(William Jones)提出的。關於圓周率,我們要研究的有兩件事情: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為什麼都一樣?第二,要如何決定π的準確值?

2023/01/13 | 李芯

112學測首日題目分析:數A難易度回歸正軌,物理、生物都偏難

得勝者文教數學老師解創智表示,今年的數A題目有回歸正軌,題目清晰,相較去年沒有會讓學生看不懂的問題。全國教師會教師群認為,題目敘述明確、計算量適中,花費的閱讀時間合理。

2022/11/17 | 《科學月刊》

運動統計學:明星選手的身價怎麼算?所謂的「驚人年薪」其實很科學

職業隊伍的選才、運動員該領的薪資與身價,一直是全世界的運動團隊、運動員與運動迷所關心的議題,而這些議題其實可藉由運動統計來一探究竟。下面這兩位籃球員的生涯個人數據,如果你是球隊總經理,你會選擇簽下哪位球員?

2022/10/25 | 劉亭妤

全美成績單:新冠疫情影響,美國學童閱讀和數學能力下降

新冠疫情大流行影響美國大多州和學區的四年級及八年級學童,數據顯示學生的數學和閱讀能力下降,且學生之間程度差異擴大。美國教育部長米格爾表示:「我想非常清楚,今天國家成績單上的結果令人震驚且不可接受。」

2022/08/16 | 《科學月刊》

STEM女性先驅:英國詩人拜倫之女勒芙蕾絲,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

這個當今充滿男性工作者且極具商業價值與發展潛能的產業,最初可說是出自於一位女性之手,也就是前面出現過的勒芙蕾絲,因為在科技史上,勒芙蕾絲常被視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程式設計師。

2022/08/02 | BBC News 中文

美國老夫婦用數學破解樂透,10年贏得2600萬美元,傳奇故事被好萊塢搬上大銀幕

故事從2003年開始,將六名子女撫養成人之後,塞爾比夫婦決定把小店轉手賣掉,凖備退休安享晚年,突然一天塞爾比先生看到Windfall樂透廣告。他仔細研讀了那個樂透的遊戲規則,並很快的在心裡默算了一下,結果發現中獎的機率很大。「我發現了一個破綻。」

2022/07/30 | 精選轉載

睡美人故事又浪漫又睡眠充足,真令人羨慕,但一直沒進食真的不會死掉嗎?

第189天時,睡美人體重只剩下原先的一半,約34.43公斤重。第443天時,睡美人體重已經剩下0.12公斤了(當然不可能有人這麼輕啦),比彼得潘旁邊的小精靈都輕,然後……然後她就死掉了。

2022/06/22 | 精選書摘

《形狀》:人類原廠等級的直覺很難理解「指數增長」,但這是防治COVID-19的關鍵概念

這本書讓你邂逅新的幾何學。包括我們正在經歷的COVID-19流行病的傳播。本書告訴你流行病傳播不是醫學,而是數學,更嚴格來說是幾何學。因此,該如何透過找出流行病的圖形,來理解每日染疫人數的變化,預估疫情高峰與結束的時間,並說明為什麼流行病的控制不追求完美主義?

2022/06/22 | 精選書摘

《形狀》:一根吸管到底有幾個洞?零個洞、一個洞,還是兩個洞?

本書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數學教你不犯錯》作者喬丹.艾倫伯格的新作,艾倫柏格本身為世界一流的幾何學家,在本書中顛覆我們對幾何的認知,開啟我們對幾何的嶄新力量的大門,讓我們對幾乎所有事物產生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

2022/03/14 | 《科學月刊》

新課綱首次學測數學爆難,怎麼出題才適中?點評高中數學教學與111年數學學測

我猜想,數學A的份量會如此重,可能是想與數學B有所區隔。但是兩份試卷內容都太重了,學測還是應該回歸「初步篩選門檻」的定位,以利現場教學。

2022/02/10 | 精選轉載

數學破解猜字遊戲Wordle:「熵」最大的單字,就是最好的起手式

熵不僅能幫我們找出每步該用哪組單字,它還能預測我們大概還需要幾步。同樣是threeblueonebrown的計算結果,Wordle這款遊戲有2315組可能的答案,一開始的不確定性大約是11.17。每次最好的選擇,也就是能消減的熵大約是5左右。

2022/01/02 | 《科學月刊》

台灣飲料封口演化論:為什麼紙吸管總是插不進去,但塑膠吸管就可以?

近幾年來,紙吸管的使用量逐漸增多,但大家是不是常常覺得紙吸管很難插呢?其實紙吸管難插的原因主要不是因為比較軟,而是與圓錐截痕、三角函數有密切關係,而吸管截痕的投影竟然符合z =cos-1x 函數。在了解這些原理後,也可以知道吸管以垂直杯口的方式插入最為省力。

2021/12/07 | 精選書摘

《翻轉你的數學腦》:中國的計數系統是巨大突破,人類第一次能用不到20個符號表示任何數

對中國人而言,數學不關抽象的事,整本書中找不到一個一般性的定義或一段證明。他們關注的主要是通過許多具體例子解決實際問題。他們希望找出最廣泛可用的方法,只要方法可行,就無需再回溯研究其中基礎的數學原理。

2021/11/19 | 港台電視31

零距離科學:占姆的生命説明書(上)

占姆.艾爾卡利里教授在本集紀錄片中解釋了物理學在二十世紀的幾個重大突破。這些發現均打破了我們對世界的既有認知。在此文章我會主力介紹有關「空間」的討論。

2021/11/07 | TNL特稿

【書評】《翻轉你的數學腦》:懂得數學的妙用,被教科書填滿的鴨終於能徜徉於碧波浩渺之間

布伊斯曼向我們展示,如何實際使用數學來讓各種問題更容易解決。他帶領我們環遊世界、參觀沒有使用數學的社會並回顧歷史,瞭解數學觀念是如何以及為何被發明。

2021/06/28 | 方格子vocus

統計是關於猜測的科學,貝式定理在資訊社會中最重要的意義還是猜「未來」

許多人在學習時大概就是「背下來」,其實不太清楚其意義,所以也不太知道怎麼應用。但是,這其實是一個蠻符合「直覺」發展出來的預測觀念,所以在貝牧師 提出這個公式時立刻就獲得很多人的支持,但也因為牽涉到一些事前猜測,招致很多人的批評。

2021/04/28 | 方格子vocus

中國自古不缺賭徒和賭戲,為何從沒有發展出「機率」的概念?

在歐洲機率學基本上是由熱愛賭博的賭徒熱烈追尋「必勝之道」而誕生的,但是中國向來不缺賭徒和賭戲,為何從沒有想到「機率」這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