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挪用

文化挪用(英語:Cultural Appropriation)或文化誤用(Cultural Misappropriation)一般來說是指較強勢的個體或文化群體對於相對弱勢的個體或文化群體時,在不理解、誤解、惡意或有害的詮釋弱勢文化;或取笑、歧視、不尊重弱勢文化;或直接採用、侵佔、剝削、抄襲或複製(宣稱擁有)弱勢文化的現象。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5/17 | TNL國際編譯

《愛爾蘭時報》刊登讀者投書AI生成文章,總編刪文道歉並示警人工智慧已對新聞產業構成挑戰

《愛爾蘭時報》對此也表示,在該文章刊登不到24小時內,編輯部就意識到此專欄文章很有可能不是真人撰寫,這篇文章的作者照片和大部分的內容現在也已被證實是由人工智慧生成。

2023/03/12 | 德國之聲

百年迪士尼的黑暗遺產:政治正確的非裔選角能否重寫《小美人魚》的故事?

迪士尼娛樂帝國即將迎來百年華誕,但它如何對待一個世紀以來的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遺產?由非裔美國演員擔綱的新版《小美人魚》的上映將會是一個令人滿意的開始嗎?

2022/08/16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阮月嬌廣告、迪奧馬面裙,取用不同族群文化時為何會惹出爭議?

不同族群之間取用、模仿、抄襲、取材彼此的文化,是很自然的事,但如果沒有尊重對方的生命經驗,或奪走文化詮釋權,往往容易引發爭議。但我們真的應該就此禁止文化取用嗎?

2020/08/02 | 吳馨恩(壞情感)

《BBC美食頻道》的蛋炒飯教學,算是「文化挪用」嗎?

如果「經過改良的非道地料理」就是文化挪用,那麼台灣的平價歐式或泰式料理店,這些也都算是文化挪用,台灣的平民異國美食文化幾乎都是在文化挪用。

2020/02/06 | 精選書摘

《醜陋史》:美麗的事物總是遵循一定的標準……醜陋卻無可預計,帶有無限可能

縱觀歷史,醜陋的表現形式層出不窮,使這一概念複雜化且發生轉變,甚至發揮了積極作用,衝擊了既有的審美標準和社會慣例。二十世紀丹麥藝術家阿斯格.尤恩(Asger Jorn)提出:「一個時代沒有醜陋,就不存在進步。」

2019/10/24 | 精選書摘

《路徑》:大型博物館的展示品本身就是旅行者,甚至帶有「離散」意義

整個西方至今仍用一種階層化觀點來瞭解文化轉移的意義,其中權力不平衡得到順應,允許一個團體去定義歷史及其本真性。例如,非洲如果採用歐洲的遺產似乎就是一種模仿的、失去傳統的、零合的同化過程,而歐洲使用非洲的文化資源則是一種創造的、進步的、容納式的現代主義。

2019/03/02 | 民俗亂彈

反思《還願》的文化挪用:觀音形象邪魔化,問題出在哪?

赤燭在《還願》的空間與物件上作出許多努力,但是《還願》核心話題之一「慈孤觀音」的形象呈現,真的妥當嗎?隨著《還願》的白熱化,更有越來越多宗教人善意提醒不要招惹惡靈。

2019/02/28 | 民俗亂彈

反思《還願》的文化挪用:把觀音形象邪魔化,問題出在哪?

赤燭在《還願》的空間與物件上作出許多努力,但是《還願》核心話題之一「慈孤觀音」的形象呈現,真的妥當嗎?隨著《還願》的白熱化,更有越來越多宗教人善意提醒不要招惹惡靈。

2017/11/04 | 讀者投書

憑什麼「趙子龍是中國的,蒼井空卻是世界的」?談文化挪用的道德難題

我全然贊成〈為什麼時尚產業最好避免文化挪用?〉建議產業最好避免文化挪用的用意,也同意藉由區分強弱之勢發揮彈性,更甚支持透過法律設置保障少數群體文化權,畢竟世上真有差距懸殊的「弱勢」存在且他們的聲音從未被世人聽見,但在此之外,仍有眾多問題有待商榷。

2017/10/09 | Abby Huang

亞洲人不能綁「黑人髮辮」?林書豪新髮型挨批引文化爭議

聖安東尼馬刺隊教練格雷格·波波维奇(Gregg Popovich)曾指出,種族這個議題,大家一聽到就覺得又來了、無聊,但是除非常常討論,情況是不會變好的。

2017/10/07 | Abby Huang

亞洲人不能綁「黑人髮辮」?林書豪新髮型挨批引文化爭議

聖安東尼馬刺隊教練格雷格·波波维奇(Gregg Popovich)曾指出,種族這個議題,大家一聽到就覺得又來了、無聊,但是除非常常討論,情況是不會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