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2 | 精選書摘 《文化操控》:從宜家家居、星巴克與蘋果等例子,全都是為了把交易變成一座參與式的劇場 作者納托.湯普森,以清晰的歷史脈絡,鋒利且批判的筆觸,在本書中漫談現今文化令人擔憂的種種現象。從好萊塢到華府,麥迪遜大道與摩蘇爾戰場;甚至是滲入日常生活的消費文化――如房地產、個人電腦、手機;以及大眾文化――社群媒體、流行娛樂音樂、通俗藝術與高尚藝術等。 文化操控 Nato Thompson More... 文化研究 社會人際藝術 當代藝術 體驗經濟 宜家家居 蘋果 星巴克 公民意識 迪士尼 2021/11/10 | 精選書摘 洪席耶《感性配享》導讀:如何釐定現代性的意涵?在什麼意義下美學跟政治有關? 本書為法國哲學家洪席耶濃縮其政治美學思想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廣泛流行的一部作品,問世以來,已成為影響遍及政治學、文化研究、藝術理論、社會運動的必讀書目。 美學與政治 感性配享 More... Jacques Rancière 洪席耶 文化研究 現代性 現代主義 政治哲學 藝術哲學 法國哲學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現代藝術 席勒 2021/02/13 | 讀者投書 從〈慈烏夜啼〉反思國文教學:不要小看國中生的思考力,反面教材也有思辨的價值 回到該投書標題,〈慈烏夜啼〉一詩是否「不符合新課綱精神」?結合這幾年來關於國文教學的論戰來思考,筆者認為:「怎麼讀」或許比「讀什麼」更重要,因此即使是反面教材,也有思辨的價值,誠如該生文章中所呈現的。 白居易 慈烏夜啼 More... 國文教育 吳起 國文教學 布赫迪厄 素養教學 跨領域學習 詮釋方式 文化研究 師資培育 2021/01/23 | 李長潔 《PUI PUI天竺鼠車車》成功建構一個「可愛」的神話體系,我們樂於成為「文本的盜獵者」 車車們以天竺鼠的動物性,直覺地、感受性地以非理性、非線性的邏輯思維,對峙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小小疑難雜症,這正是《天竺鼠車車》故事上的魅力。 天竺鼠車車 日本動畫 More... PUI PUI 天竺鼠車車 可愛 微型迷戀 神話體系 神話學 迷因 次文化 文化參與 混搭文化 縮小意識 羅蘭巴特 文化研究 見里朝希 2019/10/10 | 精選書摘 羅蘭巴特《神話學》導讀:在下一波神話新世,或者下一次大災難來臨前 就在今天,慘痛的歷史彷若重現、一件件似曾相識,洪水前所未有地氾濫,而熊熊大火四起,人們不禁想問:誰能射下那逼人的九道烈日……?此刻再讀《神話學》,能不深深感慨? 神話學 羅蘭巴特 More... Roland Barthes 符號學 結構主義 文化研究 許綺玲 公共知識分子 布爾喬亞 2019/10/10 | 精選書摘 羅蘭巴特《神話學》:就統計來看,神話是屬於右翼的 某些神話搖擺不定:它們會出現在各大報刊、郊區領年金者的家中、理髮廳或地鐵上嗎?只要我們對媒體的社會學分析做得不夠,神話的社會地理學便難以建立。但我們可以說其地位已經存在。 神話學 羅蘭巴特 More... Roland Barthes 符號學 結構主義 文化研究 右翼神話 布爾喬亞 套套邏輯 非此非彼 事實陳述 2019/07/18 | 精選書摘 《溫情主義寓言・當代華語電影》:《春光乍洩》愛慾關係轉成深深鄉愁 《春光乍洩》片頭出現的黑白性愛場景,可以被解讀成原初的母子關係;寶榮總是央求輝「從頭開始」,意味著他渴望重返他所熟悉的這原初的家:母親的子宮。 溫情主義寓言 當代華語電影 More... 周蕾 文化研究 春光乍洩 王家衛 新浪潮電影 黎耀輝 何寶榮 懷舊 浪漫主義 佛洛伊德 詭異 港產片 2019/07/17 | 精選書摘 《溫情主義寓言・當代華語電影》:11種溫情主義典型情境,理想的孝道是華人特有的核心 溫情主義之所以值得深思,並不是因為它促使我們重新發掘過去,而是這股來自過去的神祕張力至今仍然糾纏著我們(展現在對於內部的戀慕與執著),尤其是在跨文化情境之下看起來如此不合時宜卻又難以言傳。 溫情主義寓言 當代華語電影 More... 周蕾 文化研究 孝道 陳凱歌 王家衛 張藝謀 許鞍華 陳可辛 王穎 李安 李楊 蔡明亮 離散華人 2019/07/17 | 精選書摘 《溫情主義寓言・當代華語電影》:《春光乍洩》的愛慾關係轉化成深深鄉愁 《春光乍洩》片頭出現的黑白性愛場景,可以被解讀成原初的母子關係,而寶榮總是央求輝「從頭開始」,意味著他渴望重返他所熟悉的這原初的家:母親的子宮。 溫情主義寓言 當代華語電影 More... 周蕾 文化研究 春光乍洩 王家衛 新浪潮電影 黎耀輝 何寶榮 懷舊 浪漫主義 佛洛伊德 詭異 2019/04/12 | 精選書摘 《城市與電影》:李小龍現象,與跨國都市性的明星成龍 李小龍的電影在都市的B級電影院中流通,在少數族裔觀眾群間特別流行,他代表了世界各地被剝奪公民權的年輕男性的抵抗。成龍的電影則瞄準全球電影發行市場的主流觀眾,但其敘事和主題定位於跨國都市空間中。 城市與電影 都市研究 More... 文化研究 Barbara Mennel 武術電影 香港 李小龍 成龍 功夫喜劇 2019/04/11 | 精選書摘 《城市與設計》:公共空間的私有化與縉紳化 由於縉紳化改善了營造環境,刺激了新的零售活動,並導致在毋須大量倚賴公共資金的情況下,擴張地方的稅基,因此,對意識形態自由主義者而言,縉紳化成為都市變遷的重要象徵和願景。 城市與設計 Paul L. Knox More... 都市設計 文化研究 公共空間 消費空間 血汗產權 文化資本 新自由主義 2019/04/11 | 精選書摘 《城市與電影》:李小龍現象,與跨國都市性的明星成龍 李小龍的電影在都市的B級電影院中流通,在少數族裔觀眾群間特別流行,他代表了世界各地被剝奪公民權的年輕男性的抵抗。成龍的電影則瞄準全球電影發行市場的主流觀眾,但其敘事和主題定位於跨國都市空間中。 城市與電影 都市研究 More... 文化研究 Barbara Mennel 武術電影 香港 李小龍 成龍 功夫喜劇 2019/04/11 | 蕭家怡 是牠也是你和我──讀《寫在牠們滅絕之前──香港動物文化誌》 我們看見動物,同時又沒看見動物,只因在看的過程中我們一直抱持一種「以人為尊」的盲點。 貓 狗 More... 動物權益 寵物 寫在牠們滅絕之前 有情共生 文化研究 漁農處 以人為尊 寫在牠們滅絕之前──香港動物文化誌 陳嘉銘 2019/02/18 | 精選書摘 《田野的技藝》:我竟成了所羅門群島眼中的「白人」人類學家 雖然不再超級在意「白人」的稱呼,但那樣的刻板印象卻是我每天生活直接面對的。從進入村子的第一天開始,我是誰——當地人如何看我,而我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就是田野的實際課題。 田野的技藝 郭佩宜 More... 所羅門群島 人類學 語言 文化研究 田野調查 田野研究 2019/02/17 | 精選書摘 《田野的技藝》:我竟成了所羅門群島眼中的「白人」人類學家 雖然不再超級在意「白人」的稱呼,但那樣的刻板印象卻是我每天生活直接面對的。從進入村子的第一天開始,我是誰——當地人如何看我,而我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就是田野的實際課題。 田野的技藝 郭佩宜 More... 所羅門群島 人類學 語言 文化研究 2018/08/16 | 陳娉婷 人文學科為何日漸萎縮?——浸大、嶺大學者親述苦況 人文學科被邊緣化,成為聯招放榜的「水泡科」,或大學高層在財赤時的首批開刀對象。嶺大學者葉蔭聰剩下2年試用期,批評研究評核扼殺學者的人文關懷;浸大講師陳士齊快要退休,批評校長錢大康為追排名,犧牲許多信念與原則。 QS世界大學排名 人文學科 More... 葉蔭聰 陳士齊 文學院 文化研究 宗哲系 2018/05/08 | 精選書摘 《學做工》的研究脈絡:叛逆小子與「看破/看穿」難題 本書的核心問題是:工人階級的子弟,為什麼在看起來似乎是自由與平等的教育環境下,仍然得不到自身階級向上流動的機會?更精確地說:要解釋工人階級子弟為何在學校一畢業就投入工人階級工作,困難之處就是要解釋他們為什麼自甘如此? 學做工 Paul Willis More... 工人階級 民族誌 文化研究 社會學 階級 社會流動 教育 次文化 意識形態 學校 2017/01/20 | STS多重奏 物理學家索卡如何愚弄一群人文學者,以及為何20年後這件事仍然重要? 1996年,物理學家索卡投稿一篇論文到期刊《社會文本》,其後自揭文章是戲仿某些學院人文學者誤用、濫用科學術語。20年後,曾參與這場「索卡騙局」的人怎麼想? 艾倫索卡 物理學家 More... Social Text Alan Sokal 科學 學術期刊 Sokal hoax 索卡騙局 社會文本 後結構主義 科學研究 學術 人文學科 批判理論 後現代 高級迷信︰學術左派及其關於科學的爭論 術語 學院左派 科學戰爭 後事實 後真相 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