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04/13 | 讀者投書

日治時代天才畫家陳植棋:學運青年轉攻美術,為鄉土台灣島殉情

1931年返台的陳植棋,身體逐漸衰弱,於4月13日肋膜併發腦膜炎驟逝,得年25歲。陳植棋的創作生涯雖只有短短7年,卻留下百幅熱情大膽、劃時代的創作,對鄉土臺灣深刻觀察,揚名日本入選帝展,並如先導者般引領著畫壇。

2022/01/24 | 拾藏:臺灣文學物語

【文學刊物斜槓中】《臺灣文藝》的領導者為什麼是張深切,而非大家熟知的賴和、楊逵等人?

1934年,張深切等人召開第一回臺灣全島文藝大會,希望建立一個全臺的文藝組織。遲到的我們,就以《臺灣文藝》2卷1號的大會紀錄,一睹這些文人的風采吧!

2022/01/01 | 王振愷

【專訪】導演林君昵、黃邦銓:走過白色恐怖,日治時期的《甘露水》如何被當代觀看?

本次專訪,將從林君昵、黃邦銓兩位影像導演過去聯合製作的系列作品談起,透過他們作為當代影像創作者的視角,回望1920-30年代日治台灣的文藝,也窺見潛藏在《甘露水》幕後的故事。

2021/12/29 | 林易萱

2021台灣年度藝文展覽回顧:台灣美術、療癒與科技,三組關鍵字交匯的瞬間

又過了一年,全球疫情仍無法在2021年結束前就畫下休止符。不過,綜觀一整年的藝文狀態,疫情並沒有澆熄人們對藝術的熱愛,反而在解封之後成為美術館迎來更多的參觀人潮的理由之一。

2021/12/17 | TNL 編輯

文協百年之際《甘露水》正式亮相,總策劃林曼麗:「這是黃土水冥冥中的期待」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即以「生命的恆流」、「風景的創造」、「大眾與摩登」與「自覺的現代性」四大題目出發,考察一百年之前的時空背景,從社會運動與發展切入,藉由藝術作品與文獻共構,呈現1920至40年代文化協會及相關人物所處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