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文在寅

文在寅(韓語:문재인/文在寅 Mun Jae-in;1953年1月24日—),本貫南平文氏,是大韓民國進步派政治家與人權律師,生於慶尚南道巨濟郡,共同民主黨人士,曾任大韓民國第19任總統、國會議員等職務。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不滿韓國中止2018年軍事協議,北韓嗆嚴重挑釁、全面升級兩韓邊界武力

根據北韓《中央通信社》的報導,北韓軍方說:「我們取消先前為了避免軍事緊張和衝突所採取的各項軍事步驟,包括陸海空所有領域,並沿著軍事分界線(MDL)部署更多強大的武裝部隊和新型軍事硬體設備。」

TNL+ 2023/09/30 | 陳慶德

北韓修憲將「擁核」列為國策,最頭痛的應該就是習近平

中國要如何重拾韓半島主導權呢?且面對著於亞太地區美國、韓國、日本乃至臺灣、菲律賓等盟友圍堵中國紅色勢力下,習近平如何重拾亞太話語權?而此點已成為習近平現今最苦惱之點。

TNL+ 2023/09/27 | 黎蝸藤

從勾結建商到國際開發密約,韓國在野黨魁李在明涉貪連黨內同志也不挺

不少分析家都指出,李在明的絕食,除了是反尹、反日、反美運動的一部分之外,還有很強的私心。一來是為了向政府施壓,讓政府不要因為貪污腐化的控罪而逮捕自己,二來是挽救自己在黨內怨聲載道的不利地位。

2023/06/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脫北潮再起2:「北韓沒有未來」外交官菁英也脫北,金正恩政權動盪非一日之寒

「人權是北韓的阿基里斯腱」,金光進表示,人權不只具有符合普世價值意義,也是可能動搖北韓世襲正統性、正當性的關鍵,「除了警告北韓當局,我們也要告訴北韓人民,你們有權過更好的生活」,呼籲國際社會持續關注北韓議題、記錄北韓現狀、敦促中國承認北韓難民身分、救援遭人口販賣的北韓女性等,「要做的事很多」。

TNL+ 2023/05/17 | 陳慶德

從No Japan到Yes Japan,「親美聯日」的尹錫悅能否獲得民眾支持?

尹錫悅的親美聯日抗朝態度十分明顯,「選邊站」之姿也引來中國關注。指標性的數據是韓媒調查韓國20、30歲年輕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已經僅剩9%,其反感高達91%,甚至還高於北韓的反感度88%,韓國社會內呈現出「韓國年輕人比起討厭北韓,更加討厭中國」此趨勢。

2023/05/02 | BBC News 中文

尹錫悅訪美:《華盛頓宣言》背後的美國盟友體系和「核對峙」

《華盛頓宣言》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條是韓國同意不尋求發展自己的核武器項目,允許美國在韓國部署彈道導彈核潛艦。「這說明美韓等國已經實際上承認了北韓的核國家地位,東北亞安全已經不再是以『北韓去核化』為目標,而是替代為『核對峙』,將韓國納入美國的核保護傘。」

2023/05/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尹錫悅強化韓美同盟,「俄中朝 vs. 美日韓」東北亞兩大陣營對抗成時代趨勢

中國在過去5年對文在寅政府的「冷待」可能也是尹錫悅政府積極轉向的原因之一。限韓令等措施雖然確實對韓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但也一定程度降低韓國對中國的依賴度。外界認為,薩德飛彈事件帶來的經濟報復已是中國能祭出的最高強度制裁。

TNL+ 2023/03/29 | 黎蝸藤

日韓和解不僅是「安倍路線」的勝利,更進一步在「道歉外交」上孤立中國

客觀而言,與其說日本道歉得不夠、賠償得不夠,還不如說在東亞(指中日韓)缺乏化解仇恨的政治氛圍。東亞政治有三個不好的傳統:第一就是實用主義,缺乏原則;第二就是喜歡爭做老大,缺乏和歐洲一樣平等和團結的意願;第三,缺乏妥協的精神,更沒有妥協後就把爭議放下的心態。

2023/03/16 | 《思想坦克》

共同面對更大敵人,肇始於「徵用工」爭議的日韓貿易戰終於落幕

頂著民間輿論的不諒解,南韓政府也強行解決了這本不該是問題的舊徵工爭議。為了不僅是結束這場鬧劇般的日韓貿易戰,更是為了重啟《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鋪路。

2022/12/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尹錫悅敲定年終特赦名單,前總統李明博28日恢復自由身,朝野關注對明年國會選舉及未來政界影響

李明博在2020年10月以貪污等罪名遭判17年徒刑、180億韓元(約新台幣4.3億元)罰金並追繳35億韓元,服刑1年8個月後以健康狀況為由申請暫緩服刑,目前正住院治療;獲特赦後不僅免除剩下15年刑期,尚未繳交的82億韓元罰金也一筆勾銷。

2022/07/28 | 一路向南:東協政經研究資訊平台

從文在寅到尹錫悅,南韓「新南方政策」歷經升級修正且不將雞蛋放同一個籃子

台灣雖在外交戰略上推行新南向政策,這與南韓新南方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先後開展。不過雙方卻未在東南亞國家進行合作,雖本質上台韓本身及存在產業競爭與產業重疊的本質,不過若能適時開展雙方合作,終究能達到利大於弊,且事半功倍的共贏效果。

2022/07/12 | 德國之聲

尹錫悅宣布重啟核電,一改文在寅「國內禁核卻對外輸出技術」的虛偽政策

韓國總統尹錫悅著意大力推進韓國核能工業發展,這與前任文在寅時期推行的「去核電」政策背道而馳。不過這一政策轉變在韓國國內並非只遭遇批評之聲。

2022/05/31 | 精選書摘

《人民的呼喚》:尹錫悅打破檢察官不能從政的慣例,黨內初選就展現領導人該具備的資質

此次大選,尹錫悅能獲取年輕人的大力支持,令人不意外。一是,尹錫悅主動辭去鐵飯碗,代表他性品剛直,不願意配合文在寅的要求演出,專為權貴服務。二是,他一向主張,檢察官要有不看總統眼色辦案勇氣,要擔任「人民的檢察官」才會受到人民的支持與愛護。

2022/05/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文在寅9日午夜將卸任,能否逃過韓國歷任總統卸任後遭清算的魔咒?

韓國政權交替之際,新任政府清算前任政府幾乎已成為一種慣例,湖西大學教授全家霖分析,尹錫悅政府強調開放等新形象,上任後可能不會直接對文在寅展開清算,但對於文在寅周遭人士的弊案調查在所難免。

2022/05/05 | TNL國際編譯

韓國國會修法大幅削減檢察官偵查權,反對黨譏文在寅怕下台後遭清算

韓國自1954年頒布賦予檢察官起訴和偵查權力的《刑事訴訟法》以來,韓國歷史上沒有一任總統做出實際更動檢察機關權力的決議,當前仍很難判定文在寅政府在檢察機關的改革案中,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TNL+ 2022/04/28 | 局外人

歷經五年惡鬥,文在寅對韓國「國家情報院」的改革,是否將隨政黨輪替劃下句點?

隨著矢言不再姑息北韓的尹錫悅政權即將上任,加上文在寅政權的國家情報院改革措施,激發保守派跟國家情報院內部的強烈反彈。有意見認為文在寅政權針對國家情報院的改革措施,將成為首先被檢討的對象。

2022/04/15 | 精選書摘

《翻轉未來的人》:韓國若不重整秩序會變成「野雞共和國」,到處充斥著沒必要的閒話

政府沒有指揮塔台。調查發現檢舉有錯就應該承認,但完全沒有。如果是調查人員的問題,那局長就應該介入。他們都不做自己該做的事。有啟動的按鈕,結果沒有停止的按鈕?一點長官的領導力都沒有。

TNL+ 2022/04/11 | 林家瑜

尹錫悅當選與打「反中牌」無關,韓國人對文在寅失望才是政權輪替的關鍵

原本期待文在寅能帶來改變的民眾「背叛感」與「相對剝奪感」油然而生,決心想要「換黨做做看」,這也是為什麼選前KBS公布的10次民調,每次都有過半的民眾都認為要政權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