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文學(英語:literature),在狹義上,是一種語言藝術,亦即使用語言文字為手段,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社會生活、表達主觀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06 | 德尼思化

閱讀Forest:異地戀的不安與浪漫,有情人永不放棄

Forest的情詩不止感傷,多有深刻內省。孩童相信童話,那些幸福美好的星光,誰又想到幻象背後的現實落差巨大。我們都曾被哄騙,成為日後希望的陷阱。

2023/05/01 | 方格子vocus

讀《惡女書》:不只是九零年代的同志文學,卻是愛人的哲學

陳雪的作品固然故事中是以女同性戀作為敘事主軸,並且在過程中充斥著性愛,滿滿的性愛。但是這些性愛,卻不像村上春樹故事中莫名所以出現的做愛,也不是情色小說中,為了滿足賁張血管的煽情描寫,卻是赤裸裸地描寫愛、人。

2023/04/29 | 方格子vocus

迷迭香是什麼樣的植物?為何從三國的曹植到莎士比亞,都要拿它來做文章?

迷迭香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被提及過,將它描述為「散發著甜美的香氣」的植物。而迷迭香在中國也有一定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早在三國時代曹植就在《迷迭香賦》中曰:「播西都之麗草兮,應青春而凝暉。」從歷史到文學,農場到餐桌,香料到藥物,迷迭香是多麼有用的植物?

2023/04/16 | 精選書摘

《出版島讀》:逃逸與流浪——回看「瓊瑤傳奇」與「三毛旋風」

三毛旋風的開展,可以從兩方面來看,首先是戒嚴時期,國人尚不能自由出國旅遊的年代,撒哈拉沙漠的婚戀生活書寫,為讀者打開遠離「鄉土」的異國之窗;其次,三毛的國籍與文化位階在西方視野中,乃東方主義視線底下被觀看的位置,但在沙漠書寫中,反成是觀看撒哈拉威人的一方。

2023/04/02 | 方格子vocus

【書評】《在焦慮星球上微笑》:現在的你已經足夠

活在21世紀,我們很容易陷入超出心理負荷的生活。例如,吃晚飯配上Netflix外國新影集,分明低頭夾菜時就會錯過畫面,還是硬要把影片速度調成兩倍速,理解力跟不上劇情時再不情願的拉回進度條。又獲釋假日躺在沙發上滑社群媒體,意識到自己只是失神地滑著頁面時間軸時,只好再從自己的followers中點開每個人的版面,一一看起,一一忘記。難怪麥特海格的這本書要取名為《在焦慮星球上微笑》。

2023/03/18 | 方格子vocus

談日本文學改編電影:這些影像畫面,共同構築了我對日本的記憶

我們對「純文學」這個稱呼不陌生,每當言及這個詞彙,我卻多少感到彆扭,彷彿自傲在炫耀自己的品味,如同走進酒吧中,刻意要求威士忌年份的酒客。不過,純文學在日本電影業中與市場的距離,甚至可以說比出版業更近。今日檯面上的一線影星:渡邊謙、深津繪里、藤原龍也、吉高由里子、菅田將暉皆主演過改編自純文學作品的電影。

2023/03/09 | 方格子vocus

從政壇、文壇超新星淪為階下囚,三首黃州詞看見蘇東坡的迷惘與挫折

東坡在我們的心目中一直是個豁達的天才,但其實從他的黃州詞所透露的心境轉折來看,東坡的豁達絕非渾然天成。烏臺詩案是東坡一生的轉捩點,在此之前,他的人生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他是個學霸,22歲就以一篇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考中進士第二名,並讓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脩讚嘆。他也是個文藝小天才,詩詞、書法、繪畫的水平都足以流傳千古。但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肥,東坡就被忌妒了,從政壇文壇的新星,跌落成人人都可以踩一腳的階下囚。

TNL+ 2023/02/27 | 余杰

離監獄只有一步之遙的臺靜農,最終選擇埋首書堆噤聲數十年

臺靜農以書法知名,反倒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五四時代已成名的未名社成員和小說家。他一直活到一九九零年,台灣人早已可回中國探親,但他去過美國旅行,卻再未踏上中國一步,他知道,歸不如不歸。

2023/02/23 | 方格子vocus

【書評】 21世紀・帝國戰爭・精準預言——《克里姆林宮的魔術師》

作者在《克里姆林宮的魔術師》想要寫的,是蘇聯解體下的俄羅斯一整代人,他們的受辱挫敗,他們對大俄羅斯帝國的情結,最後促成普亭的蔚然崛起,「沙皇」的21世紀復活。《克里姆林宮的魔術師》的主角,是俄羅斯人民和普亭。普亭不是一天造成的,普亭本來是個陳悶無趣的公務員,從來沒想過要得到大位。然而改革開放的瘋狂混亂,讓普亭成為亂世梟雄,決定以鐵血暴力,豎立絕對權威,回歸軍事鐵腕,提供廣大俄羅斯人民,一個至為美麗的未來藍圖——重建大俄羅斯帝國榮光。

TNL+ 2023/02/23 | TNL國際編譯

童書《巧克力冒險工廠》冒犯性用語遭出版社修改,蘇納克、魯西迪抨擊「荒謬的審查制度」

光是海雀出版社就對達爾作品中的語句及人物描述,進行超過百次的調整,以《巧克力冒險工廠》為例,當中的角色格盧普(Augustus Gloop)不再被稱作「胖子」,而是改用「巨大」來形容該角色。另以「小人物」一詞代替「小男人」,來描述身形矮小的奧柏倫柏人(Oompa Loompas),這也意味出版社用中性的說法來淡化性別。

2023/02/17 | 方格子vocus

《烏合之眾》:團結只有破壞力量大,文明卻將走向衰亡

雖曾有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在著作《烏合之眾》中的觀點卻正好相反,個人的意見優越於群體的判斷,領袖、菁英實際上才是決定社會、世紀走向的關鍵因素。不但不存在群眾智慧,更只有群眾智障。

2022/12/02 | 精選書摘

《風流浪子的男友》:在清帝國晚期的小說裡,很少出現雞姦之外的性實踐

在很多小說裡,由於孌童在家庭裡的角色,他們不可避免地親近主人的女人,結果,他們從異性戀的性中嘗到了無與倫比的快樂。儘管在豔情小說裡,這種困境也被含糊地用作撩人的場景,但在關於男性放浪形骸的道德話語內,它實際上構成了名副其實的隱喻。

2022/12/02 | 王祖鵬

《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5大子題開展,重返政治、文化、藝術的狂飆年代

台北市立美術館年度大展《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從明(3)日展至明(2023)年2月26日,而北美館館長和本次策展人王俊傑強調:「重回台灣八〇,絕不僅僅是懷舊與回憶,而是從當代的角度回望歷史脈絡及其對我們的影響。特別是在那個混雜政治控制、求知若渴與實驗衝撞的創生年代。」

2022/11/26 | 精選書摘

《人生好難》:為什麼不能、也不可能「文學歸文學,政治歸政治」就好?

一般人所說的「政治」,往往侷限在選舉、政府、政策等範圍。但在學術討論裡,任何「可能影響群體生活的觀念、制度和行為」,都是政治。而「可能影響群體生活的觀念」,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2022/11/10 | 方格子vocus

自然、女性、寫作:繼諾貝爾文學獎和鞏固爾後,今年費米娜獎頒發給三位女作家

舉辦已百餘年的費米娜獎,其特色為與男人的鞏固爾文學獎抗衡,評審團全部為女性,然而得獎者卻不限於女性,如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曾於1905年獲得第二屆文學獎。今年費米娜都頒發給女性作家,可說別具意義,可能象徵一種女性文學的百花齊放。

2022/11/09 | 方格子vocus

【書評】卡繆《異鄉人》:相比於莫禾梭,我們對自己和世界又有幾分的確定呢?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Albert Camus)於1942年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說《異鄉人》,甫出版便一舉成名,成為文壇最受矚目的明星。《異鄉人》以「第一人稱視角」娓娓道來一段頹喪荒謬的故事,一段關於自我如何被社會集體掩埋的哀歌。從小說的技法來說,「第一人稱視角」最能招致讀者下意識的投射與共感,主觀的感受、情緒與意識相較於其他視角,會是最強烈且不可迴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