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4 | 方格子vocus 身為國文老師,我們不應該只回答學生「因為大考要考,所以你必須學國文」 學國文到底有什麼用?我們念那麼多古文要做什麼?隨著越來越多頂大的二類組科系不採計國文,大一國文到底該不該廢除,關於國文是否為廢科的討論越來越熱烈。身為國文老師,我們不應該只回答學生「因為大考要考,所以你必須學國文。」而要談如何改變之前,應該要先確認的是「我們到底想透過國文教育帶給孩子什麼,是對他的人生真正有幫助的?」 文言文 白話文 More... 國文 中文 華文 語言 教育 廢科 大學教育 高中教育 國中教育 升學 2022/11/18 | 讀者投書 國文還可以怎麼「有用」:當校園霸凌等惡意逼近時,語文教育可透過「理解」提供指認 青少年面臨的難題不限於霸凌。一出生即置身網路世代的他們,更是多了許多惡意流通或因此而加害、被加害的管道。但卻鮮少能從教科書或學校教育中獲得處理困境的參照範本。這方面或許是未來國文或語文教育可施力之處。但需要更廣闊多元的選文視野。 國文教育 人文素養 More... 文言文 校園霸凌 孩子與惡 認識人性 崔舜華 少女獸 2022/11/10 | 李芯 頂大入學越來越不採計國文,學者談「文言文到底有沒有用」 徐國能表示,大家有時把「文言文到底有沒有用」的爭議看得太過簡單,當成古今語言的差異,「我們看到的是裡面的一些思想、文化情境跟人性道德的部分,這部分可以透過經典轉譯,保留在文化裡面。」 師大 台師大 More... 師大國文系 國文 國語文 國語文教學 大學入學 文言文 2022/06/15 | 精選書摘 《漢文與東亞世界》:東亞漢字文化圈可稱之為「東亞知識共和國」,比擬於歐洲近世的「文藝共和國」 就算同樣用漢字,不代表我們都一樣!跳脫中國中心論與漢字文化圈的「同文」迷思,重新以全東亞格局,一窺你所不知道的漢字漢文故事。作者金文京教授精通日、中、韓等語言,此書亦由作者本人翻譯,並針對中文世界讀者加以解釋。 漢文與東亞世界 從東亞視角重新認識漢字文化圈 More... 金文京 文言文 訓讀 日本 越南 漢字文化圈 書面通用語 筆談 韓國 漢文 漢詩 朝鮮 中國 東亞知識共和國 胡志明 2022/02/21 | 讀者投書 高中國文教學有用還是無用?無法量化的技能未必不是「無用之用」 儘管不可否認國文不論在選文、考試、目標等方面仍有許多待改革之處,但在未能改革或正在革新的現在,國文課仍然可以提供學生充份的學習內容,而非僅是吟詠風花雪月、哀嘆悲歡離合,或甚至被批為魯蛇的無病呻吟。 國文教學 高中 More... 國文課 文言文 語文能力 閱讀 2022/01/25 | 方格子vocus 從學測國綜反思古文教學:教十五篇,考另外十五篇怎麼辦? 在古文十五篇的教學及學習上,可以從古文慣用的字詞、句法的理解出發,並熟記基本功,接著再練習分析文章內涵及架構,最後再扣連作者的寫作目的及文體特點,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從點到線到面進行學習。 108課綱 大學學測 More... 國綜 文言文 古文 判讀能力 國文課 2022/01/05 | 魯汶的袋熊先生 討論「要不要教文言文」之前,你可曾發現課本上都沒有「負面」的詩詞歌賦? 並不是古文不該讀,而是別把古文當聖經,因為古文有自己的時代氣質,更有自己的時代侷限,因此我們不應該讓那些詩書禮樂來同化我們,而是讓我們去同化它們。我們不該忘記曾經有人用這種形式、這種意象、這種文法去寫一種心情,它們,更應該是我們靈感的來源。 古文 文言文 More... 課本 教課書 國文 教材 價值觀 同質化 2021/09/02 | 讀者投書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透過國中課文〈張釋之執法〉學習換框思考的說服之道 表達、溝通、說服、談判等說話之道,在當今人際複雜、互動頻繁的社會中異常重要,但教科書卻鮮少有涉及者。或許可從這個角度對〈張釋之執法〉來個跨域思考。 文言文 108課綱 More... 張釋之執法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閱讀能力 平權公投 愛家公投 好好說話 馬東 權力遊戲 問題框架 結果框架 神經語言學 2021/05/25 | 風恂 新課綱下的國文教學:你覺得國文老師應該要給予學生什麼才對? 與其現今國文教學若是執著於語文(言)使用的絕對性,或許多元議題的開展廣度是更適合現在社會,意即我們要從語文(言)傳遞的角色轉換為文字訊息的處理者,課文議題只是個引子,我們要如何用這引子去訓練學生處理網路上所面對的文字資訊,這角色轉換是值得國文教師思考。 新課綱 語文教學 More... 國文課本 寫作技巧 華語文教育 形音義 語文使用 多元議題 素養導向 文言文 2021/04/22 | 精選書摘 《給力:我想教會孩子的事》:讀課文學思辨,〈晏子使楚〉如何敗部復活「逆轉勝」? 一份學習單,引起數百萬瘋狂轉貼的鬼才教師林晉如,集結教學現場的創意精華,傳授營造良好「親」、「師」、「生」關係祕技,歸納班級經營最重要的「七力」。從在乎孩子的「內在感受」開始,讓學習、教學、關係都「給力」! 給力 我想教會孩子的事 More... 創意班級經營術 林晉如 學習單 師生 親師 親子 教學現場 晏子使楚 文言文 逆轉勝 2021/03/21 | 精選書摘 《大人的詩塾》:「喜翻」才不是錯字,這是詩聖杜甫說的喔 奉勸大家平常自己念念詩詞也就罷了,如果你賴床時,被父母或老婆念一句「還睡,還睡」,而你好膽回了「解道醒來無味」,那就是你生無可戀了。 大人的詩塾 古詩詞筆記 More... 趙啟麟 文言文 典故 喜翻 杜甫 2020/06/03 | 讀者投書 認為讀蘇軾和文言文才不會「靈魂乾涸」,是對「語言意識」的某種糾結 倘若國文科教育執著於文言文的篇數,卻如此換湯不換藥(換課綱卻不換師培、教法與評量),學生並不會因此從蘇軾的作品中獲得實際的心靈成長,只會繼續納悶學習文言文的必要性。 蘇軾 蘇東坡 More... 白話文 文言文 社會語言學 語言意識 國文課 古文 記承天寺夜遊 2020/06/01 | 讀者投書 不讀蘇軾導致「靈魂乾涸」? 「貶謫文學」需要存在,但不該泛濫成災 貶謫文學作為舊時代的產物,於現今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要認識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欣賞文人的筆法及面對人生的態度,這些意義都有教育的重要性,但並不是此文類獨有的——貶謫文學不應繼續在國文教育中、在靈魂中「氾濫成災」。 文言文 國文 More... 課綱 白話文 蘇軾 蘇東坡 貶謫文學 靈魂乾涸 陶淵明 自祭文 茶酒論 2019/05/27 | 精選書摘 唐德剛《五四新文化》:中共的作家們,太相信毛澤東的老師胡適之了 如果我們把一些智力上能夠接受這些寶貴文化遺產的學齡兒童們的黃金時代,給「喔喔喔」或「叮噹叮」,叮噹去了,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五四新文化 唐德剛 More... 五四運動 新文化運動 歷史 白話文 胡適 文言文 2019/05/27 | 精選書摘 唐德剛《五四新文化》:胡適「科學實驗室」裡的紅學與佛學 可惜的是,胡適談佛,永遠就只能談其五分之二,他這個實用主義者,對那個不實用的五分之三,他也就不信、不修、不悟了……。 五四新文化 唐德剛 More... 五四運動 新文化運動 歷史 胡適 人文學科 社會科學 文言文 古漢語 考據學 紅學 佛學 2018/12/28 | 精選書摘 馬來西亞是個奇怪的地方,課本具有政治的權威卻絕少引起大家關心 基本上馬來西亞的華文課或許同樣牽扯了政治因素,相對於台灣之於中國大陸複雜的愛恨情仇,大馬的華文課可能是另外一種邊緣與抵抗。 馬來西亞 東南亞 More... 教育 文學 與陳伯之書 文言文 文心雕龍 馬來西亞僑生 2017/12/07 | 讀者投書 教育爛,那你想怎麼改:高中課程全面改為選修如何? 最重要的是必須認清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培養人才和啟發興趣,讓學生在未來能在某個或某些領域有所貢獻,重要的是學習到了什麼,而非考試考得好不好。 台灣 教育 More... 文言文 文白之爭 教改 2017/11/15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要課綱用《詩經》,要鎮暴用《尚書》──經書真的可以治國嗎? 就像今日我們對博士學者治國的質疑,知識是否能完全等同於行政力,而學術的專業能否照應實務的變化,這難免會遭致質疑。風俗淳美的好時代是真的過去了,還是還未到臨?我們不妨繼續看下去。 課綱 詩經 More... 鎮暴 尚書 古文 文言文 中國 十九大 治經 文白之爭 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