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5/25 | 精選轉載

「砲聲琅琅」台灣火器超簡史:19世紀台灣戰國的最高潮,槍砲已經是標準配備

18、19世紀台灣人用的火槍,幾乎都是西式火繩槍和自製鳥銃這類前膛槍類型,主要是這類槍枝構造簡單,容易操作,容易維修,也不難自製,因此成為台人常備武器之一。1860年代後歐美人大量進入台灣做生意,輸入的火槍數量與種類也越來越多。

2023/02/06 | 精選書摘

苦苓《台灣史必修Taiwan Special》:李仙得的行為算不算是「賣台求榮」呢?

鄭成功、劉銘傳、辜顯榮、余清芳、林獻堂、謝雪紅、陳儀、雷震……這些人的名字你一定聽過,但是你真的清楚他們是誰嗎?他們又為台灣歷史的發展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與改變?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作者透過其特有的幽默風格,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讀者敘說這一個個在台灣歷史中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

2022/12/21 | 彭振宣

台灣的地緣政治命運就是「四戰之地」,只有「武裝到牙齒裡」才有爭和平的籌碼

其實古今中外所有的例子,都指向處在「四戰之地」的人民只有在自己武裝起來後,才有跟周遭強權談和平、爭中立的底氣。只有你真正能讓對手感到威脅,對手才會把跟你和平相處當作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選項。所以今天面對增加役期、購買軍火之類的政策,大家應該要想得更遠。

2022/12/03 | 讀者投書

當「政確」成為正確,我們正在喪失廣納多元文化與意見的初衷

政治正確概念本質立意良善,但追求「政確」成為走向「正確」路上最省力的辦法時,反倒阻礙審視甚至改變方向的可能,甚至可能讓「政確」被商品化、與資本巧妙掛勾於貨架上販賣,成為操弄消費者的風向球。

2022/10/24 | 王祖鵬

【2022電視金鐘獎】戲劇類收視率強壓節目類,謝盈萱與《阮三个3》領獎橋段分別是最高點

收視率部分,21日的節目類,三立電視無線平均收視為1.46(有線平均收視2.46)、而公視節目類平均收視則是0.8;另22日戲劇類無線收視收視2.50(有線平均收視3.51),公視的戲劇類轉播收視則有1.58,綜合比較之下,戲劇類的頒獎典禮討論熱度較高。戲劇類典禮主持人曾寶儀表示:「希望這次金鐘獎,能讓大家更加關注台灣的演藝圈,這裡真的有很多人努力地,一生只為了做好一件事,而沒有觀眾,這一切都是枉然。」

TNL+ 2022/10/23 | TNL特稿

【2022電視金鐘獎】賽後分析:台劇爆發的爆冷之年,《華燈初上》和《茶金》為何受委屈?

先講結論,年度現象級且成功打入國際市場的《華燈初上》,在劇本、演出、製作上都有出色之處,絕對不值得全數槓龜。而入圍16項卻只拿2獎項的《茶金》不夠突出嗎?這兩部作品入圍這麼多項大獎、社群討論這麼激烈,卻遭到冷落,真的相當尷尬。究竟為什麼台劇百花齊放的一年,結果反而卻更令人意外,該如何看待可能造成的原因?本文試圖從幾個面向切入。

2022/10/22 | 王祖鵬

【2022電視金鐘獎】評審團主席公開評選內幕:楊謹華以一票之差惜敗謝盈萱,《華燈初上》11項全失非常遺憾

入圍11項大獎全數摃龜的《華燈初上》,最接近拿獎的項目,是女主角獎。評審團主席陳慧玲透露,楊謹華以一票之差惜敗謝盈萱。陳慧玲解釋:「其實評選一開始,有評審建議林心如與楊謹華是否能以雙蛋黃方式獲得,但最終再逐步討論的過程中,這個建議也就慢慢散去。最後謝盈萱能夠勝出,可能是因為有兩部片。」

2022/10/22 | 王祖鵬

【2022電視金鐘獎】戲劇類完整得獎名單:《斯卡羅》戲劇節目獎,陳亞蘭男主角獎,謝盈萱女主角獎,《華燈初上》全軍覆沒

眾所矚目電視金鐘獎戲劇類頒獎典禮,訂於10月22日(六)晚間7時在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行,而評審團主席陳慧玲也表示:「今年真的太擠了,非常多精彩的作品和人選。」這也代表因為台灣影視品質越來越好,無論是技術或是編導演等環節,無論入圍與否,都非常值得慶祝。

TNL+ 2022/10/20 | TNL特稿

【2022電視金鐘獎】賽前觀戰重點:吳宗憲與曹瑞原隔空交火,台劇爆發年誰能從死亡之組勝出?

2022年第57屆電視金鐘獎將在週末揭曉,然而,就在揭曉賽果前,綜藝天王吳宗憲卻和名導曹瑞原隔空交火,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如果你還沒跟上這屆金鐘獎的大變革,剛好可以從這兩人的「交鋒」談起。此外,今年簡直就是金鐘戲劇的死亡之年。在頒獎前夕,就讓我們來快速補完一次賽前必看重點。

2022/09/07 | 王祖鵬

2022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茶金》16項大獎領銜、陳亞蘭入圍男主角成熱議,評審團主席:遺珠真的太多了

根據文化部表示,今(2022)年電視金鐘獎計有140家業者、1976件作品報名參賽,本年度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慧玲與評審團歷時3個月評審及討論,評審出244件入圍作品。

2022/05/08 | TNL 編輯

「離開台北就成異鄉人,對城市外的社會充滿興趣」:台灣影像人類學誌先驅胡台麗病逝,享壽72歲

胡台麗記錄台灣農村的變遷,也用影像記錄台灣原住民族、榮民、本省籍婦女等各類族群的影像民族誌,讓一般民眾也可以了解人類學的研究成果,促進不同族群的理解。其研究成果都收錄在《台灣民族誌數位影音典藏》網站,讓原住民文化能被更多人欣賞、並且傳承下去。

2021/12/26 | 高澄天

談《斯卡羅》《茶金》《華燈初上》:改編並非「再現真實」,否則看Discovery頻道就好了

《茶金》的爭議則在「四萬換一塊」這樣的苛政推給美國是否在為國民黨「洗白」,然後劇接著看下去,會發現美方一直積極想讓台灣站起來,反國民黨被刻化為因循苟且的官僚。然而這個對於原著的改動,是否有戲劇邏輯上的必需性,確實值得討論。

2021/12/22 | 方格子vocus

【劇評】《斯卡羅》:解殖的未竟之業與歷史共業

本文以個人有限的台灣史理解出發,主要目的為檢視這些戲劇性上功虧一簣之處,以及背後可能的歷史性成因,以作為用歷史回應歷史劇的脈絡檢視。個人身為背誦部編本長大的台灣人,或許更可以察覺出這個年齡層之上的同行在史觀上受到的侷限。

2021/12/13 | VERSE

【專訪】超級影癡温貞菱:駭人電影讓我理解複雜的人性,當你看得見黑暗的時候,才能了解光明

以《不想一個人》入圍金馬58最佳女配角,也是今年(2021)高雄電影節「影展大使」温貞菱,無論在戲裡或戲外、大銀幕或小螢幕,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