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
中國「白紙運動」一週年:那些親身參與的年輕人們,現在怎麼樣了?
一年過後,中國社會漸漸復常,疫情與抗議的記憶開始消退。當時參加抗議的年輕人境遇不盡相同——有的遭到拘捕或失聯,甚至被投入精神病院,也有一些人的輾轉到海外,繼續發聲。《BBC中文》訪問了四位白紙運動參與者,了解一年來他們的感受與抉擇,及其折射的社會現實。
2023/11/03 |
李克強遺體在北京火化:主政十年被譽為「破壁者」,他給中國經濟留下了什麼?
「李克強的時代任務不同,朱鎔基是白紙上作畫,建章立制,打造中國經濟的整體框架。李克強的任務是要防止這輛列車脫軌,」一位旅居美國的中國智庫人事表示。總體而言,李克強完成了時代任務,即便遇到中美對峙,新冠肺炎,這種世紀級挑戰,中國經濟雖然降速,但並沒有崩潰。但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為脫軌的風險並沒有解除,依然存在。
2023/08/31 |
《億萬救援》:聯準會百思不得其解——為何在職缺非常多的此刻,勞工不願意回到工作崗位?
本書作者提米羅斯是《華爾街日報》的首席經濟特派員,他利用內部線索和精闢的見解,仔細講述了這場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最迅速的美國經濟政策回應背後的一切。他也進一步揭示了在阻止經濟崩潰後,聯準會如何利用貨幣政策企圖使經濟恢復如昔,而不引爆泡沫或燃起潛藏在市場中的金錢炸彈。
2023/08/16 |
後疫情時代更多中國人外「潤」,上海最大移民中介「外聯出國」涉非法提供外匯買賣被查
陶先生強調,大家通常以為想移民都是很有錢的家庭。但他的客戶多數是中產階級,特別是知識分子群體也開始想「潤」。他說有條件一次到位的人,申請目標都是到美國,到溫哥華是去退休享受晚年,比較年輕的人就想去澳洲闖一闖:「那事情(封城)之後, 我的客人裡頭不是超級有錢的人,也有走的想法。他們不再貪戀在(中國)國內能賺多少錢。」
2023/07/30 |
聯合國《全球教育監測報告》:線上教學,並無法取代老師面對面的教學
「當然,一個極端的例子是如今阿富汗女孩的困境,她們在國內不被允許上學,其中一些人在秘密學校繼續學習,當中一小部分是線上學校,」報告作者馬諾・安東尼尼斯說。「除去這個特例不談,我們需要問一個問題,緊急情況下的教育解決方案如何適應更廣泛的背景,而不是滿足提供解決方案的機構利益。」
2023/07/23 |
從創傷到新生:走進迎接北韓「脫北者」的韓國統一院
全稱為「北韓離脫住民定著支援事務所」的「統一院」,一直作為接納從北韓逃出來的新來者公用,脫北者金女士表示,她在北韓曾被告知脫北後韓國人一開始會歡迎她,然後她就會被虐待和殺害,「直到我從統一院畢業的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安全了。」
2023/06/16 |
《德國憑什麼》:許多人擔心老媽下台後德國人的生活,他們是對的
這本書是作者坎夫納憑藉多年擔任駐德記者和外交事務評論員經驗,揉合個人行旅中的所見所聞與人情軼事,查訪政治家、跨國公司執行長、藝術家、難民營志工及一般民眾,在在都是有憑有據的精采論述,是作者對這個西方仍是又愛又恨的國度既具批判性又富娛樂性的深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