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英語:Novel coronavirus,縮寫為nCoV),可以指: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2002年新型冠狀病毒,又稱SARS病毒或非典型肺炎病毒。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記者新書溯源新冠病毒,稱中共隱匿實驗室外洩、中國科學界為謊言共犯

法國調查記者以3年時間專訪各國專家學者,追溯COVID-19疫情源頭,目前線索皆傾向實驗室外洩。他也譴責中國隱匿疫情、阻撓調查、逮埔吹哨者,且在病毒起源上說謊。「後來發現,很多中國科學家、記者2020年疫情早期病例調查文章都被刪除」,研究人員也禁止擅自與外界交流。

2023/01/26 | BBC News 中文

中國疫情嚴峻死亡人數上升推高棺材銷售,鄉村醫生:多數死者都有潛在疾病

每年數以億計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慶祝農曆新年,他們返回的村莊現在主要是老年人居住的地方,而老年人更容易受病毒影響。在中國的鄉村,人們對生死處亂不驚。一位農民說,人們仍會像往常一樣慶祝新年,「我的兒子和兒媳很快就會回來」。

2023/01/11 | BBC News 中文

中國解封:「自願感染」的年輕人,和憂心忡忡的長者

在大城市,人們已經重新回到購物中心、餐廳和公園,甚至排隊辦理簽證和護照,官媒《環球時報》也宣稱「正常日子回來了」,但是,這對許多人來說恐怕是種不舒服的「回復正常」。《BBC》採訪了一些中國家庭及年輕民眾,了解他們對於快速解封的看法,以及對長者染疫的憂心。

2022/12/30 | 潮健康

專家解析COVID-19趨勢:病毒大流行不會超過三年?下一代疫苗與藥物是關鍵

「第一,相信科學與證據,第二,趕快去打次世代疫苗,這是美國防疫專家佛奇在近期最後一次簡報上的提醒,疫情已經進入了下一個階段,防疫的選擇權會慢慢回到民眾自己手中。」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今年以來疫情出現明顯變化,變種病毒不再劇烈攻擊下呼吸道,卻增加了專責病房內慢性病照護的需求。

2022/11/28 | 賴冠伶

今日本土新增1萬583例、死亡41例:12月1日起室外免戴口罩,10日起取消入境人數限制、醫院有條件開放探病

從12月1日起將放寬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但歲末等大型活動的口罩規定會再進行研擬。王必勝說,目前對於室外空間是取消全程應該佩戴口罩的相關規定,但如果人潮過多無法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仍然建議民眾配戴口罩。另外,目前室內口罩配戴的規定也有放寬。自12月1日起唱歌能夠不戴口罩,同時也開放逐桌敬酒。除此之外,其他室內佩戴口罩的規定仍然維持。

2022/11/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優化防疫20條」亂象:防疫緊鬆不一惹民怨,官媒轉彎宣傳病毒不可怕,推出問答系列安撫民心

優化防疫20條引發爭議後,中國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17日說,既要持續整治層層加碼,防止「一封了之」,也要反對不負責任的態度,防止「一放了之」,堅定落實「動態清零」。

2022/10/11 | BBC News 中文

香港「免針紙」事件:涉案醫生遭逮捕與市民付高價索取背後的故事

根據香港西醫工會會長梁漢輝表示,涉及2萬多名病人中,粗略估計,真正有需要發「免針紙」的比例少於10%。然而,索價數千港元一張的「免針紙」,仍有市民問津。市民不惜冒風險及付出昂貴的費用獲取「免針紙」,這裏背後說明了什麼?

2022/10/06 | BBC News 中文

中英建交50週年:中共二十大與習近平十年「黃金時代」黯然褪色,兩國關係將何去何從?

影響英、中兩國關係發展的重大問題從香港、西藏、新疆,又增加了國際間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美、中對抗、全球氣候變暖等新問題。然而,英、中都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國際間的安全事務方面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威脅全世界未來的氣候變暖問題上,雙方更有合作的現實必要。

2022/08/27 | TNL 編輯

今日本土新增25621例、死亡40例:中興、草屯醫護防疫津貼,經認定無須繳回

今日國內新增25901例確定病例,分別為25621例本土個案及28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今日的新增案例跟昨日相比約減少3%,但較上週六增加了16.9%。

2022/08/14 | TNL 編輯

今日本土新增2萬1092例,死亡22例:只有1例兒童重症,無特殊死亡個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4日公布國內新增21092例確定病例,分別為20802例本土個案及29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2例死亡。

2022/07/30 | TNL 編輯

本土增2萬1501例:兒童MIS-C重症再添1例,6個月到4歲幼兒莫德納疫苗涵蓋率4.3%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6個月到4歲的幼兒,有9351人在7月29日接種莫德納疫苗。累計接種8萬1366人,佔整個年齡層總人口的4.3%。

2022/06/26 | TNL 編輯

本土增3萬9586例、134例死亡,總計輕症及無症狀佔全體染疫人數的99.58%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萬9586例本土病例,為1萬8372例男性、2萬1205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目前全台輕症及無症狀者,佔全體染疫人數的99.58%。

2022/06/05 | TNL 編輯

本土新增6萬2110例,死亡124例,陳時中:6月10日後疫情很確定會往下降

對於端午連假後的疫情發展,陳時中說明還要再觀察,但他表示「民眾自制力,還有整體防疫都做得很好,成人打疫苗也打得很好。」陳時中還判斷「6月10日後確診病例數、致死個案確定會往下降。」

2022/05/15 | TNL 編輯

CNN記者經歷50多天高壓封城後「逃離」上海:如釋負重但有「倖存者的內疚感」

卡佛回經歷了複雜的流程才取得離開上海的單程機票,期間獲得美國領事館的協助,必須取得社區官員的同意,最重要的是他必須保證,他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會回來。

2022/05/12 | 《思想坦克》

防疫如同一場棒球賽,中途遇到大亂流,也必須打滿九局才知分曉

雖然指揮中心目前因為隔離、快篩等問題受到各方指責,但隔離的問題隨著疫情的擴展逐步鬆綁,而民眾也該學習這樣共存的社會。我們真正要面對了與病毒共存的社會,而這個時刻正是我們防疫機制發生功用的時候。

2022/05/11 | 《思想坦克》

台灣防疫打了八局半的好球,不要迷信無法持續的「清零」自亂陣腳

其實,疫情走向不再清零,準備解封、正常化生活的階段,就是疫情已經將要結束,台灣防疫打了八局半的好球,到了九局下半,好好的穩住軍心,必可輕鬆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