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

新移民又稱為新住民,指剛移民到另一個國家或地區,語言文化上未融入當地社會、以及還未取得當地國籍或戶籍的人士。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7 | 精選影片

街訪東南亞人在台灣生活:為什麼去買鹽水雞,還被老闆問「妳為什麼那麼白?」

兩位在台灣工作的印尼女性分享,台灣人對來自東南亞的朋友,和來自西方國家的朋友還是有差別待遇,對此她們表示:「因為膚色對待他人而有不同標準,這是滿荒謬的。」其中一位也提到,某次夜市買鹽水雞,竟然還被老闆問「妳為什麼那麼白?」

2022/08/05 | 移人 Migrants' Park

台越演員楊富江:政大企管畢業原希望隨父母腳步從商,後於《徘徊年代》演出配角受矚目

特別是「阿梅」雖然戲份不多,但導演安排戲中「阿梅」出現的鏡頭幾乎都是長達數分鐘的一鏡到底,且「阿梅」在劇中講的越南語是中越口音,跟江江本身的南越口音有很大的落差,對年輕且素人身份的她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好飾演的角色,但既然獲得導演賞識,也只能鼓足勇氣全力以赴。

2022/08/04 |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徘徊年代》導演張騰元:或許再過一段時間,「新住民」這三個字將不太有意義

《徘徊年代》中的兩位主角:阮安妮和阮秋姮,他們本身的真實故事也是非常精彩。飾演阮明慧的阮安妮,當年從越南隨越南馬戲團到台灣嘉義演出,因而認識了「新麗美」歌仔戲團團長兒子張芳遠,而這段故事也被拍成了紀錄片《神戲》;飾演秋蘭的阮秋姮,來台最初是因為留學生的身份,經營《越南夯台灣》頻道,是非常成功的YouTuber,更是首位擔任國慶典禮主持人的台灣新住民。

2022/07/24 | 方格子vocus

【影評】《徘徊年代》:東南亞新移民的台灣史詩,彌補這座島嶼曾被掏空的身世

此片導演張騰元說,多數台灣人對新移民的理解仍停留在媳婦、妻子的刻板印象,希望電影能成為一個路徑,讓觀眾更理解新移民的真正樣貌。為了電影創作他曾到越南長住2個月進行田野調查,讓他電影裡的新移民更加具有真實的生命力。

2022/05/28 | 精選書摘

【小說】《非法入境》選摘:海中孤船的眾人該如何面對來勢洶洶的致命瘟疫?

狹窄封閉的船艙、稀缺的醫療設備與藥物、一個接一個從床位上消失的乘客……海中孤船的眾人該如何面對來勢洶洶的致命瘟疫,以及隱藏在暗處窺伺的殘忍凶手?眼看航程還不到一半,他們能如願抵達新世界嗎?

2022/04/13 | TNL香港編輯

香港晚報:新移民「妮珂」疑因參與香港社運於內地被捕

自去年4月以來失聯,《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新移民公民記者覃秋艷(妮珂)去年4月2日遭廣州警方逮捕,現正關押於柳州市公安局看守所。

2022/03/10 | 精選書摘

《找出生活中的灰犀牛》:媒體高度關注腥羶色報導,導致民眾估計的數字比官方統計數據還高出許多

民眾關心的大小事顯然都與當代新聞報導密切相關。這樣的現象理所當然,尤其是這個時代的媒體力量更是無遠弗屆。然而,不同文化與地區的民眾會如何回應特定的風險,以及他們整體而言會如何回應風險,媒體只是眾多的影響因子之一。

2021/12/20 | 精選書摘

《社交進化》:人們只要想到要和陌生人交談,總會先做最壞打算,料想不會太順利

本書並非讓你從暗巷和陌生人對話,而是在公開的場合:新到職與初次見面的同事交談、和鄰居輕鬆打招呼互相照應、在聚會上可以好好交流和傾聽、從通勤時與他人隨機的真誠互動中建立弱連結。

2021/11/11 |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台灣第一位新住民立委林麗蟬:曾靠連續劇練中文,來台後耕耘地方並投身政壇

林麗蟬表示當時先生在20多年前跟隨「相親團」來到柬埔寨,是直到離開那日,才在媒人介紹下見到林麗蟬,並在上機前兩小時,完成買喜餅、戒指和拍照的訂婚儀式。林麗蟬表示,雖然這段過往如今談起來很有趣,但這種「相親團」到東南亞娶外籍新娘、把女性當商品的背景,也是造成台灣民眾對移民婚姻並不尊重的原因。

2021/11/07 | 彭孟嫻 Jessica Peng

加拿大農業勞工短缺因疫情雪上加霜,為何給出高額薪水還是招不到人?

就算農場的園主願意提供薪資,但是這樣的情形就不得不把勞工薪資成本,轉嫁在農作物的物產行銷。可是以目前加拿大人民薪資並沒有提升,加上疫情後的物價通膨現象,這樣的情形就會讓很多的農作物更難銷售。

2021/08/06 | 移人 Migrants' Park

印尼新住民鄭尤莉的斜槓夢想之路:她是美容師、新娘秘書,也是料理店老闆娘

為了克服語言不通,尤莉開啟中文學習之路,從一開始隻身帶著學習工具書到菜市場練習中文,後來結識一位老兵爺爺與其印尼看護工,尤莉自願擔任這位看護的中文老師,甚至她還報名新住民識字班,跟著剛就學的女兒一起學習寫注音符號。

2021/04/30 | 移人 Migrants' Park

在越南人與台灣人身份認同間游移的女孩,透過美食與桌遊串起兩國間的故事

「如果我從小在台灣長大,可能沒辦法做出這些事;如果把自己過去越南的身分、過去的擔心抽掉、把自己抽掉,那這件事可能就做不出來。此時此刻的我,覺得自己很特別。」回想起過去做專案的經驗,李如寶從未感受過這種不可或缺。

2021/02/19 | Hang-TV越南夯台灣

農曆新年在越南為國定假日,在台越南朋友又是怎麼過年的呢?

農曆新年在越南為國定假日,而在台的越南人又是如何慶祝新年呢?在這集《越南夯台灣》,John和秋姮邀請了在台灣工作或唸書的越南朋友到家中過新年,一同享用越南北中南美食

2020/12/17 | 德國之聲

香港中共黨員「地上化」?「紫荊黨」的七個政治啟示

由「新香港人」成立的新政黨「紫荊黨」,雄心勃勃號稱要招收25萬黨員,引起各方臆測。有意見認為是中共「地下黨員」浮出水面,也有論者指這代表北京加速對香港的換血,連傳統建制派的地位也受到威脅。

2020/12/11 | Y.t.Chan

京人治港,啤殼上市——紫荊黨的「業務」

若中共和拜登傾掂數,並認為押注「紫荊黨」對雙方都最有利,那麼,這隻「殼股」獲中共全面注入「業務」,也不是天方夜談。

2020/10/28 | One-Forty

在台移工們的夢想:那一天,菲律賓移工27年沒見到的父親悄悄現身

你可曾想過,在台移工們的夢想是什麼?他們又是為了什麼原因來到台灣?你可曾想過,與父親多年沒見是什麼感受?

2020/10/26 | 精選轉載

一位新住民社工的觀察:仍在沼澤中求生存的新住民,遠多於螢光幕上被報導的勵志故事

如果,您遇到隔壁老王毆打的太太是新住民,請您雞婆一些,告訴新住民可去警局報案,如果,您遇到說國語有濃濃越南腔的新住民跟你請教,請您多一點耐心聽她說的內容

2020/10/15 | 精選書摘

對於新二代優勢的常見三大迷思:「學習力強與血緣沒有關係,而是因為生存的必要」

從小到大只要是去銀行或手機行辦事情,我總是第一個走向櫃檯,跟櫃台另一端的人解釋我爸媽需要辦什麼服務的人。我看過我爸媽在被質疑、甚至大小聲,為何不懂一些普通人應該知道的知識時,比如說是要約定轉帳還是非約定轉帳,難過無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