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旅行(英語:Travel)指以步行或交通工具進行的長距離位移,亦指為觀賞不同景色及了解異與自身文化的差別而到不同城市、地區、國度或到遙遠陌生地區參觀、遊玩、體驗的文化概念。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打造成「東方威尼斯」的越南富國島免簽, 疫後已有上千台人到訪

越南2022年3月15日開放國際旅遊,但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外國旅客抱怨簽證政策不便利,富國島因為是越南目前唯一給予國際旅客免簽優惠的地區,帶動當地旅遊業復甦,吸引相關企業持續湧入投資。

2023/04/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隨著疫情趨緩觀光客快速回流,未來入境泰國將缴交入境費

泰國政府早在2019年就研擬對入境觀光客加收費用,但因為COVID-19疫情而暫緩。隨著疫情大幅趨緩,觀光客快速回流,泰國內閣會議2月同意對入境旅客徵收觀光費,搭飛機入境旅客徵收300泰銖(約新台幣266元),上路時間最晚不會超過9月。

2023/04/03 | 精選書摘

黃婷《一直走就不怕孤獨了》:在育空河上你發現,什麼也不做,竟然可以是一種幸福

本書以四種視角:第一人稱、第二人稱、日記體、書信體,引領讀者攀登聖母峰基地營、悠遊育空河、遠赴南極、橫跨俄羅斯。在每一段紀錄之中除了有對各種風土民情的細膩描述之外,也有作者對自身生命的深刻省思。 

2023/03/26 | 精選書摘

《我在絕望的路上學會怎麼活》:這是我的第一次旅行,目的地是拉薩,為了自殺

8歲失明,9歲輟學,16歲第一次自殺。30歲出頭開了按摩店,規模拓展至四家分店。隔年一夕賠光。再度赴死。卻在前往地獄的途中,學會如何好好活。都說比戲劇更戲劇化的,只有真實人生,曹晟康用生命歷程告訴我們:結束生命不難,難的是沒有真正活過!而每個爛得不像話的人生,都有值得活下去的理由。

2023/01/27 | 讀者投書

數據看2022台灣旅遊產業(四):觀察社群趨勢,討論度最高與關鍵字熱搜的是什麼?

台灣人旅遊資訊主要參考來源,目前仍然是網路管道,不過不同性別和收入族群的資訊來源仍有一些差異;再看看關於「旅遊」的文字雲,台灣人想到旅行時,都在討論些什麼呢?

2023/01/25 | TNL香港編輯

被困3年港人報復式旅遊,有人半年出境5次

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表示,香港人生活節奏太急速,逛商場也走得很快,不少人放假也不捨得放下工作,「香港人知道這樣不健康,但改不了習慣,惟有旅行才能真正休息及減壓」。

2022/12/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年7大旅遊趨勢:懷舊風潮再起,希望「遠離塵囂」,對於預算更加精打細算

調查顯示,隔絕世俗紛擾,僅在基本必需條件下體驗生活將成為2023年的旅遊趨勢,62%的台灣旅人希望透過旅行做為學習生存技能的機會,甚至為世界末日做準備。懷舊風潮也是未來旅遊趨勢,高達9成以上的台灣旅客希望透過懷舊的度假方式,重溫那段引人入勝的光輝歲月。

2022/09/24 | 精選書摘

《不只是遠方,把每一天過成一趟旅行》:我現在打算要告訴各位,什麼是旅途中最實用的一句話?

我在許多國家、許多城市、對許多人使用過,結果發現這句話從來沒有行不通的時候。這句話像咒語,能夠瞬間讓一切變得真誠,能讓每個人苦心思量,想盡辦法幫助你擁有完美的旅程。無論是素昧平生的人、未來不會再見面的人,所有人都會。

2022/08/17 | TNL 編輯

每天吃泡麵的不要來!紐西蘭旅遊部長拒絕「窮遊」背包客,還有哪些國家特別歡迎高端旅客?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Otago University)旅遊學教授指出,花大錢的人往往對環境破壞最大的一群,他們經常重複高碳排的旅行、停留的時間短......他們不是特別有益,尤其是對紐西蘭偏遠旅遊景點。

2022/08/06 | 生鮮時書

【專訪】台南人劇團編導蔡柏璋:我不喜歡「逃離舒適圈」,而是持續擴大自己的舒適圈

在台灣,每天工作都與劇場相關,出國,還會想要一直沈浸在劇院裡嗎?談到旅行中的看戲經驗,蔡柏眼睛一亮,語氣十分興奮地說著:「旅行就很不一樣了,這是一個你本來就很深愛的東西,然後在一個異國文化,隔著一個文化、語言的美感,可以重新以不一樣的視角來欣賞藝術。」

2022/06/17 | 移人 Migrants' Park

《南國啟示錄:檳城篇》:兼容並蓄的歷史寶藏,多元共榮的人文城市典範

檳城有太多太多故事了,每個故事都可以閃閃發光,讓人看得目不轉睛。有峇峇娘惹文化,華麗氣派的混搭風格,女性為主承載的文化;有「逢山有客、客住山」樸實、腳特實地、努力奮鬥的客家移民;有隨遇而安、飲水思源、宗族精神展現的「姓氏橋」

2022/05/23 | TNL 編輯

盼政府紓困:高中職以下停課,團膳業每週恐虧4.5億;疫情高原期拉長,觀光餐飲業寒冬再臨

4月疫情大爆發,讓政府確立逐步與疫情共存的路線,但政策放鬆後的「正常」生活模式,卻讓團膳與觀光業者大喊吃不消,團膳業得隨時面臨停課所帶來的停餐損失,觀光業也只能默默放無薪假來因應旅遊人數銳減的現況,雙方都疾呼政府應盡快出手提出新的紓困補助政策。

2022/04/10 | 精選書摘

《飛行的奧義》:許多旅人離家不是為了看看新的地方,而是想透過旅行,從不同距離看清楚離開之處的全貌

凡霍納克以科學家之眼、詩人之心,記述對飛行中自然現象的洞察、穿梭天際不同時間空間的體悟、航空業這個引人好奇產業的人事物,觀察入微、文字優美,小事入文,時而顯現新角度、新發現和新想像。

2022/04/02 | every little d

比起拜訪無數次的老街,涵蓋水湳洞、金瓜石、九份的「水金九」是更值得探索的戶外秘境

比起拜訪過無數次的老街,我更想探索九份一帶的戶外秘境——「水金九」,也就是涵蓋「水湳洞」、「金瓜石」、「九份」的聚落群,即便時光不斷更迭,水金九就像是被時光遺忘的景點,不曾改頭換面。

2022/03/06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電玩翻譯》作者徐昊:比起不同語言間的傳聲筒,翻譯更像是相異文化之間的橋樑

對徐昊而言,文化差異及碰撞是相當有趣的,翻譯也拓展了他的視野,「讓我看到世界還很大,也學會尊重不同文化,用更客觀、寬容的方式看待彼此的差異。」

2022/02/23 | 方格子vocus

為何維也納人如此難以臆測?回顧歷史,會發現一切其來有自

同樣都是德語區的國家,為何維也納人如此難以臆測?其實,他們真的不是故意的,打開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切都是其來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