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邵族「傳統領域」被撤銷,因為中央、地方政府都沒想到「影響這麼重」
南投縣政府、飯店開發商、南投縣魚池鄉公所,針對邵族的傳統領域提出訴願,訴願結果出爐,確定撤銷邵族「傳統領域」公告。但這次的爭議可能是因為,原民會、魚池鄉公所、南投縣政府,都沒預想到受到傳統領域影響的單位會有那麼多。
《明石元二郎》:讓台灣成為南洋跳板的「台灣電力株式會社」
軍人出身的明石所考慮的台灣經營策略,便是極力建構台灣的經濟實力,使台灣成為日本帝國前進南方的基地。所以明石在缺乏中央政府後援的情況下,仍然勉力地踏出了台灣工業化的第一步。
Line@漲價哀嚎一片!許禾杰:每個企業都該擁有自己的DMP
第三方數據平台說變就變,企業該如何掌握、善用自家寶貴數據,跳脫投廣告、買流量的苦海?蝙蝠移動暨烏龜移動執行長許禾杰認為,企業擁有自己的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才是唯一解法。
原民團體抗議:政府擬修法,把「部落」的權利變成「鄉公所決議」
原民團體控訴,原住民族在凱道,為了「傳統領域」抗爭了500多天,官方不理不睬。但非原住民的南投縣魚池鄉民抗議不到兩個月,原民會就願意修改《諮商同意辦法》。
從邵族的困境,看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爭議
邵族悲情若要細數,實在需要另作篇幅,但要談邵族為何會立場轉變,從原本的支持劃設辦法不分公私有,到積極參與有瑕疵的劃設辦法,這一切還是必須簡述邵族近年來所遭遇的困境。
在倫敦時裝周遇見來自台灣的純淨保養-綠藤生機
台灣純淨保養品牌「綠藤生機」,登上倫敦時裝周的國際舞台,希望全世界看見台灣品牌展現的創新與研發實力!並於即日起至 2/23 特別推出「倫敦時裝秀指定保養組」,內含活萃修護精華露 2 瓶,讓消費者在台灣同步感受純淨保養帶給肌膚的美好改變。
戰後上海人在旅遊雜誌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日月潭?
日月潭的知名度對大陸觀光客來說,遠近皆知。戰後初期的知名雜誌《旅行雜誌》總共有12篇文章對它做介紹,比北投溫泉還多。當時政壇名人對日月潭的青睞,恐是台灣單一景點之最。
【余宛如專欄】低薪的秘密系列一:公會壟斷如何剝削年輕世代?
在工商業團體法的行政壟斷下,企業家賺的錢還要拿去奉養公會大老,年輕人怎麼可能有希望?大家花力氣在卡位、搞政治的尋租生意,卻不專注在提升品質效率的正經生意,低薪高工時的困境怎麼可能改變?
免跑銀行也能換到傳說中的低點?兌換外幣的划算小撇步
不分四季、想玩就出去玩,現在對國人來說全年都是旅遊旺季,而對於旅遊的規劃,不再只有上旅遊網站比較機票飯店價格、請年假、打包行李而已,如何提早在理想低點換匯,更成為聰明旅行者的必備功課之一。
控糖.重生:一場糖尿病,喚起一家三代女性的改變與溫暖
每年都做健康檢查,就可避免常見慢性疾病上身?罹患糖尿病的「糖友」,就沒有享受甜點的權利?慢性疾病對病患人生的改變,就只有無情破壞、毫無良性回饋嗎?讓身為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陳純慧,來告訴你如何活出不一樣的糖友生活。
孔雀園BOT案入侵邵族傳統領域 未獲部落同意就先招商決標
邵族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高榮輝表示,要規劃就要來部落會議取得族人的同意,這在原基法裡都有明文規定,為什麼政府都不遵守這個法令,卻叫我們遵守?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反日月潭孔雀園BOT案...邵族人抗議:「邵族的土地,一塊又一塊被拿掉」
邵族文化發展協會行政專員陳忠駿抗議道:「我們經過每一次的抗爭,唯一就是要要求政府你要經過我們同意,你要做什麼都要經過我們同意,因為畢竟這是古時候,邵族人在這邊生活過的地方,你連尊重都沒有尊重。」
從東北角騎到大鵬灣:全國十大自行車經典路線票選出爐
體育署表示,雖然活動是首屆舉辦,但各提案單位態度積極,展現對於自行車環境更優化、更便民的強烈企圖心。希望未來能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親身體驗台灣的自行車友善環境。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梅雨解旱「九蛙疊像」端午前入水 日月潭縮時攝影全紀錄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從5月26日到6月16日,每10分鐘拍一次,22天共拍了2880張照片,終於等到日月潭回到747.5公尺的標準水位。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建築在環境危機中的纜車文化,如何拯救台灣觀光?
儘管纜車爭議頻傳、貓空纜車連年虧損,全台並沒有因而停止纜車瘋,理由只有一個:推動觀光。但是已過度開發的觀光地,還能承受多少負荷與摧殘?
別再浪費水了...花5分鐘了解台灣缺水危機&沒水怎麼辦?
2014年台灣人達到用水最高峰的274公升,但水利署設定的合理用水量也才250公升而已,換句話說,大部份人都是用到超標...
【青春還鄉】留下孩子笑容的101種方法:攝影師楊文逸的偏鄉畢冊義拍行動
「畢業照」有沒有拍都不重要?對於偏鄉學童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將求學階段的回憶珍藏一輩子的紀念品,而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擁有這種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