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災

乾旱指某一地區長期無雨或高溫少雨,使空氣及土壤的水分缺乏。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科學園區近2年大案拚百分百再生水,新法上路後日用2萬噸新開發案需達5成

隨著國內再生水廠逐步啟用出水,愈來愈多廠商開始使用再生水,台積電也都在用。銅鑼園區擴建、台中園區擴建二期、楠梓產業園區等用水計畫也力拚100%使用再生水。

2023/04/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傳產拚多元節水:中鋼盼政府協助推海淡水技術,永豐餘放流水自用並復育溼地

今年水情再次吃緊,政府加強宣導節約用水,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指出,極端氣候的環境下,企業也在尋找各種節水方案,除了提高再生水的使用比例,海水淡化技術也值得政府協助企業發展使用。

2023/04/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晶圓雙雄」節水有SOP,拉升再生水替代率確保生產營運無虞

今(2023)年水情再次吃緊,政府實施人工造雨,產業界也繃緊神經,晶圓代工、鋼鐵、造紙及紡織業等用水大戶,在拚產能的同時也拚節水。例如圓代工台積電、聯電,皆備有因應計畫,並不斷精進製程技術,及大幅增加使用再生水,對用水的風險承受度已有進一步提升。

2023/04/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一個島兩種水情:水利署啟動「珍珠串計畫」,打通西部廊道供水管網

今(2023)年水情再次吃緊,政府加強宣導節約用水、減壓減量供水及視天候狀況實施人工造雨,產業界也繃緊神經,晶圓代工、鋼鐵、造紙及紡織業等用水大戶,在拚產能的同時也拚節水。

2023/03/24 | If Lin

【水庫即時水量不斷更新】缺水危機再現,互動圖表看過去20年水情變化

2021年台灣出現百年旱災,時隔兩年,今年截至目前各地水庫又開始吃緊,南台灣狀況尤其嚴峻。本文整理水利署水庫水情資料,每日更新水庫最新水量,以及過去20年歷史資料,供大家參考。

2023/02/04 | TNL 編輯

南部水情告急:多次人工增雨作業仍未見好轉,南市籲南高屏合作抗旱

由於去年鮮有颱風入境,加上入冬後降雨量又比以往少,導致中南部水庫近來水情告急,南部重要的曾文水庫儲水量甚至已經來到23%,令不少人擔心未來是否面臨缺水危機,而嘉義及台南也早在去年12月底就改變水情燈號,期望透過節約用水預防旱災的發生,台南市長黃偉哲近日也呼籲南高屏三地應該互相合作,推動水資源相關政策。

TNL+ 2023/01/26 | TNL國際編譯

俄烏戰爭、核武威脅與氣候變遷,「末日鐘」距午夜僅90秒為史上最接近滅亡時刻

本次針對末日鐘進行的調整,是2022年2月24日爆發烏俄戰爭以來,所做的首次更動。且隨著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時間拉長,核戰發生的可能也隨之增加。一旦爆發衝突,無法保證核武器擁有國皆能自我克制。

2022/08/23 | TNL 編輯

一個月用水超過限制87萬公升,金卡戴珊、史特龍、凱文哈特等名人恐面臨被斷水

洛杉磯以其成排的棕櫚樹、蔥綠的草坪而聞名,通常使用自動灑水器維護植被。不過在加州連續23年迎來乾旱後,當局表示居民需要開始為不被允許在戶外澆水的時候做準備。

2022/08/19 | 莊貿捷

中國深陷疫情、爛尾樓和限電風暴,中央寬鬆貨幣、地方消費券大撒幣救經濟

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主任連平,直指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外貿企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困難,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多月上升,青年群體就業形勢『嚴峻』,又遇爛尾樓、限電風暴,中央地方接連大撒幣、推建設以救經濟。

2022/08/18 | 莊貿捷

60年一遇高溫旱災,中國長江流域7省擴大限電,影響全球筆電、半導體與太陽能電池生產

中國遇上60年一遇「高溫旱災」多處水路枯竭引發「限電」危機,自重災區四川逐步蔓延到7省,影響全球筆電、半導體以及太陽能等3大產業。

2022/08/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洲半數陷旱災:「水利王國」荷蘭從防洪變抗旱,萊因河低水位波及德國運煤

《歐洲新聞網》報導,德國境內也受到乾旱衝擊,河川水位降低迫使船運減量、運價上升。法國政府表示當前乾旱問題「史上最嚴重」,超過100個城鎮飲用水短缺。義大利面臨70年來最嚴重乾旱,農業部長警告1/3的農產量陷入危機。

2022/04/18 | 廣編企劃

把水送進最遙遠的地方——台灣世界展望會#WASH計畫

面對缺水議題,全球人類應有同舟共濟的思維,儘速伸出援手、付出改變行動。關鍵評論網攜手台灣世界展望會推出數位敘事報導,期能呼籲讀者共同響應水資源議題、捐款支持救援任務。

2021/08/15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專訪】中研院研究員許晃雄:逃過這次大旱還有下次!台灣的水資源困境不容樂觀

臺灣在2021前半年面臨嚴重的乾旱,中南部水情緊縮。由此可見,氣候變遷議題,已經廣泛到影響所有人,國內研究顯示,臺灣未來降水時期的不平均會更極端,乾旱時間可能延長、而豐水期則降雨強度變大,面臨豪雨或暴雨更嚴重的狀況,並加劇淹水與土石流的威脅。

2021/06/07 | 《思想坦克》

台灣水資源風險管理遠遠不足,政府不能只想靠老天幫忙

筆者無意究責,檢討目的是要提醒政府面對氣候危機下的複合性風險或災害,必須拋開過往經驗與舊思維,立即啟動盤點氣候危機下的各種可能風險並歸零思考研究因應對策。

2021/05/28 | If Lin

【水庫水量】鋒面終於要來了,各地水庫蓄水量目前情況如何?(不斷更新)

本文持續更新每日台灣各主要水庫蓄水率,也提供每日水庫蓄水率變化,以便讓大家瞭解台灣目前旱災的情形與未來變化。

2021/04/29 | If Lin

【圖表】終於下雨了但夠嗎?互動圖看各大水庫每日進水情形

近兩週台灣終於開始出現大的雨勢,大家也期待超過半年的旱災能獲得緩解。但從各大水庫過去每日進水情形來看,距離解除旱象可能需要更多降雨。

2021/03/24 | If Lin

缺水危機圖解:全台18座主要水庫水量每日更新,互動圖表看過去一年水庫蓄水變化

經濟部宣布因應旱災,自4月6日起苗栗、台中開始供5停2分區供水。本文整理過去一年台灣主要水庫每日蓄水率,讓我們能探索這一年各水庫的缺水情形。

2021/03/04 | TNL 編輯

枯旱危機:史上首次竹苗中全天減壓供水,台積電、聯電以水車載水填補缺口

水利署表示目前是抗旱最關鍵的時刻,需為最壞打算做最好準備,即日起也將竹苗中的自來水減壓時段,將由原本的「晚上10時至次日早上6時」延長至全日實施,為史上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