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暴動

騷亂是社會不同階層之間或階層內部的衝突與對立,包括社會底層為爭取自身權益與統治階層的對抗,或因統治階層不當行為激發民怨,引發的與統治階層衝突與對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校園禁穿罩袍輿論延燒,各界憂新文化宗教戰爭再起

開學前夕,法國新任教育部長艾塔爾昨晚在引頸期盼的記者會上宣布課後輔導、對抗校園騷擾等新措施,然其中穆斯林女性長罩袍的校園禁令卻引發熱議。原因是其違反了法國在教育機構嚴格執行的世俗主義規範。艾塔爾說,在課堂中不應靠外觀辨別出學生的宗教信仰。

2023/08/05 | TNL 編輯

爬屋頂、砸車輛......Twitch直播主號召粉絲紐約集會送PS5引發暴動,警方逮捕65人

人們向警察投擲物品、搗毀路障,一些年輕人甚至爬上聯合廣場地鐵站入口的屋頂、爬上紅綠燈,站在標誌上扭動身體,在人群中跳舞。警方表示,賽納特將面臨多項刑事罪責,包括至少兩項煽動騷亂和非法集會的指控。

2023/07/07 | 德國之聲

法國暴動的深層原因:法國政府不斷將自己描繪成非種族主義者,但移民後裔卻感受不到

法國暴力抗議引發的騷亂似乎已經平息,但憤怒持續存在,但與該國殖民歷史有關的種族主義問題總是被忽視——法國長期以來一直將自己描述成「色盲」,不收集有關其公民種族的人口普查或其他相關數據,然而許多走上街頭抗議的移民後裔並沒有感受到這一點,例如「法國警察存在系統性的種族主義問題」的指控,至今仍被法國政府否認。

2023/07/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暴動5夜超過2000人被捕,郊區貧窮與長期警民不睦燒出大問題

長期研究、走訪郊區年輕人的特龍表示,他們都有和警方爭吵、衝突的回憶,「在家門口不適且重複的盤查讓人難堪,帶來壓力,長期以往,催生深層的憤恨。」據他說,警察會假設青年在家附近徘徊不正常,要求他們自證清白,「懷疑的思維幾乎根深蒂固」。

2023/07/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暴動第5晚大批警力上街維安後情勢稍稍趨緩,馬克宏第2任期仍是危機重重

在巴黎,警方獲報社群媒體號召民眾聚集後,加強在地標香榭麗舍大道的維安,通常擠滿觀光客的街道也站滿安全部隊進行抽查。商店外牆釘上木板,以避免遭到破壞和搶劫。警方表示,1日全國有近200人被捕。全國地方政府宣布禁止示威,下令大眾運輸晚間停駛,部分城市還實施宵禁。

2023/06/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17歲非裔青少年拒檢遭員警射殺, 民眾轟警察歧視濫權多城暴動

奈爾之死點燃怒火,自前天傍晚起,南特市湧現不滿員警暴力與執法過當的街頭抗議,更出現暴動和報復攻擊,南特市政府、路障、車輛、垃圾桶遭縱火,也有民眾施放煙砲。稍晚,暴動蔓延至鄰近城市,甚至巴黎郊區、波爾多(Bordeaux)與馬賽(Marseille)也傳出騷亂。目前為止共有31人遭到逮捕、24名員警受傷。

2023/06/02 | 賴明君

塞內加爾反對黨領袖性暴力罪名定讞,喪失參選總統資格,支持者在首都上街暴動釀9死

塞內加爾的法院1日對反對黨領袖松科的性暴力案做出判決,松科需入獄服刑2年。有望在明年角逐總統大位的松科,將失去參選資格。其支持者在判決結果出爐後走上街頭展開示威抗議,他們主張這是總統薩爾的政治手段,目的是剷除明年大選的可能對手。

2023/05/10 | 張博丞

巴基斯坦前總理被捕引發全國抗議,官方封鎖網路、關閉私校恐陷入無政府狀態

隨著政府未能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協議,重啟自去年停滯的65億美元貸款計劃,伊姆蘭汗在國內的聲望持續提升,也為政府與軍方帶來了壓力。伊姆蘭汗的發言人哈桑表示:「巴基斯坦正面臨許多危機。從經濟危機到政治危機,還有生活成本失控的危機,因此這波抗議將是民眾向政府宣洩的管道,我擔心會發生更多的暴力事件。」

2023/01/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巴西動亂局勢恢復穩定,美國眾議員要求拜登把波索納洛趕出佛羅里達

2年前,美國總統拜登曾眼見前總統川普的支持者衝進國會大廈,他現在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要他把自稱流亡佛州奧蘭多郊區的波索納洛踢出美國。民主黨籍德州聯邦眾議員卡斯楚(Joaquin Castro)表示,波索納洛身為川普的追隨者,現在還跑到川普的家鄉避難,他「採用川普的劇本,煽動了國內的恐怖分子。」

2023/01/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波索納洛支持者質疑選舉結果攻入巴西國會,總統魯拉下令介入聯邦特區維安、誓言揪出肇事者

波索納洛的「鐵粉」為抗議左翼總統魯拉宣誓就職,同樣入侵最高法院和總統府,驅逐這兩處暴動者的行動仍在進行當中。巴西利亞(Brasilia)權力中樞爆發的混亂,不禁讓人想起2021年1月6日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支持者入侵美國國會大廈的景象,而川普一向與波索納洛交好。

2022/05/31 | TNL香港編輯

香港晚報:中大「尋找民女」活動,發起者盼傳承記憶

中大校方去年底移走校內民主女神像,有人發起「尋找民女」活動,今日起至6月5號,每天在校園不同角落放置10cm大小的民女,邀請全校師生將民女「帶翻屋企」。

2022/01/10 | 德國之聲

離政變僅咫尺之遙、民主黨迷失於內鬥,美國民主支柱搖搖欲墜

聽上去像是盛世危言。然而,發出這樣的警示非常必要:美國民主制度前景堪憂。德國之聲駐華盛頓記者Ines Pohl指出,我們一年前所經歷的國會大廈遭衝擊的那場風暴不過是一支前奏曲。

2021/11/20 | TNL 編輯

荷蘭民眾街頭暴動抗議封城,現場警車起火,警方鳴槍致2人受傷

荷蘭民眾抗議政府再祭防疫限制措施,鹿特丹街頭示威演成暴動,滋事者縱火焚燒警車並丟擲石塊,警方發言人向《路透社》表示,有人鳴槍發出警告,也有人直接開槍,「因為情況會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