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是一堆帶有和主題相關內容的紙張,帶有文字或圖像。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18 | 方格子vocus

《我要賣個慘字》:關於悲劇行銷以及吹捧文化

獨立書店好慘,真的嗎?明明活動一場接一場的辦,書店一間接著一間的開,兩三年前曾有所謂的「歇業之亂」,以如此聳動的文字操弄著閱讀者的心,但完全搞錯重點的是,獨立書店的購書者,從來就不是去誠品逛完回家博客來買的那一群人。

2023/04/14 | 高重建

臨老入書叢:開辦web3出版社追尋自由

假如二百多年前曹雪芹利用區塊鏈出版《紅樓夢》,後世就能基於數學憑證,追蹤文本的真偽。於清代使用區塊鏈固然是穿越劇式狂想,但時至今日已經變成小菜一碟,而我在去年的實驗已經做了一次。除了保持原封不動,NFT書亦可以更新、發展與再創造,區塊鏈的記錄則能幫助溯源,分清原著、作者更新以及他人改編等不同版本。隨著AI生成文本橫行年代的到來,內容的出處和根據將更受關注,幫助版權管理和文本溯源的出版證明將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2023/04/02 | 方格子vocus

【書評】《在焦慮星球上微笑》:現在的你已經足夠

活在21世紀,我們很容易陷入超出心理負荷的生活。例如,吃晚飯配上Netflix外國新影集,分明低頭夾菜時就會錯過畫面,還是硬要把影片速度調成兩倍速,理解力跟不上劇情時再不情願的拉回進度條。又獲釋假日躺在沙發上滑社群媒體,意識到自己只是失神地滑著頁面時間軸時,只好再從自己的followers中點開每個人的版面,一一看起,一一忘記。難怪麥特海格的這本書要取名為《在焦慮星球上微笑》。

2023/03/24 | 方格子vocus

為什麼我支持圖書定價制?因為能讓最上游的「出版社」保有生存空間

最近因為網路書店下殺折扣、賤賣圖書的事件,出版界吵得沸沸揚揚,關於「圖書定價制」的討論再次掀起波瀾,作者提出一點淺見希望跟大家討論。想看結論的話就是一句話:「我支持圖書定價制度。」至於為什麼呢?理由如下:

2022/07/28 | 方格子vocus

經典閱讀的價值:你在意食品生產履歷,卻不在乎吸收到腦袋的知識是從哪裡來的?

現代人對於要吃進肚子裏的東西非常在意源頭是否乾淨,但是對於要吸收到腦袋裡的知識與觀念卻不在乎是從哪裡來的,難道沒有人發現這個矛盾的事實嗎?

2022/07/16 | 方格子vocus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店帶你閱讀土地

獨立書店的特別之處在於經營者秉持著理念來推動經營方向,見書店提倡重新認識基隆在地和海權思考,「月讀。書咖」將當代議題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觸及民眾,當代書店不再只是販售書籍的場域,而是乘載更多意義的文化空間,獨立書店便是渴望在這個眾聲喧嘩的年代中,勇於向世界講述、推廣自己的理念。

2022/07/13 | 方格子vocus

為新住民點燈: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書店創立於2015年的潑水節,以水花的意象來表現東南亞族群聚集在台灣,期盼藉由台灣人的善意,讓東南亞族群在台灣能擁有更多的閱讀體驗與空間。

2022/07/10 | 方格子vocus

給予書本再次被閱讀的機會——玫瑰色二手書店

玫瑰色的意涵來自一句英文俗諺:rose- colored glasses(玫瑰色的眼鏡)。原本帶著些許貶意,形容一個人對世界的理解極度樂觀、過於幼稚。不過對阿金和姵汝而言,在面對困難時,他們反而選擇戴上玫瑰色的眼鏡,以正向的眼光去理解世界、去實踐理想,獲得力量後也許就能持續前進,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跟玫瑰色的讀者們一起。

2022/05/10 | 郭梓祺

【無腔曲專欄】賣書

發現賣書也關乎自我形象。想像中的他人,將無可避免以我拿出來的書推斷我的興趣、品味、眼光、自知之明等。

2021/11/15 | 方格子vocus

【音樂】「生命寫史血寫詩,革命誤我我誤卿」,陳昇〈滾滾遼河〉為時代切片,並為歷史見證

〈滾滾遼河〉這首歌,以非常明顯的姿態向紀剛致敬,不止歌名直接沿用了小說的書名,藉由歌詞與曲調中濃郁的情感,表現出陳昇對中國近代史與國族情感的強烈關懷意圖,即便那段動盪歷史,以及這些動人的文學篇章,早已為世人所淡忘,陳昇仍以他的音樂創作,再次為其留下時代的見證。

2021/10/07 | 精選書摘

王強《書蠹牛津消夏記》:沒了書,我還會是誰?

洞察一個真具資格的愛書人對書愛得有多濃烈與多深刻,我有個基本靠譜的辦法,那就是見到他談書的第一個文字起就要即刻閉上理性的眼睛。

2021/08/12 | 精選轉載

【專訪】中正哲學教授陳瑞麟:破解科普書的暢銷秘訣,用科普改變台灣的科學文化

臺灣曾出現怎樣的「科學普及」熱潮和轉向?曾紅極一時的「科學文化」書系,其傳播策略是什麼?這些是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陳瑞麟關心的議題。

2021/04/19 | TNL特稿

【書評】東野圭吾《美麗的凶器》:回頭看這本早期作品,「東野宇宙」該有的風景一概不缺

東野宇宙已然成形的現在,回頭看《美麗的凶器》,這顆既璀燦又透明的小小星球裡,像藏著他寫作的初心。或許,在他心中與故事中,從不是「推理本格」,一直是「人間本格」、「故事本格」。

2021/03/29 | 德尼思化

《店量人生》:那些屬於你我,遺留在香港書店的微光

看書,多少都窺視他人生命的企圖。《店量人生》自序為書名解畫,取「掂量」諧音,他們在書店之中,透過和別人的互動,重新估算自我的生命,也多少,得和香港主流功利為主,資本主義賺錢至上的價值觀,或抗衡,或消解,走出另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2020/09/12 | 精選書摘

《美感努力運動》:不喜歡讀書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人在看不見自己時最舒服

看書的人愈來愈少了,因為溝通媒介變成手機的關係,資訊可以輕易地被搜尋。因此長時間閱讀所得到的訊息都讓人感覺浪費時間。不過知識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吸收、累積、驗證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