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

圖書,是一堆帶有和主題相關內容的紙張,帶有文字或圖像。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04 | BBC News 中文

禁書有著悠久而不光彩的歷史,永遠保持警惕是我們必須為思想活力付出的代價

書籍承載知識,而知識就是力量。也正因此,書籍對當權者——政府和自封的領袖之類人物——構成威脅。他們希望壟斷知識並控制公民的思想,而對書籍行使這種權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下禁令。

2023/01/27 | 精選書摘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我建議最好能在出社會的人生早期階段,躋身每年讀完三百本書的群體

作者透過閱讀,練就了在面臨職場、人際以及未來規畫等難題時,逐一拆解並克服的能力。本書不僅是獻給職場人士的自我投資指南,更提供你在人生卡關時,活得更好、更強大的行動方針。

2022/05/10 | 郭梓祺

【無腔曲專欄】賣書

發現賣書也關乎自我形象。想像中的他人,將無可避免以我拿出來的書推斷我的興趣、品味、眼光、自知之明等。

2020/11/27 | 精選轉載

實體書是否會被電子書取代?看看日本出版業的上下游如何因應

日本讀者雖然看書的時間變少,但書本之外的吸收方式已經有可能變成主流,因此雖然日本出版產業看起來在變小,但其實新的IP出版產業,已經默默的擴大版圖中,而顧客、通路和出版社,都對其做出了不同的因應。

2020/04/06 | 精選書摘

《此乃書之大敵》:裝訂工的無知,時常對書本造成無法修補的損壞

迪羅馬(De Rome)是十八世紀知名的裝訂工,迪布丁稱他為「偉大的剪裁者」;儘管他私底下是個值得尊敬的人,依然因為將所有被送到自己手上的書本邊際裁掉,而犯下滔天大罪。

2020/03/15 | 藍玉雍

《活著的圖書館》書評:書本既是指引也是迷失,閱讀體驗從來就不是尋常事

書,之所以是不安分甚至危險的事物,正是因為人渴望在閱讀或寫作的虛構中,找到迷失中的自己。如果無法找到,那就想辦法創造。創造完以後便想辦法鞏固。而為了避免再次迷失,很多人可能會做出瘋狂的舉止。

2019/11/08 | 希平方-攻其不背

書背、版權頁、後記⋯⋯書的各個部位英文怎麼說?

書,大家都看過,但你知道書的各個部位,像是「封面、封底...」,英文怎麼說嗎?翻開書本後看到的「序、目錄、章節...」的英文又是什麼?今天就跟著希平方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2019/02/26 | TIME

別再說書本已死,他們從未像此刻如此充滿生命力

研究顯示在2017年,有24%的美國人連一本書都沒讀。但對我來說,我看到的反而是有76%的美國人至少曾讀了一本書。

2019/02/26 | TIME

別再說書本已死,他們從未像此刻如此充滿生命力

研究顯示在2017年,有24%的美國人連一本書都沒讀。但對我來說,我看到的反而是有76%的美國人至少曾讀了一本書。

2018/11/19 | 精選轉載

【插畫】陣營九宮格看你的書籤選擇

從讀到一半的書的擺放方式,確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陣營」屬性,是守序或崇尚混亂,是善良抑或心懷不軌。

2017/11/14 | 王陽翎

笑談馬雲《功守道》:拆破中國富豪的狂想與現實

嚴格來說,《功守道》應該是廣告影片多於有完整脈絡的小電影;全片雖然有點故弄玄虛,總算耗用財力搞些幽默感出來。至於《馬雲:未來已來》一書,則有不少值得商榷之處。

2017/11/13 | 王陽翎

笑談馬雲《功守道》:拆破中國富豪的狂想與現實

嚴格來說,《功守道》應該是廣告影片多於有完整脈絡的小電影;全片雖然有點故弄玄虛,總算耗用財力搞些幽默感出來。至於《馬雲:未來已來》一書,則有不少值得商榷之處。

2016/07/25 | 李牧宜

敦南誠品租約到期後恐熄燈?誠品:一定保留一間24小時書店

誠品創辦人吳清友表示,創立後的這一萬個日子裡,誠品敦南24小時的經營在全球被傳開來,他很珍惜台灣的讀者和文化,可以出現在全球。

2016/03/18 | TNL香港編輯

哈佛研究:閱讀小說有助提升社交能力

文學小說經常給人留下較為廣闊的想像空間,鼓勵讀者對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做出推理,並敏感地體察情緒的細微差別及其複雜性,從而提高社交能力和情商。

2016/03/18 | TNL香港編輯

哈佛研究:閱讀小說有助提升社交能力

文學小說經常給人留下較為廣闊的想像空間,鼓勵讀者對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做出推理,並敏感地體察情緒的細微差別及其複雜性,從而提高社交能力和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