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低工資

最低工資,又稱基本工資,是不少國家的勞工政策,為雇主與勞工間可以合法約定的最低薪資金額,屬於最低所得保障的一種形式。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06 | Roy Ngerng

台北的房價、物價都比東京貴,但台灣的基本薪資和平均薪資為何遠遠落後?

東京的平均工資能滿足基本生活費用需求的175%左右,大阪的平均工資約為160%。這意味著除了滿足基本需求,這兩個城市的平均工資勞工還有大約65%和50%工資可以存下來或用於其他目的。然而在高雄,平均工資僅占基本生活費用需求的110%,在台北平均工資甚至只夠支付基本生活費用的70%左右......

2023/09/26 | Roy Ngerng

訂定「最低工資法」時勞動部提出十個指標,但真正有意義的只有其中兩個

在勞動部透露納入「最低工資法」設定最低工資調幅的十個指標中,其實只有兩個有意義——即基本生活水平所需的最低收入,以及消費者物價上漲,這兩個和生活成本有關的指標,而其他指標並不是影響最低工資設定的關鍵,反而是最低工資將影響它們的增加。不相信嗎?讓我證明給你看!

2023/09/16 | Roy Ngerng

侯友宜承諾「基本工資33,000元」,賴清德嘲笑漲幅還不如蔡政府,究竟誰有道理?

當被問及侯友宜提出的33000基本工資承諾時,賴清德嘲笑侯友宜的基本工資增加目標只會增加20%,而蔡英文執政以來基本工資自2016年以來增加了37.3%,更表示自己將會推動《最低工資法》。賴清德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嗎?而侯友宜的33000元對台灣的「生活成本」來說真的足夠嗎?

2023/09/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基本工資拍板月薪調至2萬7470元、時薪183元,勞陣肯定仍呼籲盡速完成《最低工資法》立法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教授李健鴻則說,因勞動部長許銘春在會前致詞就指出,國內外研究預測第4季景氣將越來越好,且基本工資是要照顧低薪勞工、讓弱勢勞工有足夠購買力,因此自己就預測,調幅會略高於上半年CPI漲幅,否則對基層勞工來說只是打平,沒有「增加購買力」。

2023/09/08 | Roy Ngerng

明年基本工資調升至月薪27470元、時薪183元——工資漲幅究竟該不該與GDP成長掛鉤?

林伯豐「基本工資增幅不應超過GDP」的邏輯很奇怪,他想讓台灣的基本工資成長與GDP一樣慢,事實上,正是在台灣經濟放緩的時候,基本工資應該更快上調,以拉動國內消費和利潤,使經濟得以擴張。更何況GDP成長百分比並不是衡量經濟成長的最佳指標,更好的衡量標準是使用貨幣價值成長進行比較......

2023/09/07 | Roy Ngerng

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的基本工資已追上台灣,我們還會覺得「薪水漲太快」嗎?

對於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波蘭等新興經濟體來說,他們一直在快速提高基本工資,以使其工資能夠更加滿足其生活成本,而台灣的基本工資提升的速度仍然緩慢。如果這樣的狀況繼續下去,幾年後,台灣的基本工資將成為發達國家中最低的。

2023/07/13 | Roy Ngerng

提高基本工資對台灣的20個好處(下):不只影響外籍勞工,年輕畢業生也能獲得更高的起薪

更快的增加基本工資,可以幫助提高生育率並鼓勵更多台灣人回台灣工,減少收入和財富不平等,從而使台灣人之間建立更大的信任,並確保台灣民主得到更多支持。台灣的基本工資在過去的兩到三十年裡一直停滯,導致其經濟停滯,落後於其他已開發國家,這也導致了台灣創新活力的停滯,更引發了社會問題,使人們對台灣的民主能否解決這些問題缺乏信心。

2023/07/10 | Roy Ngerng

提高基本工資對台灣的20個好處(上):提高基本工資會導致失業率上升?這在台灣是不成立的

從數據來看,加快提高台灣基本工資可以使國內消費和利潤以及經濟更快增加,減少失業率,提振消費者信心,並有助於提高國內消費和經濟成長。加快提高工資還可以補充台灣的勞健保並確保其永續性,並提高創新和生產力,使台灣經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之一。

2022/09/22 | 法扶報報

台灣是全球「新自由主義國家」典範,政府成為貧窮製造和壓迫的元兇

依據主計總處發布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分配結構。其中,企業營業盈餘占GDP比重,攀升至34.49%,為近三年最高,僱員工報酬占GDP比重為44.98%,近二年最低。這體現出台灣社會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趨勢,經濟成長與發展的果實仍大多落在老闆的口袋,顯示出初次分配的不公平,若沒有更好的進行再分配、甚至三次分配,這只會讓勞工貧困的情況繼續惡化。

2022/08/12 | Roy Ngerng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五):台北的生活成本其實和哥本哈根一樣貴,甚至比東京更貴

過去幾十年,台灣的決策者和企業一直試圖了解台灣經濟出了什麼問題,但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我們一直奉行的政策,或者說工資壓制,正是造成台灣經濟停滯問題的原因。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台灣物價和房價跟歐洲國家的比較......

2022/08/11 | Roy Ngerng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四):不調漲基本工資,是台灣經濟成長趨緩的元兇

台灣和韓國是處於相似經濟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台灣的成長應該與韓國相似。然而,雖然韓國在過去十年中的增加速度與東歐國家一樣快,台灣反而放緩了。而這背後的原因,其實和政府刻意壓低基本工資有絕對的關係。

2022/08/10 | Roy Ngerng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三):台灣企業總想學習美日星,那薪資成長的部分呢?

由於台灣的基本工資增加速度遠低於韓國,其購買力的增加速度也遠低於韓國,若再比較立陶宛、英國、紐西蘭等地,會發現問題就在於台灣的消費物價和利潤率增加太快,因而超出了基本工資購買力的承受能力。

2022/08/09 | Roy Ngerng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二):為什麼年輕世代的台灣人,會感覺比他們的長輩更窮?

為什麼老一輩台灣人往往感覺更富有?因為他們的購買力成長更快。為什麼在世紀之交開始工作的年輕台灣人,感覺比年長的台灣人更窮?因為現在的薪水與物價結構,他們沒有辦法從台灣的經濟發展中受益。

2022/08/08 | Roy Ngerng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一):正因為台灣不夠富裕,所以更需要提升基本工資

有一種想法認為,由於台灣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家,因此利潤難以增加,但這種邏輯是錯誤的。實際情況是,正因為台灣是中小企業的國家,所以我們需要加快工資增加,讓國內消費更快增加,以助推這些企業的成長。

2022/04/27 | Roy Ngerng

薪水停滯造成的經濟落後(下):台灣的經濟,正逐漸被東歐國家追上?

從1997年經濟危機之後到2019年,波蘭的GDP從占台灣經濟的46.9%成長到88.0%。如果台灣經濟繼續以1997年前的水平成長,台灣2018年的GDP可能可以成長到接近25兆,而不是只有18.9兆——高出35%,為什麼會這樣呢?

2022/04/18 | Roy Ngerng

我用數據證明,「調高基本工資」就能讓台灣GDP成長率回到1997年榮光

很多人覺得限制工資增加、壓低人力成本可以幫助企業積累更高的利潤,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正是通過提高工資才能讓家庭消費支出和經濟成長,並由更大的經濟蛋糕讓企業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只可惜,用來管理台灣經濟的許多概念,都不是基於現實世界的數據和證據。

2022/03/14 | Roy Ngerng

台灣人均GDP追上日韓沒什麼好開心的,因為我們的基本工資仍遠遠落後於鄰國

數據顯示,台灣的人均GDP即將趕上韓國與日本,但這樣的數字,對台灣勞工的好處卻微乎其微,因為台灣的基本工資目前只有約日韓的一半,可見勞工並無法從經濟成長中受益。

2021/12/28 | Roy Ngerng

台灣明年基本工資「漲幅」比日韓高,就表示我們這次「漲太多」了嗎?

工商團體常感嘆,台灣基本工資的增幅與日本等國家相比太高。然而他們沒有提到的是,韓國和日本的基本工資幾乎是台灣的兩倍,不只較無大幅度提高基本工資的必要性,你也會因此發現,台灣的基本工資幾乎只有日韓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