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月球

月球,即地衛一,俗稱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直徑約等於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約為地球的1/81,相對於所環繞的行星,它是體積和質量最大的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內密度第二高的衛星,僅次於木衛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7 | 德國之聲

不斷受挫又不斷挑戰,日本為何如此看重「登月計畫」?

由於高空強風的影響,日本延後了可望成為該國首個登月宇宙飛船的發射計劃。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日本探月計劃的重點是利用先進的圖像導航技術和輕型硬體,實現高精度著陸。

2023/08/31 | TNL 編輯

百年間僅出現4次的「超級藍月」今晚登場!適逢年度大潮造成屏東、台南局部淹水

超級藍月必須同時滿足「超級月亮」與「藍月」這2個條件,從1951年至2050年的百年間,僅出現4次,錯過這次就要再等到2029年!以台北天文館位置預報,今日月亮升起時刻為18時39分,方位角101度,若在月球初升或是即將西沉時觀察,會因為月球接近地面景物而產生錯覺,彷彿月球變得非常大。

2023/08/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印度月球南極著陸點命名「濕婆神之力」,8/23訂為太空日;回首太空計畫路艱辛,腳踏車與牛車曾扮要角

莫迪表示,今天不論在貿易或是科技領域,印度已經坐到了「第1排」。另一方面,印度這次有超過100名女性科學家與工程師參與月球任務,女性現已成為印度科學發展的領頭力量。回顧印度太空計畫發展史,曾以腳踏車運送火箭,以牛車測試人造衛星,一路走來艱辛,也令印度人感到格外驕傲。

TNL+ 2023/08/24 | TNL國際編譯

「月球飛船3號」寫下歷史,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

印度國家航太機構「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宣布,印度自身研製的無人探測器「月球飛船3號」(Chandrayaan-3),已於8月23日、台灣時間晚間8點34分成功登陸月球南極表面,成為全球首個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

TNL+ 2023/08/09 | TNL國際編譯

時隔半世紀,俄羅斯將發射「月球25號」探測器,與印度競爭首個登陸月球南極國家

月球南極是一處珍貴的水源潛在地,科學家相信該處存在大面積的冰層,能用於提取燃料、氧氣,甚至是供應飲用水,這也足以解釋為何莫斯科當局要選定月球南極作為月球25號著陸的地點。

2023/07/15 | 精選書摘

【小說】《寧靜海的旅人》選摘:當時人一聽到有機會移民月球都蠢蠢欲動,那個年代的地球已擁擠不堪

2401年,時間旅行的技術已經誕生,「時空研究院」在人類首次登月的地點「寧靜海」成立,負責查緝破壞時空秩序的非法行為、修正時序異常跡象。

2023/06/04 | 精選書摘

《動物小夥伴的超級太空週末》:為什麼月球永遠以「同一側面」對著我們?

這是個美好的週末夜晚,鴨嘴獸歐尼、河狸卡絲特和小老鼠拉特相約到野外露營。那兒有個驚喜正等著他們:拉特的樹屋天文台!這座超酷的天文台配備齊全,動物小夥伴們將帶領你在此望向天際,尋訪神奇的星星,飛向浩瀚的宇宙!你,準備好踏上這場精采萬分的天文之旅了嗎?

2023/05/26 | Factcheck Lab 事實查核實驗室

無面罩太空人「月球合照」實為德國樂隊MV畫面

有Facebook用戶發佈兩張無面罩太空人相片,帖文提及「60年代美國」,有留言諷刺及質疑美國登月造假。經逆向搜尋圖片,第一張相片實為德國樂隊「Rammstein」歌曲〈Amerika〉音樂錄像的畫面。

2023/05/26 | 《科學月刊》

人類若想長期居住在月球,靠核能、太陽能可以維持所需電力嗎?

月球基地需要多少電?我們參考現在國際太空站的發電量粗略估計,它的電力全來自太陽能板,在陽光直射下最大發電功率為240千瓦,大約等同一般大樓緊急供電的備載柴油發電機的功率。縱使不算充裕,月球基地所需要的電量功率也希望能達到這個水準。以目前的技術水準,有哪些技術可行、經費允許的發電方案呢?

TNL+ 2023/04/26 | TNL國際編譯

日本iSpace 「白兔」登月艙挑戰著陸月球,降落前與地表失聯「必須假設已失敗」

iSpace表示,截至白兔發射迄今,該登月艙已飛行超過135天、距離地球超過137萬公里,iSpace創辦人暨執行長袴田武史於2023年4月上旬對此說明:「任務進行到這個階段,我們已經取得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並從這次的飛行任務中吸取各式教訓,這些經驗都會轉化成我們下次任務成功的養分。」

2023/03/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嫦娥5號」攜回月球土壤發現含水玻璃珠,可供太空人飲用、製造火箭燃料

月球表面覆蓋有細微的球形矽酸鹽玻璃珠,大小從幾十微米到幾公釐不等。一些玻璃珠是小行星撞擊月球時所形成,一些是月表古代火山活動的結果,兩者都發生在數百萬年前。英國期刊《自然地球科學》研究指出,中國機構的科學家們在北京的實驗室使用特殊儀器檢查一些月壤的細微玻璃珠,發現鑲嵌在裡面的水分。

2023/01/05 | 德國之聲

NASA局長示警:中國太空人如果登陸月球,可能宣布對月球領土的主權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整體外交理念是在國際事務中處於絕對領先和主導地位,絕不接受任何潛在和現實的競爭者,因此美國將「太空競爭者」的「帽子」扣在中國頭上,企圖破壞中國航天的實力和技術成果。

2022/09/11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中秋夜團圓、美中搶登月,「月球」將成為國際霸權新戰場?

隨著人類重新燃起探索月球的美夢,近年來各國在太空計畫的合作,竟然也開始變得跟在地球上一樣壁壘分明。今日美國與中國的關係,雖然不像當年的美蘇爭霸非得你死我活,但登月計畫也絕對是新的戰場。

2022/09/01 | BBC News 中文

《重新翻印阿波羅》:憑一己之力修復阿波羅登月老照片,再現人類進入太空世界的精彩瞬間

一本新書問世《重新翻印阿波羅》(Apollo Remastered),這本輝煌精湛的書中收集了400張相片,詳細記錄了人類第一次進入另外一個太空世界的精彩瞬間。

2022/06/25 | TNL 編輯

「把我們的月球塵埃和蟑螂還來」:美國NASA阻止了一場獵奇的月球物質拍賣

美國拍賣公司RR Auction本月推出了一項稀奇的拍賣品──吃過月球塵埃的蟑螂,以及經蟑螂消化、約40毫克裝在玻璃瓶裡的月塵,要價40萬美金(折合新台幣約1200萬元),預計本月23日截標,但遭NASA來信阻止。

2022/06/09 | TNL 編輯

韓國月球探測器8月帶BTS〈Dynamite〉MV上太空,有望成為全球第7個探月國家

韓國政府花費7年、耗資約2367億韓元(約合新台幣55億5298萬元)經費開發Danuri號,將成為繼日本、印度、歐盟、美國、俄羅斯及中國之後,第7個展開月球探索任務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