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 |
《人脈風格》:大多數人變成的不是「朋友」,而是「深入及認真的點頭之交」
缺乏親密感是使兩年來你每天見到的同事比較像是點頭之交,而不是朋友的原因——你根本對他們所知不多,你也沒有跟他們吐露多少心事。這也是你的臉書「朋友」算不上是你的朋友的原因。我們在社群媒體呈現的形象以及媒介的淺薄,幾乎不可能將重複的互動轉變為強勁關係。
2023/02/22 |
《別因為敏感,讓心被委屈填滿》:千萬不要在一無所有的年紀,苦苦經營所謂的「人脈」
一個人認識什麼樣的人以及別人怎樣看待你,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自身的高度,一味地追求人脈只會適得其反。千萬不要在一無所有的年紀苦苦經營所謂的人脈,你能接觸到的人這時都和你一樣在奮鬥中。只有肯下功夫提高能力,提升自己的品格,才可能吸引同樣優秀的人主動和你交往。
2023/02/16 |
《安靜的孩子比你想的更優秀》:內向的人在網路上會比較活潑嗎?我們會在社群媒體上努力表現得比較外向嗎?
同為內向者的蘇珊・坎恩曾經告訴我們:不必為了迎合世俗標準,勉強自己變成一個外向的人;只要認清自己的特質,找到合適的舞台,內向者其實比外向者更具潛力。現在,她從學校生活、課外活動、興趣嗜好、家庭時光四大面向,為內向的青少年提供具體實用的訣竅,讓他們找到最自在的生存之道。
2021/07/04 |
失智症權威劉秀枝:你不需要樣樣都行,但是你要有「很會」的朋友
預防失智的秘訣別無他法,劉秀枝最常拿來比喻的叮嚀就是「聽媽媽的話」,「要合群,早睡早起、多吃蔬果、多運動和多動腦,這不就是媽媽從小叮嚀的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