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字面意思為一個朝代的最後一位皇帝。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3 | 歪脑|WHYNOT

為什麼這個世界會如此悼念坂本龍一?這一切大概要從60年代説起

根據紀錄片《坂本龍一:終曲》的導演Stephen Nomura Schible稱,2012年他在紐約一場關於福島核災難的活動遇到坂本龍一,他覺得坂本龍一變了,不單年紀變大,也似乎懊悔對科技的錯信。從YMO對新科技的自信滿滿,到地球一體人類愚味,「教授」的憂傷形象也成形了。那也是坂本龍一音樂的另一成熟時期。他終於把自己的人生、音樂與關注的議題結合在一起了。

TNL+ 2023/04/04 | 芬多經

回顧坂本龍一傳奇音樂生涯:「世界的坂本」如何成為享譽國際的音樂宗師?

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最終不敵病魔離世,而根據坂本龍一本人的遺志,未來將不會舉辦追思會,經紀公司也發出聲明,寫著坂本龍一生前喜愛的拉丁語:「Ars longa, vita brevis」(藝術恆久遠,而人生短暫)持續透過音樂奉獻給全世界。不過,這名大師到底留下了哪些音樂遺產給大家呢?

2023/04/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辭世享壽71歲:製作《末代皇帝》配樂享譽國際,即使罹癌仍持續用音樂實現自我

即使病魔纏身,坂本龍一對音樂的熱情絲毫未減。他在71歲生日當天,也就是今年1月17日,發布新專輯《12》,專輯收錄他在疫情期間創作的12首新歌,繼續用音樂記錄前所未有的感觸。

2020/09/16 | 方格子vocus

好萊塢迪士尼為何要拍真人版《花木蘭》?

《花木蘭》花了大量時間渲染「榮譽、勇敢、真誠」,合了西方人味口,東方人卻覺得無聊。而片尾又引起西方人的反感。這就種下了《花木蘭》西方和東方兩面都不討好的宿命。

2020/05/29 | 傅紀鋼

《末代皇帝》:左派義大利導演如何在馬克思主義信仰下,詮釋中國最後一個皇帝的故事

貝托魯奇在《末代皇帝》中,略過了中國末代皇帝的歷史意義,緊抓著溥儀身不由己的處境,把焦點縮限在個人身上。這是因為對他來說,人在環境中的處境,才是美學的根本。意識形態是個人信仰,與電影無關。

2020/05/29 | 傅紀鋼

《末代皇帝》:左派義大利導演如何在馬克思主義信仰下,詮釋中國最後一個皇帝的故事

貝托魯奇在《末代皇帝》中,略過了中國末代皇帝的歷史意義,緊抓著溥儀身不由己的處境,把焦點縮限在個人身上。這是因為對他來說,人在環境中的處境,才是美學的根本。意識形態是個人信仰,與電影無關。

2020/05/27 | 放映週報

三看《末代皇帝》:從厭惡轉為欣賞,兼談李翰祥的清宮題材電影

這次《末代皇帝》重新推出獻映,部份媒體(包括自媒體)不明究理為它安上「史上第一次進入紫禁城拍攝的電影」頭銜,雖然貽笑大方,卻也不禁讓我們心生好奇,究竟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的巍峨殿宇,與電影世界的光影流麗,存在過多少兩相輝映的合作關係?

2020/05/26 | 方格子vocus

《末代皇帝》:溥儀是誰?一個見證時代變遷,掏空身心的不尋常百姓

如果說貝托魯奇《末代皇帝》有什麼讓人一看再看的魅力,我想那就是它超越了獵奇,直指人生的悲劇,皇帝離我們這麼遠,溥儀卻離我們那麼近,要從人生這場大戲下來,從來就不是知道這是戲就可以了。

2019/01/15 | TNL特稿

【國際影展紀事】2018羅馬電影節:專訪選片人喬凡娜芙維

「1980年代剛好是中國電影的黃金年代」,羅馬電影節的選片人喬凡娜笑道:「我是義大利人,但是我的熱情一直不在義大利電影上」⋯我腦海中浮現2018羅馬電影節的選片人單元「我們生命中的電影」裡,她選的是張藝謀的《菊豆》。

2018/11/26 | 陳娉婷

《末代皇帝》導演貝托魯奇逝世:一生爭議不絕

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病逝,他一生獲多項藝術榮耀,但爭議不盡:情色電影與性侵疑雲、執導倫理與過份要求,不論演員或配樂師,都領教過他的難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