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朴正熙

朴正熙(韓語:박정희/朴正熙 Park Chung-hee;IPA:[pak̚.t͈͡ɕʌŋ.ɦi],1917年11月14日(農曆九月三十)-1979年10月26日),號中樹,大韓民國第5至9屆總統,是南韓憲政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亦是南韓第18屆總統朴槿惠的父親。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24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韓國為何與台灣結束邦交?1983年的「反共六義士奪機事件」恐是重要轉折

綜觀六義士事件,外交部雖成功阻止六義士遣返中共,也在戮力維持我國與韓國之間的邦交,但也因為「六義士是投奔自由」的反共立場,與韓國希望和中共建交的國策相牴觸,使得我國與韓國之間的邦交關係更受影響。

2023/03/16 | 《思想坦克》

共同面對更大敵人,肇始於「徵用工」爭議的日韓貿易戰終於落幕

頂著民間輿論的不諒解,南韓政府也強行解決了這本不該是問題的舊徵工爭議。為了不僅是結束這場鬧劇般的日韓貿易戰,更是為了重啟《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鋪路。

2022/10/28 | 精選書摘

《朝鮮半島現代史》:「經濟規劃」是朴正熙從滿洲日本人,或北韓人那兒學來的法寶

朴正熙聽進三星會長李秉喆的建議,不久就找來包括李秉喆在內的十大商界領袖,與他們達成協議:他不會把他們關進牢裡,但條件是他們要投資新產業、把「股份」捐給政府,藉此支付他們的「罰款」。這些新產業將會開始在外國市場銷售產品。

TNL+ 2022/10/03 | 許劍虹(Samuel Hui)

【電影】《獵首密令》:以刺殺全斗煥的半虛構題材,反應韓國人對美國與北韓的複雜情緒

這部電影最值得一看再看的地方,其實就是演出了南韓對美國還有北韓的複雜情緒。從過去韓戰時代以來堅決的親美反共.到光州事變以後徹底的反美親北韓,再調整到今天比較能不再以情緒看待這兩大勢力。

2022/02/28 | 精選書摘

《南山的部長們》導讀:享受18年獨裁權力的朴正熙,卻「成也情報部,敗也情報部」

本書正是「南山」這個情報機關的活動實錄。作者透過真實紀錄與相關人士的證詞,回顧朴正熙執政十八年間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深入挖掘隱藏在事件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情報部身影,曝露出權力中樞令人震驚的種種作為,並觸及韓國現代政治史的核心。

2020/06/25 | 許劍虹(Samuel Hui)

韓戰爆發70週年(一):為什麼戰後韓國走上「反日」,台灣卻走上「親日」?

金九與李承晚的角色,更類似1945年後隨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的半山,一如謝東閔或者黃朝琴。他們因為過去領導抗日的歷史,完全掌握住了韓國民族主義論述的話語權。

2020/06/24 | 許劍虹(Samuel Hui)

同樣都有美軍介入的韓戰和越戰,為何南越與南韓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天時、地利與人和作用下,南韓得到美國強烈的反共支持,然而越戰發生時,美國社會反戰聲浪興起,使得南越淪亡。儘管如此,作者認為南越軍表現比南韓軍強,能在缺少美國的支持下還能抵禦越共多年

2019/01/09 | 翁 稷安

《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導讀:存在不到14年的滿洲國幽靈,至今行走於人間

書中的諸多場景和論述中都能輕易的將「日韓」替換成「台灣」,歷史的高度糾葛和親近,不只提醒著台灣從來就沒有自外於世界,更像是對當前時局的警鐘,值得讀者細細體會。

2018/12/28 | 林九黎

《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書評:在滿洲徘徊的帝國幽靈

就筆者所見,本書的主軸雖然可以用「滿洲經驗」來連貫岸信介與朴正熙在大戰前後的發展,然而追根究柢,「滿洲經驗」明確來說指的到底是什麼?

2018/12/22 | 精選書摘

《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帝國的鬼胎」朴正熙與岸信介,在冷戰時還魂

岸信介與朴正熙之所以一相識就成為肝膽相照的好友,也許正是因為兩人發現了彼此的種種共通點吧。帝國的「鬼胎」在經歷戰敗、解放的重重危機後甦醒,之後更在日本與韓國的歷史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2018/12/22 | 精選書摘

《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獨裁者朴正熙與「妖怪」岸信介,鬼胎們的日韓勾結

朴正熙與岸信介兩人非比尋常的關係,正是促進日韓國交正常化最大的推進力;而日韓的國交正常化,又與對日求償權、恢復經濟關係息息相關,這也讓橫跨日韓的政治性網絡,更加延伸為若有似無的經濟關係網。

2017/10/16 | 盧郁佳

世越號的《謊言》(下):當代記憶的鬥爭

一個沒有新聞自由的社會,無法得知真相去行動回應,就不可能有民主。你的記憶是何時由誰輸入的,是你自己的,或是政府通過媒體和學校洗腦的謊言?如果多年來的記憶都不是真的,那你到底有沒有活過?

2017/10/14 | 盧郁佳

世越號的《謊言》(下):當代記憶的鬥爭

一個沒有新聞自由的社會,無法得知真相去行動回應,就不可能有民主。你的記憶是何時由誰輸入的,是你自己的,或是政府通過媒體和學校洗腦的謊言?如果多年來的記憶都不是真的,那你到底有沒有活過?

2017/09/12 | 菜市場政治學

獨裁者與他們的祕密警察:國家強制機構與暴力行為的比較分析

"Dictators and Their Secret Police"一書探討威權政體裡面一個重要的機制,也就是拿來鎮壓反對勢力的強制機構組織設計原因,以及其帶來的暴力行為影響。

2017/09/07 | 辜振豐

【辜振豐專欄】朝鮮風雲:核武、暗殺和文化戰略

當時,金正日被稱為是共產國家的「新人類」。相傳蒐藏一百多部影片,軍事會議通常是在半夜召開,喜歡派特工到日本和韓國搞綁架。當年,綁架韓國導演申相玉,後來這位導演提到,開派對時,金正日心血來潮時,會唱唱歌,有時候會指揮樂團。

2017/08/01 | 精選書摘

《北韓非請勿入區》:綁架作為統治手段,南韓女星、導演也難逃魔掌

在冷戰時期,北韓綁架事件可視為某個龐大計畫的一環。一九七○年代晚期以前,北韓綁架的對象主要是韓國人,金正日上台後,他為了讓情報工作多樣化與擴大化,綁架策略便更加精進,綁架的對象也更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