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李安(英語: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台灣屏東縣潮州鎮人,臺灣導演。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2/06 | 精選轉載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背後:真正大器晚成的人不是李安,而是班方登

2006年班方登出版了小說《與切格瓦拉的短暫相遇》,暢銷,深獲好評,爬出了谷底,然而這一年他已經48歲;1954年生的李安,取得紐約大學電影碩士後也失業六年,直到1991年的《推手》、1993年的《囍宴》,才漸漸站穩腳步。這兩位大器晚成的人,背後都有一個愛的故事。

2023/01/14 | 讀者投書

李安說「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但「孝」的本質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想到「孝順」,可能就想到對父母百依百順,言聽計從?父母說東,明知方向錯誤,也得拖著兩隻不甘願的腳往東?跟隨這個邏輯再往前走一步,就推導出那句屁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嗎?對不起,還真不是!那是誰說的?

2022/12/01 | 王祖鵬

台灣名導李安拍攝李小龍傳記電影,兒子李淳為了演出已接受3年秘密訓練

今日震驚歐美影壇以及華語影壇的大消息,大概就屬台灣名導李安將執導李小龍的傳記電影,且主演李小龍的人選,就是兒子李淳,而李安與李小龍,也都是成功跨越東西文化隔閡的藝術家,對於這次的拍攝計畫,李安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TNL+ 2022/11/22 | TNL特稿

台灣迎來「365天都有影展」空前榮景,那麼,最老牌的金馬國際影展特色是什麼?

「台灣365天都有影展」的說法雖然誇大,但基本上每個月在台灣不同縣市都有影展正在進行,是不爭的事實。形式從常態性影展到專題放映;放映地點從奢華氣派的泰坦廳深入到鄉鎮的獨立書店;參與人數從上千人次到一人獨自在家線上平台收看;作品接收到的掌聲從金馬殿堂迴盪到學生製作畢業展——台灣的影展、電影節在21世紀撐出前所未有的榮景。那麼,最老牌的金馬國際影展特色是什麼呢?在我看來絕對是金馬獎入圍影片及周遭的華語電影。

2022/04/05 | TNL 編輯

「獨臂刀王」王羽病逝享壽80歲,李安悼念:奠定了武俠巨星的標準

王羽1967年演出電影「獨臂刀」走紅,他在60年代成為香港首席武俠小生,許多作品至今仍是經典。在李小龍走紅前,曾是香港電影圈中片酬最高、票房最好的武打明星。

2022/01/14 | 精選書摘

《鏤空與浮雕II》:張艾嘉尤其懂得愛,也尤其懂得站在道德的邊緣聲援不一樣的愛

我其實和許多人一樣,不止一次,在張艾嘉的電影裡因為她措手不及甩過來的一巴掌而狠狠被摑醒——生命裡必修的功課也許很多,但唯一不可以當掉的那一科就是,「最終,一定要和自己和解」。

2021/09/10 | TNL 編輯

第11屆總統文化獎得獎名單出爐,台灣名導李安領軍形塑台灣精神

本屆總統文化獎籌備委員會,由賴清德副總統擔任總召集人;文總副會長陳建仁、鄭麗君、江春男擔任副總召集人,宣布由李安導演、社團法人台灣千里步道協會、陳榮基醫師、HRC舞蹈工作室創辦人陳柏均、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獲得其榮譽。

2021/02/09 | 王振愷

《大井頭放電影》:當李安在好萊塢成功發展,全美戲院開始以保存手繪看板作為號召

臺南全美戲院是李安導演電影的啟蒙地,顏振發師傅手繪看板的保存地,「兩片同映,一票價」在地影迷流連的二輪戲院,全球媒體爭相報導的老戲院。

2021/02/09 | 王振愷

《大井頭放電影》:在電影已死的年代,曾經富麗堂皇的大戲院從未想過會變老

臺南全美戲院是李安導演電影的啟蒙地,顏振發師傅手繪看板的保存地,「兩片同映,一票價」在地影迷流連的二輪戲院,全球媒體爭相報導的老戲院。

2020/12/06 | 精選書摘

《鏤空與浮雕》:每個男人心中,其實都住著一個李安

李安最讓人傾倒的魅力是他特別「東方」,有著東方男人特有的深邃和含蓄,這一點其實從他給兩個兒子取的名字看得出來:李涵,李淳;都不張揚,都不喧譁,延續了他父親李昇的腳踏實地,也映照出他整個人誠誠懇懇的精緻和悠遠。

2020/10/22 | 精選書摘

〈色,戒〉的兩個版本:評張愛玲小說兼談李安的電影

她和漢奸胡蘭成昏天黑地的短命愛情,後遭胡變心拋棄的下場,眾所周知。以她這段傷心羞辱的往事對照〈色,戒〉女角王佳芝的遭遇,以及小說套用的鄭丁歷史事件,我們發現三者有個最大的共同點:清純少女遭漢奸犧牲。

2020/05/28 | 餵電影 WEi MOViE

台灣同志影音平台GagaOOLala走向國際,重看李安《囍宴》與兩部精彩紀錄片

台灣聚焦於同志影音平台GagaOOLala受文化部補助,於2020年5月15日開通全球服務,成為台灣第一個全球化的OTT平台。此篇文章也躬逢其盛,介紹能於GagaOOLala平台觀賞的三部台灣同志電影,一部劇情片、兩部紀錄片,希冀拋磚引玉,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影視內容,甚至是更深入同志的內心世界。

2020/02/28 | 傅紀鋼

奉俊昊《駭人怪物》:商業與藝術性兼具的無聲批判,對戰後韓國近代史的隱喻

《駭人怪物》中的怪物,像是國家機器+自然災禍+美國勢力的綜合體。韓國政府根本沒做什麼,只會聽美國的話,而真正的威脅卻只能靠韓國人民來協力排除。而奉俊昊要凸顯的,是韓國人在各種困境中,所展現的人性光輝。

2020/02/11 | 讀者投書

奧斯卡激情過後:留下來的小丑,瓦昆菲尼克斯的緬懷之情

瓦昆菲尼克斯拿下第92屆奧斯卡影帝,我不知道瓦昆是不是在拿下他的獎項時,有沒有想起了希斯萊傑,也想起了他的哥哥瑞凡。他們同樣才華洋溢,都在很年輕的時候,某種程度上憂鬱的提早離開了。

2019/11/11 | 王萬睿

緬懷張靚蓓:用《十年一覺電影夢》等六本著作,書寫台灣電影史

影響台灣電影文化甚劇的張靚蓓日前辭世,在她畢生所完成的6本著作中,其中對於電影口述史的最大貢獻,乃是翻轉了華語電影史以編導為主要的論述路徑,對於讀者想了解台灣新電影以降的寫實主義美學承繼,提供了有機的且具辯證性的豐富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