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

東京奧運可以指:

194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十二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原定在東京舉行,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辦;
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十八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為東京都首次舉辦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三十二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因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至2021年夏季舉辦,但仍保留「東京2020」(TOKYO 2020)的名稱。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4 | nippon.com 繁體字

札幌申辦冬奧問題多,「體育洗白」難掩蓋東京奧運腐敗的權利結構

圍繞足球世界盃,東道國卡達侵犯外國勞工人權和歧視性少數群體的問題引發了爭議。在批評聲浪中,有一個關鍵字格外引人注目——「體育洗白」。2023年秋季將確定2030年冬奧的主辦城市。在人們嚴厲目光的關注下,申辦本屆冬奧的札幌市也接連遭遇重重難題。

2023/04/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鞍馬王子李智凱找回信心體操世界盃摘金,特別感謝老婆和小孩是最大的動力來源

李智凱在接受媒體電訪時說:「從3月到現在覺得改變最多的就是心態,教練也給我很大的發揮空間,儘管套路一直更改,但至少從這一站看起來,已經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節奏的動作。從東京奧運後一直沒有國際賽成績,現在總算心裡比較安定了。」

2023/03/14 | 李芯

台師大、富士通合作研究「體操AI評分系統」,裁判會因此被取代嗎?

談到AI評分能否取代裁判,體操教練翁士航坦言:「我覺得現在談這個,可能還太早啦!」他認為AI確實能提高選手訓練方向的精準度,但規則會有動態性的調整,而且如果體育運動中很多東西被AI取代,「他的觀賞性跟樂趣就不見了」。

2022/07/24 | 精選書摘

盧彥勳《生於奮鬥》:難以撼動的大恐龍,台維斯盃事件提出建言卻被網協封殺

20年來,他五度代表台灣參加奧運比賽,在亞運、台維斯盃等國際賽事中也看得到他的身影,他更是台灣男網第一位打入溫布頓大賽前八強的男子球員!在這些驚人紀錄的背後,有哪些酸甜苦辣是我們沒看到的?他又為何會在東京奧運後宣布退休?未來的他又有哪些計畫?

2022/07/24 | 漫遊藝術史

【展覽】《所以明天也還會再見面嗎?》:東京奧運脈絡下,「亞洲最大紅燈區」歌舞伎町的拆毀與重建

《所以明天也還會再見面嗎?》不只是一場單純記錄、呈現歌舞伎町生態的展覽,更是人們與城市在宏觀的集體敘事之下,如何面對無措的改變、無形的告別,以及處理自身與本地連結的一場大型反思。

2021/12/31 | If Lin

2021每日Google熱門關鍵字回顧:今年有三次單日熱搜超過200萬次,你知道是哪三件事嗎?

2021是特別的一年,在這年台灣經歷疫情第三級警戒,也出現太魯閣與城中城等重大社會事件。本文利用每日google關鍵字搜尋,帶我們一起回顧這巨大的一年。

2021/11/28 | TNL 編輯

世界田徑總會調查報告:東奧期間的網路霸凌,87%針對女性運動員

世界田徑總會的調查從161個運動員推特(Twitter)帳號取樣,其中針對運動員的網路謾罵內容最多的是性別歧視29%、種族歧視26%以及毫無根據的禁藥指控25%。

2021/11/10 | TNL 編輯

東奧後體操修訂規則將導致得分下降,李智凱:會讓大家看到進化成3.0的我

李智凱的恩師、同時也是體操國家隊總教練林育信則表示,規則修改大家都有受影響,但他認為對愛徒差別不大,「至少湯瑪斯迴旋的部分還是可以做,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動作重新編排,找出最適合他的方式。」

2021/10/04 | 讀者投書

消失在東奧開幕式表演的「振袖和服」企劃,為何淪為有心人士利用的工具?

IOW的巨型和服企劃因東奧而號召許多懷抱著熱忱與夢想的人,又因東奧而成為利益方巧取豪奪的犧牲品。是否還能在大型國際活動中看見世界大同、組織齊心一同的IOW振袖企劃,抑或是從此只能夢想IOW一件件各國振袖再度蹁蹮登場了呢?

2021/08/20 | 蘇韋綸

無強制力的「緊急事態宣言」與「防疫疲勞」,讓東奧後的日本疫情加速陷入失控

由於法律設計上的限制,日本政府無法對民眾行為進行具有強制力的約束,只能強烈請求民眾自主限制,然而,時間一旦拉長,民眾對於防疫的強度難以維持,加上奧運的舉辦使得日本整體進入了祭典狀態,使得民眾更加難以在家「自肅」。

2021/08/19 | Tracy

【TNL 沙龍本週議題】體育競賽是否該區分「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

本週沙龍裡,有許多讀者在針對體育競賽是否該區分「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議題進行討論,你有其他想法嗎?可以到下方留言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喔!

2021/08/11 |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何不能「讓專業的來」?全民瘋奧運,體育記者卻消失在談話性節目中?

討論奧運的各種場合,為什麼邀請真正「圈內人」體育記者的節目是極少數?又或是,為什麼體育記者不自己當起網紅名人,在網路上發表更深入且專業的評論?台灣很流行一句話「讓專業的來」,但事實上是,有很多時候,專業的並沒有辦法「來」。

2021/08/11 | 武成

中日正在上演「乒乓外交2.0」,台灣沒必要公審福原愛「舔共」洩憤

中國駐日大使在東奧前夕強調「希望中日相互支持,共同辦好夏季奧運會和明年初的冬季奧運會」,回顧50年前靠著包容讓美中日關係破冰的「乒乓外交」,許多台灣網友所做的,卻是針對福原愛的「沒有中國,真的就沒有今天的我」進行人身攻擊。

2021/08/11 | 柳金財

鼓吹「台灣正名」參加巴黎奧運之前,先想清楚「中華台北」當初為什麼會出現?

東奧公投已滿二年,有民間以台灣今年傑出的奧運表現為由,再度發起變更代表隊名稱參與2024年巴黎奧運,但姑且不論內部「台灣」和「中華民國」已經越來越緊密,對外展現「台灣隊」時,他代表的會是台灣共和國,還是中國的一省台灣?

2021/08/10 | 《思想坦克》

這一年,我們一起追的東奧:榮耀歸選手,是國家沾了他們的光

台灣選手總說是為國爭光,苦苓卻說「是國家沾了他們的光」。疫情下的東京奧運沒有現場觀眾,但透過即時轉播也鐫刻了這世代的共同記憶。這一年,我們一起追的東奧,或許這份感動與驕傲也會流傳為下個世代的歷史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