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

東南亞國家協會(英語: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新加坡作亞細安組織,中國大陸、馬來西亞作東南亞國家聯盟,香港作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南亞國協、東協(英文縮寫ASEAN,新加坡作亞細安,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作東盟),是集合東南亞區域國家的一個政府性國際組織。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8 | 德國之聲

美中關係緊張、介入亞洲困難,歐盟如何有效參與印太事務?

「歐洲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視為一個區域外的行為體,對印太、亞洲的區域安全動態影響有限,」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波瑞爾表示:「我的核心訊息是,聯盟是一個可靠的安全夥伴。我們不是一個典型的軍事聯盟;我們不是一個耀武揚威的傳統大國;我們也沒有第六、第七艦隊要部署在印太地區。」

2023/06/06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新加坡媒體評論:為什麼東南亞應該關心台灣2024年的選舉?

對於台灣大選對東南亞的影響,Dylan MH Loh和江懷哲表示,雖然目前東協10國成員都堅持並尊重「一個中國」政策,但任何台灣突發事件都可能會導致人道救援事件。根據台灣勞工部2023年4月統計,台灣約有25.6萬名印尼籍、25.7萬名越南籍和15.4萬名菲律賓籍移工,而要如何安全迅速地撤離在台灣的東南亞同胞就非常重要,也是這些東南亞國家的首要考慮對象。

2023/05/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星副總理黃循財日本演說籲美中管控分歧,重申「東協不希望被迫選邊站」

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表示,儘管美、中、台等相關各方都說政策沒有改變,但他們其實都在相互反應,局勢並非是靜態的,一方的舉動將導致另一方採取行動反制。他認為,結果就是情況越來越危險,「雖然各方都不希望發生直接衝突,但意外或誤判的風險增加不少」。

2023/05/12 | 美國之音

小馬可仕上台後改變菲外交風向,專家:美菲合作向東協釋放抗中訊號

菲律賓亞太大學政治經濟學助理教授羅賓表示,小馬可仕想要凸顯菲律賓是保衛台灣或威懾中國的重要戰略要地。他指出,這樣的想法受到菲律賓政策菁英圈的認同,因為如果中國成功佔領台灣,接下來很可能就會試圖佔領南海。

2023/05/10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東協峰會印尼登場,緬甸危機與南海行為準則成會議焦點

東協峰會10日在印尼東努沙登加拉省(East Nusa Tenggara)的拉布安巴佐(Labuan Bajo)展開為期兩天的議程。在此次會議中,緬甸危機以及南海行為準則為本次峰會的焦點議題。

2023/04/27 |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周邊鄰國與緬甸舉行秘密會議,期望緩和軍政府的暴力行動

東南亞國家協會國家針對緬甸目前局勢舉行了秘密會談,目的是為了緩和緬甸軍方統治的血腥危機,並期望與民族團結政府展開對話。此外,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日前也與緬甸領袖敏昂萊會面,敦促軍方立即停止暴力。

2023/04/25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情勢分析(四):緬軍政府與東協仍在「五點共識」存在巨大分歧

即便東協特使持續斡旋,但緬甸情勢似乎未因此改善。2022年7月25日,緬甸軍方處決四名重要的⺠運⼈⼠,引起國際社會譁然,又因該時間點發生在東協特使巴速坤6月底訪問緬甸後不久,使當年輪值主席柬埔寨甚為尷尬,最終導致東協整體態度發生重大轉折,緊急召開會議首次強烈譴責,稱此舉「重挫東協五點共識的努力」。

2023/04/17 | 德國之聲

當中國持續擴大亞洲影響力,歐盟該以多大力度表達他們的擔憂?

迫於美國的壓力,歐盟需要對中國在東南亞的戰略擴張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然而歐洲領導人表示,他們希望避免被視為華盛頓的傳聲筒。法國總統馬克宏近期的評論就是一個案例......

2023/04/12 | 《思想坦克》

為什麼新加坡可以做到「美中等距」,台灣卻不行?

李光耀建國時期就要華人拋棄所謂的中國認同,一律以英文和新加坡本土認同為主,而周圍的馬來西亞與印尼都禁止宣傳共產主義,新加坡也延續下來這項政治規定。因此新加坡實際上也是親美的,反中反共落實的比台灣更為徹底,且其抗敵意識清楚,中國只是它抗衡印尼影響力的一個工具罷了。

2023/03/18 | 美國之音

近期馬尼拉和北京海上緊張關係升溫,東協與中國「安全熱線」能讓南中國海趨於平靜嗎?

東協和中國早在數年前就已針對設立熱線進行討論,確保一旦南中國海出現衝突,能讓各國藉由這條緊急線路進行通話。雖然這項最新計劃,可望能讓東協與中國的電話溝通機制獲得進一步的落實,但觀察人士對於這是否能有效緩解南中國海的情勢,看法並不一致。

2023/03/10 | 美國之音

日本與東協關係年底將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岸田政府延續安倍晉三路線

東協秘書長高金洪稱日本與東協將在12月把雙方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專家學者指出,安倍晉三任相時期走訪了東協國家,而當時的外長正是岸田文雄,因此未來日本對東南亞的外交依舊建立在安倍時期所奠定的基礎上。

2023/03/03 |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為逃離軍政府壓迫緬甸國民出走海外人數大增,當局無預警暫停核發護照達兩個月

一位化名Su Su的民眾向《The Irrawaddy》表示,因不想生活在自政變後不斷惡化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情勢,雖然他是一名無神論者,卻打算以到菩提伽耶旅遊的名義申請護照,預定是從印度再到日本,計畫是留在日本工作。

2023/02/24 | 霧谷晶策

澳洲智庫公布2023「亞洲實力指標」,美國在東亞保持「些微卻長期的優勢」

美國在亞洲區域仍舊扮演一哥的角色,而且中國暫時無法取代,對台灣來說,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不過,美、中兩國持續在外交、經濟、軍事各方面的競爭,或許會讓台灣繼續成為夾心餅乾,最怕落得裡外不是人。

TNL+ 2023/02/16 | TNL國際編譯

《日經亞洲》專訪印尼財長:印尼與印度應建立更緊密關係,提升「南方世界」國際影響力

屬於南方世界的多數國家傾向政治中立,避免在國際衝突中偏袒特定一方,並優先考量自身的利益,也因此,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部分南方世界國家並沒有選擇同G7制裁俄羅斯。澳洲研究型新聞分析媒體《對話》(The Conversation)認為,印尼「譴責侵略、拒絕制裁」的做法其實便是在採取「不結盟」(Non-aligned)的外交手段,以此避免大國間的衝突及競爭。

2023/02/13 | 美國之音

中共設示範園區拉攏印尼與菲律賓華人投資,但光靠「祖國情懷」能吃到經貿果實嗎?

中國福建省地方政府今年開始積極拉攏菲律賓、印尼的華商前來投資,並設立中印尼及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不過專家學者認為,其實印尼、菲律賓華人赴中國行之有年,目前仍看不出有更多具體優惠措施,因此設示範園區的效益仍有待觀察。

2023/02/10 | 美國之音

岸田文雄與小馬可仕會面,專家:日本發揮替美國強化與菲戰略合作的地位

日相岸田文雄2月9日與菲總統小馬可仕會面,聯合聲明稱菲方可能接受日方提供的國防裝備和技術,和允許自衛隊可迅速至菲進行災害救援、人道支持的行動。專家認為,日本在區域戰略合作上發揮了替美國「補位」的角色。

2023/02/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東南亞態勢報告」:中國影響力大減,若被迫選邊站將選美國

根據新加坡智庫「東南亞研究所」(ISEAS)東協研究中心發表的2023年「東南亞態勢報告」,經濟方面,認為中國對東南亞影響力最大的受訪者比例由從去年的76.7%大跌至59.9%;認為美國影響力最大的則由9.8%微升至10.5%。若東南亞國家被迫選邊站,61.1%受訪者傾向選擇美國,較去年的57%上升了4.1個百分點;傾向選擇中國的受訪者比例則從去年的43%減少至38.9%

TNL+ 2023/01/30 | 湯名暉

以西方文明為主體的「北約-歐盟」結構,形成遏制歐亞心臟地帶的「反中俄大同盟」

歐盟和北約合作聯合聲明,以及歐洲國家強化對日本和台灣的來往,諸多作為交織之下並非偶然。由於俄烏戰爭和「一帶一路」對歐盟造成的政治和經濟衝擊,促使歐盟國家因應價值觀的差異,從而開展身份建構的過程。理解歐盟和北約在永續發展與民主價值的準備,有助於台灣超越政治現實,強化與西方國家的結構,從社群的一份子協助歐洲推動全球發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