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東南亞國協

東南亞國家協會(英語: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新加坡作亞細安組織,中國大陸、馬來西亞作東南亞國家聯盟,香港作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南亞國協、東協(英文縮寫ASEAN,新加坡作亞細安,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作東盟),是集合東南亞區域國家的一個政府性國際組織。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26 |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緬甸公民在菲律賓控告軍政府官員,考驗菲國司法「普遍管轄權」

緬甸公民在菲律賓控告緬甸軍官違反戰爭罪。根據法律,菲國有義務根據「普遍管轄權」的原則起訴在世界其他地方犯下的戰爭罪,但檢察官有90天的時間決定是受理或反駁此訴訟。人權律師指出,若受理該案件,菲國將藉此向國際展現該國堅守的民主價值。

2023/09/28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因應氣候變遷及再生能源成本下降,東協各國擬發展聯合電網

由於氣候變遷及再生能源的成本下降,東協國家計劃實施區域性共享電力的計畫。跨國電網預計可以縮小地區差異並減少發電成本,但也有專家指出,「互不干涉」的原則以及建設成本高昂。可能會成為東協國家發展聯合電網的障礙。

2023/09/06 |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東協取消緬甸2026年主席國資格,成員國呼籲採取強硬措施解決危機

成員國在東協峰會上決議取消緬甸在2026年的輪值主席國資格,各國代表也表示要對緬甸軍政府採取強而有力的行動,緬甸則譴責此舉違反東協憲章。自緬甸軍方於2021年發動政變以來,東協便與該國制定「五點和平共識」,軍方卻遲遲未落實,東協態度也逐漸轉為強硬。

2023/09/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登不出席東協峰會,專家:忽視多邊外交恐令中國有機可乘

專注東南亞研究的澳洲國立大學學者馬斯頓(Hunter Marston)示警,拜登在美國與東協關係上「放假」,恐讓與北京頻頻在南中國海發生衝突的東南亞部分國家更顯弱勢,難以抵抗中國的海上擴張行徑。馬斯頓認為,拜登缺席東協峰會表明東南亞對美國存在從該區域撤軍的擔憂,也許有一天,東南亞國家就必須自己照顧好自己。

2023/06/12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加強「東協的中心性」,東南亞十國9月將舉辦首次南海聯合軍演

東協部分成員國與中國再度因南海爭議發生衝突,南海局勢再度陷入緊張,而東南亞國協主席國印尼於上週四(8日)表示,東協將在南海舉辦首次聯合軍事演習,預計於9月在南海最南端的北納土納海舉行。

2023/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國《金融時報》:美國從低成本亞洲國家的進口中,中國貨比重10多年來首次跌至50%以下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3月一份報告表示,中國勞動力成本增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人權問題,促使其他國家公司減少對北京作為世界工廠的依賴。報告指出,美國進口來源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國家、印度和墨西哥。

2022/10/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京「戰狼外交」升高恫嚇,華府智庫專家:南海恐成「中國湖」

華府智庫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組織(AMTI)主任波林(Greg Poling)表示,習近平想要在這個海域控制的不是漁業或化石燃料,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以及確保政治合法性,才是他的主要目標。波林指出,數代中國領導人對南海主權的主張日益「荒誕」,這讓習近平別無選擇地只能「堅定聲索一切」。

2021/08/02 | TNL 編輯

緬甸軍頭敏昂萊出任總理,宣布緊急狀態延長至2023年8月,指控抗議群眾「刻意散播病毒」

先前緬甸軍方在政變幾天後,承諾將在實施緊急狀態一年後,也就是2022年的2月舉辦民主大選。不過,敏昂萊在演講中的聲明,代表軍方將緊急狀態又向後推遲了一年半。另外,敏昂萊也在演講中說,先前民選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以及其支持者是「不依法行動、而選擇恐怖主義的極端分子」。

2021/03/13 | TNL 編輯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領袖峰會登場:對中國不存幻想,2022年底前提供印太10億劑疫苗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領袖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將成立疫情、關鍵技術、氣候變遷等工作小組因應挑戰,四國元首也預計年底召開一次峰會。不過聲明並未觸及中國議題。

2020/08/14 | 精選書摘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南海,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十字路口」

南海及其航道引來全世界的覬覦,成為紛爭的淵藪。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讓北京政府格外關注這個區域。此外,南海還蘊藏了大量石油、天然氣、礦產及漁業資源。

2019/11/05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15國東協高峰會完成RCEP談判,只剩印度憂利益受損不加入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5個成員國4日宣布完成20個章節和市場准入的談判,準備在2020年簽署,由於印度認為協定內容沒有回應印度的憂慮而不願加入。

2017/08/22 | 讀者投書

新南向當真「心難向」?

新南向政策不只是經貿的往來,更非為移轉對中國投資進而與之對抗而提出,而是在持續和中國往來的同時,增加對其他國家經貿、社會文化、甚至是政治領域的交流。

2017/04/21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美國副總統訪印尼:印尼的溫和伊斯蘭教傳統,對全世界是個啟發

印尼大部分人奉行溫和式伊斯蘭教,長期以來被視為穆斯林民主國家的成功典範,境內伊斯蘭信徒大多與其他宗教少數族群和平共處。

2017/01/12 | 精選書摘

從歐盟學到的教訓:貨幣聯盟或政治聯盟,並非緊密合作或貿易整合所必須

結束歐盟的一個很清楚的好處,是將目前還在歐盟外面的三個國家, 整合進入替代組織的一個時機。前面的兩個國家:挪威與瑞士,只能代表微小的獲益;但對第三個國家,則是極端的大利益:土耳其。

2017/01/12 | 精選書摘

從歐盟學到的教訓是:貨幣聯盟或政治聯盟,並非緊密合作或貿易整合所必須

結束歐盟的一個很清楚的好處,是將目前還在歐盟外面的三個國家, 整合進入替代組織的一個時機。前面的兩個國家:挪威與瑞士,只能代表微小的獲益;但對第三個國家,則是極端的大利益:土耳其。

2016/12/08 | 陳彥霖

何時留學泰國能成為一種流行,「教育新南向」能不是只想到「新加坡」?

教育是長遠之計,需提出完整的新南向教育藍圖,不可能短期見效,若政府官員們還處在消耗預算的概念,為了研考統計資料的冰冷數字,以便向媒體或者蔡英文交代,新南向政策注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