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東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語: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縮寫作 DDR),簡稱民主德國(民德)或東德(Ostdeutschland)是1949年至1990年間存在的一個中歐社會主義國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22 | 留德趣談

30多年前東德懸案,德警重啟調查馬上收到50條新線索

Ramona Müsebeck這位女生無辜受害,失去年輕性命,也無法見證三年後國家民主化、兩德統一的歷史時刻,令人傷感。兇手三十多年來逍遙法外,也成為德國其中一件矚目懸案。

2023/05/11 | 德國之聲

1945年5月8日納粹投降,對德國來說是「戰敗日」還是「勝利日」?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標誌著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對許多國家民眾來說,這一天是紀念勝利的日子。但德國人對這個日子心情糾結複雜。

TNL+ 2023/04/25 | 留德趣談

在東德生活的港人,會比在西德地區困難?

帶領捷克民主化的哈維爾,接受訪問時多不會與記者有眼神接觸。民主化後,他的多年好友、同是捷裔的前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就常跟他說,在外國接受訪問要看別人的眼睛。但哈維爾說他不會,因為他在捷克被秘密警察偵訊多年,知道要是看著別人的眼睛,會很容易被對方說服和帶方向,講出對方想要的話。很多上一輩的東德人,大概也有同樣的經歷,不會輕易信任別人,甚至連朋友都不信任,更何況是不同族裔的人。

TNL+ 2023/02/27 | 留德趣談

特里爾的那位老朋友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中國人來特里爾「朝聖」,參見這位從小到大都聽聞和學習到的思想家馬克思遺址。不少中國旅行團來德,都必參觀這裡,並導賞馬克思故居和博物館。

2023/02/24 | 方格子vocus

【影評】《再見列寧》:我們如何與時代道別

《再見列寧》是以見微知著的方式,把整個共產主義國家的統治方式濃縮且轉換的方式給表現,表現出在時代變遷中各種人是如何去應對,有些人仍懷舊、有些人喜迎、有些人畏懼。但不論如何在世界往自由的移動中,所有人都必須學著與列寧道別。而每個時代與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列寧」,時間只會往前,因此我們該學著如何與列寧說再見。

TNL+ 2023/01/29 | 余杰

世界上第一道不是用於抵禦外敵,而是用來對付自己百姓的牆

1961年8月13日凌晨,數萬東德士兵、警察、民兵、工人和所謂的志願者,僅僅用六個小時就將柏林開膛破肚,豎起一道長達46公里、用鐵絲網和水泥板做成的臨時屏障,阻止東德人逃向西德。中午12點37分,最後一個路口宣布封鎖,意味著東、西德人正式骨肉分隔。

TNL+ 2022/12/22 | 局外人

在冷戰時期情報戰穩居上風的「東德國安部偵察總局」,如何讓西德乃至於北約陣營頭痛不已?

在內部安全得到鞏固的情況之下,東德國安部要求偵察總局加強滲透西德,並且以西德作為跳板蒐集北約國家的情報,開啟西德及西方情報界為之頭痛的「鼴鼠」時代。

TNL+ 2022/11/30 | 留德趣談

香港人與德國人眼中最好的年代

來自前東德地區的人或許不大同意統一後的德國帶給他們快樂。兩德統一後,東西貧富懸殊嚴重,直到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東部州份平均薪酬仍較前西德州份低,而大部分前東德州份失業率亦較德國平均高。

TNL+ 2022/11/28 | 劉威良

德東人民的憤怒:統一超過30年薪資仍是「一國兩制」,卻一樣要承受超過10%的嚴重通膨壓力

過去西德因為美援而得到快速的經濟成長,俄國也同樣在過去的東德佔領區援助東德。現在德國反俄,對德東人在感情上來說,就像要西方民主聯盟國家共同反美一樣地不可思議。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理解德東人士,就可知道為何今天德東人經常性地在街頭抗議的原因。

2022/11/26 | BBC News 中文

【2022卡達世界盃】沙烏地擊敗阿根廷之前,世界盃史上還有哪些驚天大冷門?

卡達世界盃小組賽C組首輪,沙烏地阿拉伯在盧塞爾球場在先落後的情況下逆轉擊敗兩屆冠軍阿根廷,製造了世界盃歷史上最大的冷門賽果之一。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爆大冷」比賽結果,世界盃才如此特別。因為這一場比賽,我們想起了世界盃歷史上的那些經典的冷門戰果。

TNL+ 2022/11/01 | 留德趣談

三十年前,李克強曾經訪問德國

翻譯再提到李克強問了許多有智慧的問題,比其他同行領導問得更有智慧。他說李克強懂得如何應對不同德國人的態度,面對冷淡的對待,亦用同等冷淡回應。

2022/10/11 | BBC News 中文

在普亭的70歲生日,回顧塑造他性格的七個關鍵時刻

俄羅斯總統普亭10月7日年滿70歲。過去的經歷如何讓他成為一名發動災難性入侵烏克蘭的孤立獨裁者?普亭生命中有七個關鍵時刻塑造了他的想法,解釋了他為何與西方日益疏遠。

TNL+ 2022/10/06 | 留德趣談

兩德統一前,李怡訪德國

李先生曾概括,統一首先要尊重事實,最後是人民選擇由文明一方統一,而非以強凌弱的統一。

2022/08/18 | TNL 編輯

創造出柏林圍牆名畫「兄弟之吻」,藝術家弗魯別爾罹患COVID-19後過世、享壽62歲

弗魯別爾說,他就是想在柏林圍牆上畫這兩位領袖的接吻照片,「在這幅畫裡面,有一個德國人和一個蘇聯人,與柏林圍牆的兩邊吻合,但意義又相反:畫中有完全的愛,柏林圍牆則將兩個世界隔開,這是完美的反差。」

2022/07/24 | 精選書摘

《野生的東歐》上冊:東歐人是會承認東歐存在,但他們都相信它的範圍起始於自己國家的東邊

本書的作者塔朋是位浪跡天涯的背包客,他深深了解到世人眼中「典型美國人」的形象,就是自我中心與傲慢,對美國以外的世界一無所知。為了讓美國人多了解一點東歐,他先後在2004年與2009年展開長達三十六個月的歐陸壯遊,把他與路人的相遇以及從他們口中獲得的地方知識記錄下來,成為這本《野生的東歐》。

TNL+ 2022/06/18 | 留德趣談

忘記帶彩色膠卷為何是東德人的「共同回憶」?

到東北部的海島度假,是東德人最期待的事。因為他們沒出國自由,都只可留在國內旅遊,最多只可去其他東歐鐵幕國家如波蘭和捷克。

2022/03/26 | 留德趣談

《所有我的鴨子》——致東德間諜的德國兒歌?

那天晚上十一時半,這個播放了十多年的密訊台,今夜再沒數字,卻突然出現一把人聲說:「這是給被吵醒了的孩子的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