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9 |
台學者改寫板塊運動學說 研究登上《自然》期刊
林佩瑩以「父母帶小孩」舉例,父母拉著小孩走,但小孩沿路上會受到不同因素干擾,例如路邊飲料攤等,軟流圈也一樣,移動過程會受到小尺度對流運動、上部地函存在的「局部通道流」影響,而非單純只受板塊大尺度運動控制。
過往許多教育或某些片段的科普知識,在「地震成因」的部分,經常會以板塊構造運動的學說,來解釋板塊運動伴隨而生的地震。不過,事情才沒這麼簡單呢!
過往許多教育或某些片段的科普知識,在「地震成因」的部分,經常會以板塊構造運動的學說,來解釋板塊運動伴隨而生的地震。不過,事情才沒這麼簡單呢!
林佩瑩以「父母帶小孩」舉例,父母拉著小孩走,但小孩沿路上會受到不同因素干擾,例如路邊飲料攤等,軟流圈也一樣,移動過程會受到小尺度對流運動、上部地函存在的「局部通道流」影響,而非單純只受板塊大尺度運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