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林智堅

林智堅(台灣話 : Lîm Tì-kian,1975年5月27日—),臺灣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生於新竹市香山區,曾任新竹市市長、新竹市議會議員。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29 | 李芯

陳明通退休案:台大無法源解聘,教育部依法核定退休案

台大三級教評會日前做出決議不解聘陳明通,教育部也核定陳明通退休案。針對大學教授指導論文是否涉及相關責任,教育部會請大學協進會共同討論評估,後續有必要性再做研議。

2023/06/14 | 李芯

台大通過「林智堅條款」,但礙於《教師法》決議陳明通「不予解聘」

經過台大三級教評會的審議,認定陳明通確實有指導不周等違失行為,惟因情節尚未達應予解聘之程度,故做出不予解聘的決議。

2023/05/23 | 賴詩涵

國民黨議員控立委賴惠員論文涉嫌抄襲,中正大學將啟動調查

國民黨議員指出民進黨立委賴惠員的論文涉嫌抄襲,經系統比對有36.8%的內容可以在網路上找到重複的資料,更有22%的內容與另一位早她3年畢業的同學相同。賴惠員則回應,相似部份大都是文獻回顧及資料引用,與抄襲無關,更符合抄襲檢測工具「Turnitin」24%之內的標準。

2023/02/23 | nippon.com 繁體字

野島剛:台灣重「學歷」、日本重「家世」,兩地政治文化如何影響政局?

臺灣政壇近來掀起論文風波,政治家接連被爆出涉嫌抄襲、盜用等不當行為,進而對選情造成傷害也是常有之事。儘管是敵對勢力處心積慮揭發論文弊端,但是政壇論文抄襲過於氾濫,為社會帶來的衝擊不斷地擴大。另一方面,在壓倒性以「世襲」居多的日本,政治家的學位不太受到重視,鮮少會發生論文抄襲事件。在學歷問題上顯現出的臺日政治文化差異,或可歸因於臺灣與日本在實踐民主主義上的方式不同。

2023/02/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撤回台大碩士學位訴願,陳明通:台大學倫會判決實為一大冤案

林智堅表示,這段期間的自我反省,也深刻感受社會大眾的期待,自覺在職專班就學期間多有不足,論文寫作上也有瑕疵,他要再次向社會大眾表達歉意。指導教授陳明通晚間透過律師發出聲明表示,事實上是余正煌參考了林智堅的創作成果,但林智堅並無抄襲余正煌的論文,台大學倫會的判決實為一大冤案。

2023/02/08 | 李芯

避免抄襲又成選戰焦點,民進黨中執會通過參選須簽署「學位論文學術倫理聲明書」

往後民進黨立委登記初選的時候,候選人必須簽署聲明書,確認沒有違反學術倫理情事,學位論文如果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筆或涉及其他舞弊,有違著作權及學術倫理,導致民進黨聲譽受損,就必須接受黨紀嚴厲處分。

2023/01/06 | 李芯

新市府會勘、新竹棒球場挖出石頭、磚塊、電線,林智堅批高虹安:勿轉移涉貪焦點

高虹安強調,球場草皮有2大重點,一是承受球員撲接時的衝擊,但在球場上「有磚頭、有石頭、有電線,球員的受傷不是意外」;另一項是土壤排水功能要好,而從取樣的土壤剖面來看,上面是濕的,下面是乾的,高虹安指出,這表示排水非常不OK。

2022/12/29 | TNL 編輯

民進黨公布敗選檢討報告:黑道爭議、學術倫理、治安問題,林智堅:責無旁貸、誠摯道歉

民進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中慘敗,選後中常會成立檢討小組,並提出檢討報告。因論文抄襲事件退選、甚至被連拔兩個學位的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整篇報告只點名了他一人,而未能拿下桃園市長一役,他也責無旁貸、誠摯道歉。

2022/12/27 | If Lin

【2022熱門關鍵字回顧】8月:中共軍演國際關注,台南殺警案社會騷動

【2022年8月熱搜回顧】本月因為中共軍演,台灣再度成為國際焦點。而國內發生外役監逃犯在台南殺害兩名員警,使社會關注。《超級偶像》艾成墜樓身亡,也令人不捨。

2022/12/26 | If Lin

【2022熱門關鍵字回顧】7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襲身亡,《超級偶像》朱俐靜因乳癌離世

【2022七月熱搜回顧】本月最大事件為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遇刺過世。而台灣九合一選舉也已經開始,陳時中在本月被徵招參選台北市長,林智堅論文門爆發宣布退選。而爭議已久的苗栗縣坤輿掩埋場,在這個月爆發業者與在地居民的流血衝突...

2022/12/19 | TNL 編輯

高虹安邀檢察官蔡麗清擔任新竹市副市長,上任後將新竹棒球場案查清楚

前立委邱毅表示,高虹安找來高檢署查辦黑金的檢察官來擔任副市長,單單這動作必「嚇死民進黨」,這就叫做「圍魏救趙」;若查出民進黨重大貪污案件,也可顯示自己只是貪小便宜。

2022/12/05 | 李芯

鄭文燦、蔡適應尚未對論文撤銷提出訴願,潘文忠:論文問題將在1月校長會議討論

針對桃園市長鄭文燦、立委蔡適應的論文接連被撤銷的問題,教育部長潘文忠希望在大學自治的前提下,討論出一個精進處理機制,並提出在1月份的校長會議討論。他數度強調教育部的立場,「不要因為有個案,讓台灣的學術從此進入國家的管制」。

2022/12/01 | BBC News 中文

「我之前兩次都投給蔡英文,現在非常後悔」:為什麼執政的民進黨不再受年輕選民青睞?

政治學者翁履中認為,如2024年總統大選侯友宜丶柯文哲等人參選,抗中牌將更難打響。「他們都是台派,地方出身的,你很難給他們貼紅色標籤。事實上,台灣除了洪秀柱丶張亞中等極少數外,已經沒有『親中派』。 現在只是『台灣獨立』跟『中華民國獨立』的差別而已。人們也許討厭國民黨,但更討厭民進黨整天說人『賣台』,過度分化社會。」

2022/11/30 | TNL特稿

【小笠原欣幸特稿】如何解讀台灣選民獨有的平衡感,對於理解台灣政治極具重要意義

在中國施壓下的台灣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執政黨民進黨記錄性慘敗,蔡英文總統負起責任辭去黨主席職務。在來自中國的壓力增加下,各地方的選民為何仍試著向執政黨說「不」?熟悉台灣選舉的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小笠原欣幸,論述了台灣地方選舉的概況。

2022/11/29 | 恕我無法支持

史上最大戰功賦予蔡英文無節制的權力,至此再也沒有一丁點「謙卑」念頭

2020年總統大選史上最大勝利,2021年四大公投全數過關,這個結果給了錫耀、耀福、耀南、鶴鳴——尤其總統本人——無法節制的權力,而這台加速的火車終究失控了。權力者沒有自我節制,核心選民的強力監督又被側翼破壞了公共討論空間,說到這裡,其他的失分、失控都已是枝微末節。

2022/11/26 | TNL 編輯

【2022九合一選舉】新竹市高虹安勝選,成為史上最年輕且民眾黨第一位市長

高虹安表示,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沈浸在勝選的喜悅中,因為有很多工作等著,要創造大新竹共好的願景。她也感謝「偉大的市民朋友」,「是你們用選票讓我們新竹市可以變得更好。」現場有支持者拿出可樂,高虹安笑著拿著可樂表示,自從該消息出來後很多人送可樂,但其實她最喜歡的是奶茶。

2022/11/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台灣崇尚菁英教育,選戰聚焦「論文」成特殊現象

報導開頭點出「在本星期六的選舉當中,某些候選人最棘手的挑戰不是來自對中國的立場,而是來自圖書館的書架。」部分觀點認為,挖掘學術上的違規行為在選戰中有效果,因為是台灣是一個深深崇尚菁英教育的民主國家,這一點從競選廣告看得出來,政治人物經常把學歷掛在看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