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林曼麗

林曼麗(1954年8月8日—),臺灣藝術教育學者,日本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曾任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系主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等職,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名譽教授、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北師美術館總策劃。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04 | 溫溫凱/地下電影

VR沈浸式展覽《無法離開的人》:直面白色恐佈,半世紀前的受難者「如何讓更多人看見」?

陳芯宜導演去年於威尼斯影展獲獎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延伸而出的同名展覽,在今年5月正式開展。而對於此檔展覽,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台灣社會一直無法被觸及的問題,就是轉型正義,希望台灣人有機會重新理解自己的歷史,這個作品給了這樣的機會。」

2023/05/04 | 溫溫凱/地下電影

VR沈浸式展覽《無法離開的人》:直面白色恐佈,半世紀前的受難者「如何讓更多人看見」?

陳芯宜導演去年於威尼斯影展獲獎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延伸而出的同名展覽,在今年5月正式開展。而對於此檔展覽,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台灣社會一直無法被觸及的問題,就是轉型正義,希望台灣人有機會重新理解自己的歷史,這個作品給了這樣的機會。」

2023/01/04 | 王祖鵬

第10屆國藝會董事人選揭曉,重量級詩人向陽獲選為新任董事長

國藝會第9屆董事會任期於去年12月31日屆滿,而第10屆新董事也已出爐,並於昨日下午召開第一屆董事會,會議中,董事們互推選出新任董事長,為詩人向陽。對此,文化部長李永得也發表了看法。

2022/09/30 | 王祖鵬

北美館擴建工程帶動台北都市計劃重整,台北市長柯文哲:「工程要找好的廠商,錢要給到夠」

「這是台北市政府的里程碑」,柯文哲在以這句話作為北美新館的定位,並說:「從北流、北藝中心到大巨蛋,我也一路收拾,工程一定要找好的廠商,錢要給到夠,都要設計好、規劃好,同時祈求4年半後北美新館成立,成為亞洲當代藝術的重鎮。」而即將卸任的柯文哲,最後說道:「市政是一棒接一棒,我這一棒很認真做每一件事,下一棒就拜託大家。」

2022/01/01 | 王振愷

【專訪】導演林君昵、黃邦銓:走過白色恐怖,日治時期的《甘露水》如何被當代觀看?

本次專訪,將從林君昵、黃邦銓兩位影像導演過去聯合製作的系列作品談起,透過他們作為當代影像創作者的視角,回望1920-30年代日治台灣的文藝,也窺見潛藏在《甘露水》幕後的故事。

2021/12/18 | 紀金慶

【展覽】黃土水《甘露水》的意境遠超過《維納斯的誕生》,我們看到一種對於生命的接納

當我們第一眼看黃土水的《甘露水》時,許許多多的人不自覺的以「東方維納斯」來禮讚黃土水的這幅雕刻作品。我們並不用急於去肯定或是否定這樣的對比,重點是,通過這樣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或感受到什麼樣的張力存在於兩者之間。

2021/12/17 | TNL 編輯

文協百年之際《甘露水》正式亮相,總策劃林曼麗:「這是黃土水冥冥中的期待」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即以「生命的恆流」、「風景的創造」、「大眾與摩登」與「自覺的現代性」四大題目出發,考察一百年之前的時空背景,從社會運動與發展切入,藉由藝術作品與文獻共構,呈現1920至40年代文化協會及相關人物所處的社會。

2021/12/10 | TNL 編輯

第22屆國家文藝獎名單公佈:平路、張艾嘉、黃明川等人領銜,各界優秀藝文工作者上榜

國藝會也指出,今年7位獲獎的藝文工作者,都以其旺盛的熱忱與生命力,在藝術的道途中努力不懈,並積極開創獨特且具時代性的美學風格,卓然有成。

2021/10/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首座裸體雕像《甘露水》現身,林曼麗:「不太同意《甘露水》被稱為台灣的維納斯」

展覽總策畫,也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認為,黃土水學西方雕塑,但他的美學跟內涵仍然非常台灣而東方,充滿生命力,「我每次看他作品就會起雞皮疙瘩,非常感動」。

2021/10/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好的台灣召喚了《甘露水》,作品能在此時現身蔡英文推了一把

林曼麗認為,冥冥中一切都有安排,這是黃土水自己選擇的時間,「我不敢居功,但我認為是美好的台灣召喚了『甘露水』,讓作品以最適當的時機重新出現在台灣人面前」。

2017/10/30 | Jesse

剖析台灣的亞洲角色:專訪「日本近代洋画大展」林曼麗教授、薩摩雅登教授

過去在美術館要做研究是很困難的,我們甚至沒有近代美術館,期待台灣與國際間的研究網絡相連結,而不只是固守著台灣內部的研究,我希望這個展覽不是一次就結束了,而是能夠持續發展下去,像是日本那樣,透過研究成果,建立完善的美術價值體系,如此一來藝術市場也能更為活絡、穩固。

2017/10/05 | TNL 編輯

日本近代洋画大展開幕:一探台日洋畫交會歷史

繼日本與臺灣美術發展的獨特脈絡,該次展覽不僅聚焦日本近代洋畫發展,更希望以此基礎回看台灣的現代美術發展,期待在重新爬梳自身脈絡的同時,開拓並持續進行東亞美術史的區域對話。

2017/06/07 | 財訊

賴清德的台南市美術館變奏曲:「敬老」與「尊賢」之間的政治藝術

台南市美術館在7年籌備中,好不容易走出好的開始,對賴清德來說,在通情達理、兼顧地方人事和政治生態之外,美術館專業不該也不能作妥協。

2017/06/06 | 精選書摘

在下一個十年──回望台灣數位藝術歷程

在台灣數位藝術資源相對匱乏,實驗道路還需累積之際,期待各方不要用上一個十年的思維,來考慮下一個十年的需要,也抹煞當下各種可能性的發展。

2016/01/29 | 沈 伯丞

此致百餘位文章回應者:文化恐怖份子的統一答覆

首先在下在此先行感謝眾多網友對〈此致「已知熟食」、「已知聽歌」的柯市長〉一文的熱烈回應。由於該文在關鍵評論網與FB討論串中的留言總計將近140則,因此筆者以為還是先行蒐集分析以後,待整理出各個回應者的問題之後再行回覆,才是負責任的態度。文章在此,將以其中引起爭議的幾個面向整理回覆如下,並為未能將留言者一一引註先行致歉。

2015/12/20 | Jesse

法國羅浮宮與日本漫畫在台北相會了,去北師美術館遇見11位歐日漫畫大師

在展覽之中,能夠看見漫畫愛好者少見的歐陸漫畫的敘事模式、畫風,以及藝術家獨特的觀點、視野;同時,你也會震懾於日本漫畫家大膽的分鏡設計、絕妙的姿體描繪。漫畫世界像是一座巴比倫塔,漫畫家透過構圖和分隔的技巧、人物的姿態、表情,接起語言隔閡的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