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

柏林(德語:Berlin[bɛʁˈliːn] ( 聆聽))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16 | TNL特稿

胡晴舫評班雅明《柏林童年》:作為一個都市的孩子,他無可避免感悟進步其實是種死亡的過程

從這本作者甘願奉獻的生理密碼書《柏林童年》,登錄了他最初的城市記憶,解釋班雅明如何養成他走走停停的漫步風格,怎麼琢磨他觀看世界的特殊視角,也說明了班雅明當時無法歸類的社會原因,除了他個人獨特的憂鬱氣質,多少跟十九世紀以下整個歐洲城市文明發展有關。

2023/03/12 | 賴詩涵

薪資追不上通膨,德國柏林等4機場地勤1個月內2度罷工,影響數萬名乘客

德國服務業工會宣布將於明日號召德國4個機場的地勤人員舉行罷工,這是德國機場在1個月內的第2次罷工。德國機場多年來一直存在著地勤人員夜間和假期工作的薪資糾紛。德國服務業工會漢堡分公司表示:「雖然機場公共部門工作人員已獲得在未來27個月內定期加薪2%,以及一次性支付的1500和1000歐元獎金,但鑑於每年的通貨膨脹率,這還不夠約9%。」

2023/02/28 | 《思想坦克》

西雅圖社會住宅法案公投,中產階級無力負擔「美國夢」至少住得起房

社會住宅的概念在美國是新的想法,因為美國政府補貼的住宅主要是以中低收入所得者。但西雅圖社會住宅運動也是由中收入者發起,因為住宅愈來愈貴,連中收入者都有嚴重的居住困擾,也讓這個運動,變得像是一個中產階級覺醒的行動。

2023/02/22 | 王祖鵬

領取柏林影展終身成就獎,史蒂芬史匹柏:「猶太人導演能在德國獲獎,對我來說別具意義」

生涯獲獎無數的國際名導史蒂芬史匹柏,日前親自出席柏林影展,領取象徵終身成就獎的榮譽金熊獎,致詞時史蒂芬史匹柏也妙語如珠,表示:「當我被告知我已經活了一輩子的時候,我有點小小地驚訝,因為我還沒有結束,我想繼續工作,我想繼續學習,我想繼續發現些什麼,有時甚至嚇到自己,或許也繼續嚇到觀眾。」至此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2023/02/22 | 王祖鵬

領取柏林影展終身成就獎,史蒂芬史匹柏:「猶太人導演能在德國獲獎,對我來說別具意義」

生涯獲獎無數的國際名導史蒂芬史匹柏,日前親自出席柏林影展,領取象徵終身成就獎的榮譽金熊獎,致詞時史蒂芬史匹柏也妙語如珠,表示:「當我被告知我已經活了一輩子的時候,我有點小小地驚訝,因為我還沒有結束,我想繼續工作,我想繼續學習,我想繼續發現些什麼,有時甚至嚇到自己,或許也繼續嚇到觀眾。」至此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2023/02/18 | 王祖鵬

香港名導杜琪峯出席柏林影展:怒轟極權壓迫自由,同時表示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差

香港名導杜琪峯擔任柏林影展評審團成員,記者會重砲怒轟極權對自由的壓迫,「獨裁者通常首先對付的一定是電影。我覺得香港,不,抱歉,我覺得全球爭取自由的國家和人民,都必須支持電影,因為它會為你們發聲。」除此之外,杜琪峯也發表對當代電影的看法,認為現在的電影越來越爛,引起熱議。

2023/02/14 | 德國之聲

德國柏林州議會重新選舉:選民懲罰了「紅綠紅」執政聯盟,給社民黨當頭棒喝

在這場選舉中,基民盟是表現最好的黨派。社民黨的現任柏林市長則遭遇失敗。未來究竟由哪個黨派來管理這個德國首都,目前尚不確定。

2022/12/18 | TNL 編輯

「讓魚被觀賞的時代應該結束」:柏林巨型水族箱爆裂、上千條魚全死,動保人士呼籲關閉水族箱

破裂時水族箱1500條魚幾乎全部死亡,但魚缸底部大約400到500條的魚獲救(主要是小魚),牠們被暫時疏散到附近的水族館裡。一些動物保育組織打算控告經營者,說這種水族箱養的海水魚一般直接從海中撈捕,再次證明水族箱對海洋生物不安全,「剝奪魚在大自然的生活、讓旅館客人觀賞的時代應該結束了」。

2022/11/23 | 王祖鵬

《大白鯊》、《E.T.外星人》大導史蒂芬史匹柏獲柏林影展榮譽金熊獎,官方盛讚其作品成就與社會貢獻

拍出《大白鯊》、《E.T.外星人》、《侏羅紀公園》、《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的美國大導史蒂芬史匹柏,榮獲柏林影展終身成就榮譽金熊獎。官方表示:「憑藉令人難以置信的職業生涯,史蒂芬史匹柏的作品不僅讓全世界好幾世代的觀眾著迷,而且還賦予電影作為夢想工廠的全新含義。」

2022/11/1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阿姨們》作者羅毓嘉:究竟是什麼時刻,意識到自己逐漸成為阿姨?

身為性少數,羅毓嘉認為這是他幸運的開關,那些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自己,讓羅毓嘉更認識自己、清楚自己和他人的不同,而性別運動最終目的,無非是希望讓所有人都能自信說出「我是誰?我喜歡什麼?我喜歡我的樣子是什麼?」那是充分瞭解自我,也在足夠友善、平等的環境下才能達成的心願。

TNL+ 2022/11/08 | 謝達文

頂大二類組科系不採計國文引發論戰:以英格蘭和柏林為例,參考他們是如何「教國文」

在國文科的重要性又被拿出來討論的時候,我們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國文課綱」,去思考國文教育到底要達到什麼?選文一定要限縮在特定幾篇文章嗎?語文教育跟文學教育,有什麼差異,又有什麼重合的地方?

TNL+ 2022/10/22 | 留德趣談

去首都對港人來講,是陌生概念

在國際新聞上,首都總是用來借代國家。但敢說大部分港人都未去過北京,一大原因是它離香港近二千公里,比柏林往莫斯科的1800公里還遠。

2022/08/18 |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吃碗越南河粉就能了解新移民?《誰是外來者》作者黃文鈴談德國與台灣的越南移民故事

「社會融合」是《誰是外來者》一書中的核心命題,作者黃文鈴認為,對於移民如何「intergration」(融合),應該是雙向的,如身為主流族群不能一味地去要求越南移民一定要很懂台灣,但自身卻不了解越南移民的文化是什麼,「不是吃個越南河粉就覺得了不起了」

2022/08/18 | TNL 編輯

創造出柏林圍牆名畫「兄弟之吻」,藝術家弗魯別爾罹患COVID-19後過世、享壽62歲

弗魯別爾說,他就是想在柏林圍牆上畫這兩位領袖的接吻照片,「在這幅畫裡面,有一個德國人和一個蘇聯人,與柏林圍牆的兩邊吻合,但意義又相反:畫中有完全的愛,柏林圍牆則將兩個世界隔開,這是完美的反差。」

2022/07/27 | 方格子vocus

【影評】《永別了,柏林》:「2021年的我們,依然活在威瑪時代」

《永別了,柏林》保留了原為文學著作、同時也與角色氣質相符的詩意,闡述下墜中的社會如何吞噬居中的道德者、清醒者,這不單是凱斯特納於當年寫給1930年代的寓言,亦是導演葛拉夫對於現代的意有所指。

2022/06/29 | 方格子vocus

後疫情時代的柏林藝術電影院:在電影院看一部好電影,永遠不會過時

藝術電影院在柏林的聚集形成了城市獨特的景觀,沒有任何城市能與它相比,連巴黎也不例外。柏林電影院的高密度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卻並不代表著競爭的結果只能是你死我活,相反地,我們可以以各自獨特的模樣生存,高密度的電影院促進了多樣化的發展。

2022/06/08 | TNL 編輯

德國再出現汽車衝撞事件:轎車以時速90英里衝入柏林購物街,撞死1名老師、14名學生受傷

這起事件發生在布賴特沙伊德廣場(Breitscheidplatz)附近的購物街,而該地點的對面,2016年在布賴特沙伊德廣場附近的聖誕市集,曾發生了嚴重的卡車衝撞事件,造成12死56傷,伊斯蘭國事後坦言犯案。

2022/05/14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陳思宏簽書講座側記:為什麼中秋節要烤肉?一切都是柏林的錯!

自由才能寫作,寫作才有自由,陳思宏一如他喜愛的花襯衫,色彩飽滿,肢體張狂。他渴望走遍世界奔放,也用文字擁抱自己與他人的靈魂,面對疫情多所限制,「我真的祝福大家早日自由,迎向屬於你們的殘酷吧!」陳思宏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