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影展

柏林國際影展(德語: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名為「Berlinale」)是每年2月於德國柏林舉行的影展,該影展與義大利的威尼斯影展、法國的坎城影展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影展之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02 | 方格子vocus

【影評】《失控少年兵團》:你是孩子,也是敵人

《失控少年兵團》原先的名稱是《Monos》,意思是猴子。猴子相較於人而言,是基因組序列最接近的生物種屬,唯一的差別——也是人與非人的差別,是意識。但意識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這個問題,就像生命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問題一般,並不是鐵一般的生物客觀事實,卻是文化建構而出。

2023/04/22 | 方格子vocus

【影評】《日常對話》:我們需要不用超譯的日常對話

你知道我媽媽是同性戀嗎?導演這麼問著親族長輩。所有人都說不知道,卻被導演逗趣地反問,如果你不知道那你怎麼都不驚訝?但長輩們卻只想趕緊結束對話。我們不擅長對話,用吃飽了沒代替對親人的愛,但這種理解毋寧是種超譯,有如「欠缺日常對話的對話」。

2023/03/07 | 歪脑|WHYNOT

名導杜琪峯在柏林影展發表的反極權言論,如何側寫了當下香港電影人處境?

這次發言放在當下香港語境中,卻是極好的文本,尤其是杜琪峯的那個自我修正,把「香港」改成「全世界」,那到底是有意為之的表演,還是認真的自我修正呢?這大概是翻譯再好,都不能讓世界觀眾立即明白的事。

2023/02/22 | 王祖鵬

領取柏林影展終身成就獎,史蒂芬史匹柏:「猶太人導演能在德國獲獎,對我來說別具意義」

生涯獲獎無數的國際名導史蒂芬史匹柏,日前親自出席柏林影展,領取象徵終身成就獎的榮譽金熊獎,致詞時史蒂芬史匹柏也妙語如珠,表示:「當我被告知我已經活了一輩子的時候,我有點小小地驚訝,因為我還沒有結束,我想繼續工作,我想繼續學習,我想繼續發現些什麼,有時甚至嚇到自己,或許也繼續嚇到觀眾。」至此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2023/02/18 | 王祖鵬

香港名導杜琪峯出席柏林影展:怒轟極權壓迫自由,同時表示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差

香港名導杜琪峯擔任柏林影展評審團成員,記者會重砲怒轟極權對自由的壓迫,「獨裁者通常首先對付的一定是電影。我覺得香港,不,抱歉,我覺得全球爭取自由的國家和人民,都必須支持電影,因為它會為你們發聲。」除此之外,杜琪峯也發表對當代電影的看法,認為現在的電影越來越爛,引起熱議。

2022/12/19 | 方格子vocus

【影評】洪常秀《小說家電影》:好好生活,盡情漫步,試圖把靈光化為花束

《小說家電影》最後呈現了小說家想呈現的「真實」,正是導演洪常秀為飾演演員的金珉禧拍攝的生活短片。當長時間的黑白因演員的一句話而將畫面化為彩色的瞬間,亦是情感將縹緲無色的靈思投注選擇、鍛造、著彩,足以成為新娘花束的魔法。

TNL+ 2022/11/30 | TNL特稿

【關鍵專訪】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卡洛夏崔安:談台灣電影,串流平台與劇院的關係,以及影展所扮演的角色

受金馬影展邀請,卡洛夏崔安(Carlo Chatrian)以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名義再次造訪台灣。卡洛夏崔安2013年至2018年曾經擔任盧卡諾影展藝術總監,自2019年6月接任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在2020年2月順利舉行第70屆柏林影展後即遇上COVID-19襲捲全球。而在秋陽暖照的早晨,這也是他這次訪台的最後一天,卡洛夏崔安與我們分享後疫情時代下對影展的期望,以及對於台灣電影、串流平台與影展關係的觀察。

2022/11/23 | 王祖鵬

《大白鯊》、《E.T.外星人》大導史蒂芬史匹柏獲柏林影展榮譽金熊獎,官方盛讚其作品成就與社會貢獻

拍出《大白鯊》、《E.T.外星人》、《侏羅紀公園》、《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的美國大導史蒂芬史匹柏,榮獲柏林影展終身成就榮譽金熊獎。官方表示:「憑藉令人難以置信的職業生涯,史蒂芬史匹柏的作品不僅讓全世界好幾世代的觀眾著迷,而且還賦予電影作為夢想工廠的全新含義。」

2022/08/20 | TNL特稿

【2022桃園電影節】專訪《公雞》導演伊江:中緬聯姻「用公雞替代拜堂」的鄉間傳說

自內戰後,緬甸政策設立了許多對外國人的限制,因此在拍攝過程中可謂是面臨了重重的困難,除了場勘有眾多警察檢查身份之外,面對自然環境不可抗力之因素,攝影師也在開拍首日染疫登革熱,僅有四人組成的小編制劇組,在克難的環境裡仍創作出最真摯的作品。

TNL+ 2022/08/13 | 鍾喬

【影評】《悲傷草原》:「我是對於夢想及幻滅很敏感的人」,用電影寫詩的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

安哲羅普洛斯的《悲傷草原》,又或譯作「悲泣的草原」。我總覺得,「悲泣」有一種傷痛欲絕的貼近。只是,這貼近,令人感到無比殘酷、無比無言與深深呼吸中的靜默。

2022/07/27 | 方格子vocus

【影評】《永別了,柏林》:「2021年的我們,依然活在威瑪時代」

《永別了,柏林》保留了原為文學著作、同時也與角色氣質相符的詩意,闡述下墜中的社會如何吞噬居中的道德者、清醒者,這不單是凱斯特納於當年寫給1930年代的寓言,亦是導演葛拉夫對於現代的意有所指。

2022/02/18 | 王祖鵬

西班牙女導演擒下柏林影展金熊獎,歐洲三大影展連續由女性獲得首獎寫下影史紀錄

2022柏林影展將金熊獎頒發給西班牙女導演Carla Simón,歐洲三大影展連續由女導演拿下最高榮譽;倘若再加上去年奧斯卡由趙婷以《游牧人生》拿下最佳影片,這是全球最受矚目的四大電影獎項,史上首次連續由女性導演獲得首獎,雖說是跨年度,但仍舊實屬不易。

2022/01/08 | 方格子vocus

【影評】《偶一為之》:墮胎不再是生命權與抉擇權之爭,而是女性「哀悼權」的賦予

《偶一為之》以灰冷的色調拍出陰鬱的城市,就像在父權陰霾下無法撥雲見日的女性悲憤,始終壓抑而沒有強烈宣洩,只有深沉的無力感,如同Autumn只能閉上雙眼,被動地「處理問題」、接受手術。

2021/12/11 | 方格子vocus

【影評】凝視哈都裘德的兩部一鏡到底短片,在死亡面前我們都是無力的

哈都在關於死亡的影像敘述裡,不斷地操弄著觀者面對「死」的感知,像是在《晚安,噓!》裡故布的懸疑,在感官上更能是同理女孩之於恐懼的包覆;在男子錄像裡,則又是更大幅的調動觀者的位置,從承受轉為旁觀,在無力之後牽引出更茫然的失落。

2021/10/17 | 方格子vocus

【影評】《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叛逆跳躍的劇情埋藏了深邃的社會凝視,即使難上手卻值得我們入口

有些電影,需要時間的沈澱,才有辦法看見另一面的輪廓,好捕捉影像之中,魅影一般的憂愁,《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無疑就是這樣的作品,妙語連珠般的劇情推展,看似誇大其詞,實則埋藏了深邃的社會凝視

2021/10/12 | 李佳軒(Sean)

【影評】《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女教師性愛影片掀起軒然大波,符合當下疫情世界的諷刺趣味

榮獲柏林最高榮譽金熊獎的羅馬尼亞電影《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由哈都.裘德(Radu Jude執導),此片應該是近期觀影過最符合當下疫情世界的諷刺趣味,又讓人不得不省思「電影」作為了一種後影像藝術中資深前輩的地位,未來該怎麼持續傳達出它的重要與批判性呢。


2021/10/07 | 放映週報

樂得嘴巴咧開開:羅馬尼亞導演哈都.裘德的《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

看《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絕對不能遲到進場。否則你摸索著找到座位前,恐怕會被別人用雨傘「頂」好幾下。電影一開場,就是毫無恥度的業餘A片。結果A片的女主角,艾咪,竟是一個歷史老師。故事很簡單,就是這個A片不知怎麼流傳到網路上,艾咪面對憤怒的家長們,努力挽救即將被開除的命運。

2021/08/06 | 曾繁裕

崩口人忌濱口龍介:在《偶然與想像》中找或逃避生活

場口不多,以長鏡頭串連,有點洪常秀電影的疏淡感,入局需時,但因細節間的情味而偶能觸動觀眾的興趣,那不是岩井俊二讓你久久不去地窩心的情味,而是讓你突然檢察人生的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