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 |
《科學讀書人》:突破性別天花板的科學家羅薩琳.雅婁,與背後支持她的兩個男人
俗話說:「成功的男性後頭都有位女性的支持」,對少數的10位諾貝爾獎女性得主而言,這句話卻不盡適用。然而1977年的生理醫學獎得主雅婁,背後不只有一位男性的支持,而是兩位。
俗話說:「成功的男性後頭都有位女性的支持」,對少數的10位諾貝爾獎女性得主而言,這句話卻不盡適用。然而1977年的生理醫學獎得主雅婁,背後不只有一位男性的支持,而是兩位。
柏森與段戎都還是在大學就讀的年輕詩人,兩人於2019年分別推出詩集《灰矮星》、詩文子母書《音癡》,並以「書寫傷口,讓光進來」,在詩生活─詩人雜貨店,對談內在寫作的模式,以及生活、情感的諸種焦慮⋯⋯
詩人柏森說:但,如果是書的話,我應該是一個最讓人能直接看到的東西,完全的平視感,然後可以直接拿去結帳。太高會有鶴立雞群的感覺。
生命經驗與創作熱情的不對等,往往讓創作者陷入兩難。前者能夠帶領創作者朝著意識的目標前進,但創作熱情往往隨年歲增長而消磨,也往往是年輕時才有的特權。青年詩人蔡琳森與剛滿二十歲的詩人柏森相差一個世代,兩個人的對談,或許可以帶給創作者一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