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德語:Also sprach Zarathustra),徐梵澄譯本譯為《蘇魯支語錄》、魯迅最初翻譯為《察羅堵斯德羅緒言》,是德國哲學家尼采假託古波斯祆教創始人查拉圖斯特拉(又譯瑣羅亞斯德)之口於1885年完成的作品,是哲學史上最著名的哲學書籍之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02 | 藝遊嚮導

【藝遊嚮導】10/3-10/9:台東光祭《回知本》、宮﨑駿新作《蒼鷺與少年》、音樂劇《最後那五年》,本週藝文活動精彩可期!

不論你身在何處,距離知本有多遠,10/6跟著台東光祭的聲光藝術回知本,找回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親密感吧!宮﨑駿繼《風起》後睽違10年再次製作動畫片,破天荒嘗試「零宣傳」策略,只釋出一張海報而劇情隻字未提引觀眾好奇。經典愛情音樂劇《最後那五年》在台北盛大開演,以交叉敘事的方式演出,男女主角一人一曲就像一段段獨白,唱出愛情的甜蜜、心酸、浪漫與心痛。

2022/06/30 | 精選書摘

《內在他者》:我們可以發現,莊子的思維正是就著惠施言辯的極處做一翻轉、提契而成

莊子與尼采雖然身處不同時代,被歸屬於不同的文化脈絡,但兩者的思維方式有其親近性。本書以「內在他者」作為「方法」,探究莊子氣的思想與尼采的主體哲學,同時尋求「跨文化思想的可能性」。

2022/04/18 | 精選書摘

陳鼓應《悲劇哲學家尼采》:尼采的超人,乃是對於古希臘悲劇英雄的憧憬

哲學大家陳鼓應深受尼采啟發,結合自身的時代與感觸,以尼采的生平為脈絡,講述尼采從希臘悲劇中感悟,對當時停滯不前的學術發出吶喊,關懷人類的處境,發揚人文精神,重視生命價值,以境遇內化為自己的哲學。特別附錄作者選譯尼采兩部重要作品的精彩章節。

2021/11/06 | 朱建豪

【書評】《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痛苦哲學之所以能夠成就超人,在於遭遇痛苦仍不悖離航道

在本書裡頭,筆者最喜歡的部分就是〈第三章〉了。因為作者朱賢成不僅澄清了常人對於「超人」的誤用,更是藉由尼采的「末人」概念對於當代許多膚淺的個人主義者提出了省思,充分展現了作者本人對於人心的洞察與關懷。

2021/09/27 | 精選書摘

《一日4頁哲學課》:沙特對死亡的看法與海德格完全相反,認為活過自己的人生才有意義

羅列古今中外共85位哲學大師的邏輯思辯:蘇格拉底、柏拉圖、笛卡兒、尼采、羅蘭巴特到穆罕默德、釋迦牟尼,結合中西方世界的哲學思考,詳細紀錄哲學家的生長背景及著作。將哲學理念濃縮在4頁的篇幅,深入淺出的敘說哲學理論的發展,並直接連結現代生活。

2021/02/04 | 讀者投書

尼采崇拜、苦於尋求布克哈特的認同,最終卻換來「已讀不回」的沉默

尼采認為布克哈特是自己真正的讀者、朋友以及心靈導師,常常使用浪漫的文字描述彼此的關係是多麼真實可貴;但布克哈特除了一開始的讚賞,卻始終與尼采保持適度的距離。

2021/01/15 | 精選書摘

《西洋哲學史話》:尼采認為「生命衝力」是強者的象徵,「倫理道德」是弱者的表示

尼采在西洋哲學的貢獻,在於他個人對於生命的一種嚮往,對生命的真誠,並且在生命中的奮鬥,可是尼采在西洋的哲學上,也有一些污點,這個污點就是他宣示了傳統的上帝的死亡,宣示人與人之間的仁愛道德的沒落。

2021/01/15 | 朱建豪

「老高與小茉」最新一期影片中,對於尼采哲學的理解幾乎全部都是錯誤的

看來老高並沒有真正地認識尼采,也不願意花時間對尼采做出最基本的認識為觀眾負責、為作品負責、為自身的求學態度負責,而在此只是我想做出一些簡單的補充與改正,這裡不談比較深入的學術研究。

2018/09/30 | 精選書摘

《愛書人的神奇旅行》:《地下室手記》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是什麼促使男人報復、辱罵女性、與其他男性對戰,然後變得滿腔怒火與挫折?杜斯妥也夫斯基之前,少有作家膽敢一窺人心黑暗齷齪的角落,認真探討(通常是男性)心理的不愉快層面。

2018/05/20 | 精選書摘

尼采《瞧,這個人》導讀:一位「敵基督」的哲人,朝命運嘶聲吶喊另類的「阿們!」

面對尼采著作的種種對立時尤須注意,尼采的目的之一,在於迫使我們自行針對我們至今所相信的一切價值進行「重估」,但不是去「否定」一切價值,是去「創造」新的價值,而不是從此遁入虛無主義(nihilism)。

2016/02/25 | 當今大馬

「徹頭徹尾的無家可歸者」見證歐洲反猶浪潮的猶太作曲家馬勒,從中國唐詩中找到了創作靈感

自稱為「徹頭徹尾的無家可歸者」的馬勒其實並不孤單,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不少人,因有別於多數群體的身份認同,而在各方面被邊緣化,無家可歸。如果多數群體能夠對少數群體有多一分的同理心、尊重與包容,肯定能減少許多人間悲劇和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