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柯林頓

柯林頓(英語:Clinton)可能指: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7/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林孝庭:李登輝執政晚期與俄羅斯、北韓秘密接觸,避免單獨依賴美國軍購

林孝庭指出,李登輝繼任中華民國總統後,一改過去台灣對外爭取軍購主要集中於美國的舊思維,開始努力分散軍火武器採購來源與管道,1990年代初期,從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俄國與瑞典到南美洲的阿根廷,不時傳出軍售台灣消息,有虛有實。

2023/07/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科索沃北部選舉爭議遭關係友好的美國抨擊,柯林頓呼籲:停止愚蠢行為

在塞爾維亞與科索沃的激烈爭執中,科索沃政府陷入一種奇怪、不安且不尋常的境地,那就是受到一連串來自華府方面的外交攻擊。外界推測,美方對科索沃採取強硬態度,加上對塞爾維亞進行較為溫和外交接觸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傳言普遍指出的:塞爾維亞當局已成為烏克蘭抗俄的重要彈藥來源。

2023/04/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談俄烏戰爭:後悔1994年說服烏克蘭放棄核武

1994年1月,柯林頓與時任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烏克蘭總統克拉夫朱克簽署有關撤除烏克蘭境內自蘇聯留下來的戰略核武的協定。同年12月,美國也參與了相關協議的簽署,內容包括俄羅斯承諾尊重烏克蘭領土的完整。這些承諾在2014年俄國侵略且併吞克里米亞時遭打破,更在去年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徹底粉碎。

2022/12/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新聞女性先鋒芭芭拉華特斯享耆壽93歲,縱橫電視圈半世紀以犀利風格聞名

高齡93歲的美國電視新聞先驅芭芭拉華特斯(Barbara Walters)逝世,她打破性別壁壘,成為NBC節目「今日」(Today)第一位女性共同主持人及晚間新聞主播。華特斯一生有超過50年在攝影機鏡頭前度過,在一對一專訪中,她總是能溫和卻堅定地挖掘電影明星、國家領袖和其他名人的私生活及情感狀態,並以此聞名。

2022/09/21 | 德國之聲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北約如果沒有東擴,烏克蘭危機將更早到來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接受採訪談到烏克蘭戰爭時,駁斥了有關北約東擴是烏克蘭戰爭肇因的說法。他表示,如果沒有北約東擴,和平可能更早被打破。

TNL+ 2022/09/10 | 留德趣談

克林頓講德文

不要說總統,就算是平民,德國人聽到美式口音德文,多會驚訝和讚嘆。

TNL+ 2022/07/11 | 讀者太太Mrs Reader

讓柯林頓與英國皇室捲入性醜聞,獄中疑似「被自殺」,轟動英美的艾普斯坦究竟是誰?

儘管吉絲蓮被判刑象徵正義得到一定程度的聲張,但艾普斯坦的離奇死亡代表許多疑點將永遠無法被釐清,那些被捲入的政客名流們在鬆了一口氣之餘,也為美國司法史留下另一樁難以水落石出的懸案。

2022/03/24 | TNL國際編譯

美國首位女國務卿歐布萊特辭世享壽84歲,任內支持北約擴張、呼籲各國減少核武

歐布萊特在職時支持北約(NATO)的擴張,並試圖讓盟軍介入巴爾幹半島的戰事,盼讓當時的種族滅絕和大屠殺事件告一段落。此外,她也呼籲各國減少核武的研究與發展,並努力捍衛各地的民主及人民的權利。

2022/02/27 | TNL國際編譯

白宮貓史:林肯愛貓成癡,流浪貓「收編」柯林頓,拜登是第11位與貓共享白宮的總統

吉兒・拜登(Jill Biden)在2020年9月告訴記者,如果丈夫贏得總統選舉,她「很想養一隻貓」,美國大眾銘記在心;此一發言,讓白宮發言人成為了愛貓人士一年多密切關注的對象。

2021/10/22 | 德國之聲

習近平為什麼對蔡英文國慶演說的「兩國論」沉默不語?

蔡英文「雙十講話」拋出「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互不隸屬」的言論後,北京的反應和1999年李登輝提出「特殊兩國論」後大為不同。北京的靜默是不是山雨欲來前的詭異表現?

2021/09/12 | TNL 編輯

911事件20週年紀念:拜登出席3場致敬、讚團結是最大力量,並再度為撤軍辯護

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20年,美國總統拜登在當日出席世貿中心舊址、五角大廈及賓州的3場紀念活動,但並沒有發表任何公開演講,前總統布希則以美國人當時的團結暗指國內動盪。拜登受訪時,再度被問到阿富汗撤軍問題,因而再度為此辯護:「蓋達在哪裡、我們就要派兵駐軍嗎?」

2021/08/22 | 精選書摘

《如何改變一個人》:柯林頓總統說對了,這些夏令營學員是以巴和平進程的未來

你上次想改變一個人,他就真的照辦,是什麼時候?遇到反彈,99%的人會推得更用力。最高明的說服,不是使勁猛推,而是移除改變的障礙,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

2020/11/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總統的卸任信:贏得美名或是大肆破壞,決定了卸任總統自身氣度

多年來,卸任的美國總統總會在橢圓形辦公室內留下親筆信為繼任者打氣加油,特別是交接的兩位總統分屬不同政黨時,詞彙溫暖的交接信常被外界視為佳話。

2020/10/20 | 精選書摘

《美國如何丟掉世界?》:中共相當強調「百年屈辱」,這影響了他們看待美國的觀點

中國的未來前途尚不明朗。但是二○一四年有一點算是清楚的是,支持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對中國保持樂觀的假設——假設中國經濟成長可使中國在國內更民主、在國外更和平——再也不能做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政策的基礎。

2020/08/21 | TNL 編輯

美國民主黨4天代表大會落幕,誰的表現最驚奇?哪個時刻最感人

美國民主黨本周舉行4天黨員大會,正式提名拜登出選總統,多名重量級人士發表演說挺拜登,其中有些人的存在可能有點尷尬,有些人則表現突出。

2020/08/07 | 《思想坦克》

登輝的野望(下):力抗美中持續交好,李登輝選擇「退一步、進兩步」

從今天美國、中共關係急速惡化,瀕臨新冷戰邊緣的視角來回望李登輝先生力抗美中退一步、進兩步的持續交好發展,不得不讓人對李先生的前瞻戰略視野感到佩服。

2020/08/06 | 《思想坦克》

登輝的野望(上):東亞政局巨變,讓李登輝抓到訪美的歷史契機

在李登輝獨攬大權後,國際形勢一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逐漸成型的新國際格局中,李登輝賦予台灣新的定位,讓後繼者難以大幅。本文便是要回顧李前總統執政的後半期在國際舞台上以小搏大的搶眼表現,為李總統一生的功過補上更完整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