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比意

勒·柯比意(法語:Le Corbusier,法語:[lə kɔʁbyzje],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又譯柯布西埃或柯比西埃,原名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Gris),瑞士-法國建築師、室內設計師、雕塑家、畫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是功能主義建築的泰斗,被稱為「功能主義之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3/25 | 方格子vocus

一張藤椅相當於一輛車的價錢!印度、奧地利與台灣的巧妙交會

來自印度的藤椅,之前與一位策展人聊到瑞士建築師皮耶・江耐瑞(Pierre Jeanneret),他在印度昌迪加爾時期設計的藤椅在拍賣市場上以破百萬的價格成交,得到了眾人的驚呼,一個藤椅相當於一輛車的價錢!何以如是?

2019/10/12 | 藝術很有事

在時間的座標中指向未來,看《藝術很有事》開展的建築光譜

建築要面對社會、階級和意識形態,還要想像未來生活的可能性,因為房子蓋好就是面對未來,我們的生活方式跟過去有甚麼不同,我們的建築就會有所不同。

2019/08/19 | 精選書摘

《建築語言&法則》:「空間」是讓建築有別於其他藝術的關鍵所在

空間涵蓋了人類活動的舞台,我們的運動節奏,以及我們的經驗所持續的時間。空間包含了我們可以用身體攫取的東西,以及唯有透過感知、理解和記憶才或許「可攫取」的東西。

2019/02/09 | 精選書摘

建築思想家黎辛斯基的城市再思考:法蘭克洛伊萊特與「逐漸消失的城市」

美國人喜歡獨棟房屋更甚於公寓,「每戶一英畝」的想法,在一九三○年代當時似乎遙不可及,如今卻幾乎是正道,儘管那一英畝地往往是草坪而非玉米田。

2019/01/11 | 漫遊藝術史

杉本博司「建築」系列之作:來自建築攝影的寓言

杉本博司在他的散文著作《直到長出青苔》對這「建築」系列攝影的注解是,「建築物是建築的墳墓,而我,面對這些建築的墳墓,將攝影焦點對在無限遠,拍下陰魂不散的建築魂魄。」